中山路 (青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中山路 ##-##
N北 ZHONGSHAN Rd 南S
中山路肥城路路口夜景,2016年2月
原名山東路
命名緣由紀念孫中山
命名日期1914年
類型城市主幹道
道路長度1.295公里(0.805英里)
車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
起點太平路
終點市場三路

中山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的一條南北向臨海道路,也是全市最早建成的一批道路之一。道路南起太平路,與蘭山路廣西路湖南路湖北路、曲阜路、肥城路、大沽路、保定路、德縣路、四方路、天津路、海泊路、高密路、北京路、膠州路、即墨路、李村路、滄口路交匯,北抵濟南路和市場三路,接堂邑路。現為青島市市級商業街之一。

概況

位於中山路與膠州路交叉口的中山路行人天橋(現已拆除)

中山路始建於德國租借時期,今保定路以南段修築於1898-1899年,定名為「弗里德里希街」(德語:Friedrichstraße,又譯「裴迭里街」),為青島歐人區的主幹道兼主要商業街,以北段修築於1901年,定名為「山東街」(德語:Schantungstraße),為青島大鮑島華人區的主幹道。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後,今保定路以南段改名為「靜岡町」(日語:静岡町靜岡町しずおか まち),以北段稱「山東町」(日語:山東町さんとう ちょう)。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次年將原弗里德里希街與山東街所包括的路段(自棧橋濟南路)改名為「山東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後,為紀念孫中山,又將山東路改名為「中山路」。抗戰淪陷期曾改回「山東路」。文革期間曾短暫被改名為「反修路」。

周邊歷史建築

中山路作為青島老街,兩側歷史建築眾多。其中有2處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青島市人民政府亦將中山路全路段納入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1][2]

太平路-廣西路段

棧橋及水雷營

棧橋位於中山路的最南端,是青島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始建於章高元駐防時期,並建有一水雷營營房。水雷營營房最終消失,而棧橋幾經擴建重修,1931年至1933年的改建使其真正成為地標性建築[3]

青島俱樂部舊址

中山路1號是青島俱樂部舊址,建於1910-1911年,設計者為德國建築師羅克格,是老城區有代表性的一座德國青年派風格建築。現為中山路一號國際美食會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

膠海關驗貨倉庫及日本海軍司令部

中山路南端西側的街心花園最初是1901年投入使用的膠海關驗貨倉庫的位置。1939年,日佔當局拆除部分原有建築建設了現代風格的日本海軍司令部大樓。該樓於1945年後成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部,1949年後成為青島市委辦公樓。1992年市委市政府東遷並賣掉了該處辦公樓,該樓不久後被拆除。

膠海關早期建築及日本海軍俱樂部

青島灣東岸遠眺中山路南段的三棟摩天大樓,自右至左分別為百盛大廈、發達大廈與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中山路2號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公大樓位於中山路1號西側對面,其原址最初是1901年投入使用的膠海關早期辦公樓及職員公寓,設計者為膠海關稅務司阿理文

1939年,日佔當局拆除膠海關辦公樓舊址並建設了現代風格的日本海軍俱樂部。該樓於1949年後曾為市政府交際處及青島市委辦公樓。1992年市委市政府東遷並賣掉了該處辦公樓,該樓不久後被拆除。

廣西路-湖南路段

膠州旅館

中山路廣西路路口東北角的中山路5號(同時也是廣西路47號)是一棟建於1950年代、具有該時期風格的三層建築。

該位置最初是德國商人安東·威廉·特倫德爾(Anton Wilhelm Trendel)所開辦的特倫德爾飯店的位置。特倫德爾於1898年夏天來到青島,約1899年在棧橋北側不遠處買到了一個地塊,並建設特倫德爾飯店(Hotel Trendel)。1900年,特倫德爾賣掉飯店,離開青島。飯店後來改名為膠州旅館(Hotel Kiautschou),同時被改建。該建築1950年代拆除。

中山路9-15號

中山路9-15號為一棟大約建於1930年代的三層商業樓,其位置曾長期為空地。

中山路17號

緊靠中山路9-15號北側為中山路17號(湖南路42號),位於湖南路中山路路口東南角,約建於1904年。保羅·貝倫斯(Paul Behrens)曾租用該樓的一個房間,因此1906年出版的《青島及近郊導遊》將其稱為「貝倫斯的房子」。《青島新報》編輯部也曾在此租用一個房間。1913年地籍圖顯示該建築已為魏爾德(C.Wilde)所有。該建築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的一部分。

總督府建設局局長官邸

中山路自廣西路至湖南路路口路段的西側為發達大廈,建於1990年代末,是中山路南段三棟摩天大樓之一。其原址偏南側曾為總督府建設局局長官邸的位置,約建於1901年,拆除年代不詳[4]

湖南路-湖北路段

瓦格納時裝店

湖南路中山路路口東北角的中山路19號(湖南路35號)婦嬰醫院的位置最初是大豐洋行(J. Beermann Tsingtau)建築師阿諾·凱爾(Arno Kell)的地產。凱爾先於1899年在該地塊北側建造了一棟中式平房作為其臨時住宅,又於約1901-1902年在平房西側臨中山路處設計並建造了一棟單層商業樓。約1902年凱爾將其賣給埃米爾·瓦格納(Emil Wagner),瓦格納在此開辦了時裝店(E. Wagner Modewaren)[5]。約1903年時裝店被擴建至街角。後來瓦格納離開青島,該地塊直接或間接地被賣給禮和洋行經理沈寶德(Adolf Schomburg)[6]。瓦格納時裝店的店面後來曾有過不同的店面身份,最終於1975年拆除。

奧古斯特·邁爾商業綜合樓舊址

緊靠婦嬰醫院北側的中山路21-25號為一棟三層商業樓,建於1906年,其最初所有者自建成至1914年一直為德籍商人、伊爾蒂斯泉礦泉水廠的所有者之一奧古斯特·邁爾,該樓曾為礦泉水廠的辦公地點,德籍商人奧托·羅澤開辦的羅斯洋行曾於1907-1913年租用該樓部分房間辦公。羅斯洋行是德租時期青島幾家主要的出版商書店之一,曾出版1902-1914年的青島行名錄等出版物。該建築於1914年後可能被伊爾蒂斯泉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的具體用途不明。現仍為商業建築。

瑞記洋行青島分行

位於中山路湖北路路口東南角的中山路33號是一棟建於約1970年代的五層樓房。其原址為瑞記洋行(Arnhold, Karberg & Co.)青島分行的地產[4][6]。瑞記洋行青島分行建築群建於1899年,主樓是一棟兩層建築,另附有幾座平房。拆除時間不詳。

原瑞記洋行地產西側臨街,夾在中山路21號邁爾商業樓與中山路33號之間的位置為中山路21號丙,是一棟約建於1930年代的二層商業樓。

貝格學生公寓

中山路湖南路路口西北角的湖南路37號原址為貝格學生公寓,始建於1899年,最初用途及業主不詳。青島德國學校(後來的督署學校)教師羅貝特·貝格(Robert Berger)曾租用該建築,並在此為來自其他城市的德國學生提供住宿地點。1905年,學生公寓被總督府接管。1960年拆除,原址建起一棟四層建築。2003至2004年,其所在街區東側全部被清拆。

青島印書局

貝格學生公寓北側為一棟兩層商業樓,約建於1904-1905年,自建成至1914年業主為德籍商人約翰內斯·韋伯(Johannes Weber)[6],該樓可能也是其公司的辦公地址。

德籍商人阿道夫·豪普特(Adolf Haupt)[註 1]於1905年1月19日開辦的青島印書局曾長期將店址設在此處,該樓南牆刷有其廣告「Adolf Haupt, Buchdruckerei, Buchbinderei, Papierhandlung」(阿道夫·豪普特,圖書印刷,圖書裝訂,辦公用品)。青島印書局是青島德租時期幾家主要的出版商書店之一。該出版社的出版物包括1911年2月的《青島紀念畫冊》(Tsingtau Souvenir)、1914年4月30日的《青島畫冊》(Album von Tsingtau),1912年出版謀樂(Friedrich Wilhelm Mohr)所著《青島全書》,同年出版C.于格寧上尉(Oberleutnant C. Huguenin)所著《海軍陸戰第三營營史》(Geschichte des III. See-Bataillons),以及各種明信片等,同時還印刷了1908年10月10日至1912年12月31日發行的《膠澳郵報》(Kiautschou-Post)。其印刷出版社於1914年夏因青島戰役停業[7]

青島印書局所在樓北側靠近中山路湖北路路口西南角的位置德租時期為一棟平房商業樓,與印書局所在建築同屬一位業主。約第一次日佔時期,該處建有兩棟分別為三層、二層的商業樓。原青島印書局所在建築正立面兩端的山花約於1930年代被拆除,後來又將閣樓拆除增建第三層,而二樓兩端帶有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木製曲綫窗框一直留存至拆除前[8]。街角處的日本商業樓後來曾為1961年建立的青島文物商店的位置,並以此身份為老青島居民所熟知,其門牌號為中山路38-40號。

2003年,中山路改造工程啟動,整個街區東側(西側為東萊銀行大樓)的所有建築自春節後至次年全部被拆除。拆除後原址建為一棟高四層、體量龐大且與老城風貌不相稱的商業樓,而且在建成後被閒置了十餘年之久,直至2016年才改為公安機構使用。

湖北路-曲阜路段

德國海軍士兵俱樂部舊址

靠近中山路湖北路路口東北角的湖北路17號為德國海軍士兵俱樂部的舊址,又稱水師飯店舊址,建於1899-1902年。由於其高聳的塔樓,該建築曾長期是整個中山路周圍最顯眼的建築,也是一處經典的路口標誌性建築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3]

亞當斯大廈舊址

「水師飯店」西北側,位於中山路曲阜路路口東南角的六層大樓為亞當斯大廈舊址,1931年建成,由日資地產商山東起業株式會社建造,俄國建築師尤力甫(俄語:Владимир Юрьев,羅馬化:Vladimir Yuriyev)設計,德記工程局施工。初建時為四層,約1935年加蓋兩層,因此成為當時青島最高建築之一[9]。1949年後,中國百貨公司青島分公司及其第一門市部商場在此組建,1967年改稱青島百貨商店,1988年改成青島第一百貨商店(簡稱「一百」),是當時青島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商店[10]。由於改革開放的影響,第一百貨商店於1990年代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原樓現為不同商家所使用,內外結構老化嚴重。

奧托商業樓

中山路西側位於湖北路路口至曲阜路路口的整片街區今為百盛大廈。該街區東南角,即中山路湖北路路口西北角的位置,最初是德籍烘焙師阿爾敏·奧托(Armin G. Otho)於1912年建設的商業樓兼住宅,奧托在此開辦了皇太子咖啡及糕點店(Café Kronprinz Conditorei)。該建築1914年曾遭轟炸受損。後來成為德國人阿圖爾·弗勞塞爾(Arthur Floessel)開設的弗勞塞爾咖啡廳(Café Floessel)[4]。1949年後,郵政機構在此開設營業廳,該建築由此也被稱為「中山路郵電局」,門牌號為中山路42號,是中山路周邊於上世紀後半葉的地標之一[11]

1990年代初,青島市第一百貨商店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計劃在此建設青島第一百盛廣場,通稱百盛大廈[10]。1992年為建設百盛大廈,該街區包括原中山路郵電局在內的老建築全部被清拆。百盛大廈的建造過程充滿跌宕,基坑完成後正逢東南亞金融危機,在爛尾中建建停停,又使市商業局多名領導入獄,最後至1998年9月才建成開業。建成後的百盛大廈又因房地產市場低潮,一些高層房間長期無人購買,後來才有所好轉。百盛的建成幾乎是中山路轉向衰落的轉折點,大樓本身作為中山路周邊最高的高層建築,被視作高層建築破壞青島老城風貌的最典型代表。

福昌書局

中山路曲阜路路口西南角的曲阜路22號址最初為德籍商人兼業餘建築師阿爾弗雷德·希姆森(Alfred Siemssen)所開辦的祥福洋行建設的兩座相連的商業樓,約建於1904年,建設時屬於V街區。其中一號樓位於路口街角處及街角南側,二號樓位於一號樓西側,北臨曲阜路。該建築中先後有多家商行入駐,其中包括德國人開辦的福昌書局(Deutsch-Chinesische Druckerei und Verlaganstalt,或譯為「德華印刷所」)。福昌書局是青島德租時期幾家主要出版社之一,其所有者先後為維克多·勒爾(Victor Roehr)、戈特弗里德·維爾納(Gottfried Werner)和瓦爾特·施密特(Walter Schmidt)[12],後來創辦青島印書局的阿道夫·豪普特(Adolf Haupt)也曾在此供職。另外,日本人開設的毛受寫真館也曾設於此。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後,祥福洋行地產全部被沒收。1915年1月,青島新報社設於此。1980年代,此處曾開設城市舞廳、花園舞廳等新生娛樂場所[13]。該建築於1992年被拆除,原址現為百盛大廈。

曲阜路-肥城路段

青島飯店

中山路曲阜路路口東北角的位置最初為一棟規模不大的兩層商業建築,初建時為伊爾蒂斯泉的創辦者,德籍商人弗朗茨·弗格特(Franz Vogt)的地產,約建於1900-1901年間。此處後來於1932年曾開設青島咖啡店,1956年改為公私合營青島咖啡飯店。1965年飯店擴建,原建築被拆除,建成一棟五層大樓,並改名為青島飯店,1971年10月開業。1977年,飯店東側的瀛洲旅館(原張士珩住宅)被拆除,擴建九層新樓。青島飯店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青島曾佔有重要地位。2004年,因飯店所在街區面臨改造,搬遷至東部新區的香港中路66號,9月28日重新開業。原青島飯店所在街區於同年上半年全部被清拆,飯店的九層大樓是該街區最後被拆除的建築,東樓(1977年所建九層大樓)最終於2004年3月15日下午爆破拆除[14]。原街區現為大型商場。

恩斯特·凱寧咖啡餐廳

原青島飯店北側的中山路61號址,最初為德國人恩斯特·凱寧(Ernst Keining)於1901年建造並開辦的凱寧咖啡餐廳(Restaurant & Café von E. Keining)[4]。1914年後房產可能被沒收[註 2]。其餐廳建築於1921年開設中西戲院,1923年改為中國大舞台電影院。1927年更名福祿壽大戲院。1956年改名福祿壽新聞電影院,1958年改為紅星電影院。1975年,原建築拆除翻建,1977年1月竣工。2004年中山路改造,紅星電影院連同該街區所有建築全部被拆除[15][16]

寶滿洋行及大都會旅館

原凱寧咖啡餐廳北側最初有一棟二層商業建築,為德籍商人阿諾德·鮑曼(Arnold Baumann)開設的寶滿洋行(Warenhaus A. Baumann,又譯鮑曼百貨商店)和大都會旅館(Hotel Metropole,又譯梅特羅博爾旅館)[4],約建於1901-1902年,最初僅有一層,後來增建二層。後來開辦吉利洋行的馬克斯·格里爾(Max Grill)曾是旅館經理[17]。2004年2月拆除。

福利洋行商業樓

寶滿洋行北側與之緊連的是一棟二層商業建築,位於中山路肥城路路口東南角,街角有一「洋蔥形」塔樓。該建築約建於1901-1902年,初為馬丁·克羅格(Martin Krogh)所開辦的福利洋行所有,最初僅有一層,後來增建二層及塔樓。該建築曾被考證為「夏日旅館」,這種說法在後來的考證中被推翻。該建築於1946年被中央信託局青島分局接管,並先後倫康大藥房、萬國理髮店、寶羅洋行、小洞天西菜館等商家。1956年,公私合營青島正大百貨店在此開設,1966年改名為青島工農兵百貨店,1984年改稱青島中華百貨商店(即中華商場)直至被拆除前。2004年2月被拆除[4]

該街區現為中山路67號悅喜客來商場,自2006年建成後被閒置5年之久,直至2010年被改造,次年1月開業。

中山路銀行建築群

中山路、曲阜路河南路肥城路所圍成的四邊形街區自德租時期街道成型時為一片空地,後來成為一處長滿植物的街心公園,地塊為公有地產(Fiskus)。該「公園」德租時期沒有官方名稱,日佔時期將其命名為「深山公園」,青島回歸後改名為第四公園。1932年,青島市政府將該地塊出售給6家中資銀行及青島銀行公會[註 3]。1933-1935年,6家中資銀行及銀行公會在此建設6座銀行大樓與一座銀行公會大樓,使中山路成為青島華商金融業的中心。七座大樓臨街立面牆面均為花崗岩砌成,風格相近互相協調。街區內部原本設計有一條連通肥城路與曲阜路的南北向小道,後來被封堵[9]。這些銀行建築均保存至今,2003年一併成為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2006年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的保護範圍。該建築群包括如下建築:

肥城路-德縣路段

海恩大樓

位於福利洋行原址北面、中山路肥城路路口東北角的中山路81號是一座仿歐式商業樓,其原址是建於1901-1902年的海恩大樓,由電氣工程師約瑟夫·卡爾·海恩(Josef Karl Henn)建造,作為其公司辦公樓及出租商業樓使用,後長期為商業建築。1960年代,建築一樓闢為青島食品商店。1999年,原建築拆除,原址仿照重建[4]

中山路85號、89號

緊靠海恩大樓原址北側的中山路85號是一棟大約建於1960-1970年代的建築,其原址長期為空地。北側的中山路89號是一棟可能建於1910年代的商業建築。

國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中山路91號址最初為一棟與中山路89號建於同時代的建築,橫濱正金銀行駐青島辦事處最初設在此處[註 4]。中山路91號現為一棟三層建築,最初為國華銀行青島分行行址,建於1930年代。

交通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中山路93號為交通銀行青島分行舊址,建於1929-1931年,建築師莊俊設計,上下四層,具有新古典主義建築的特點,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的一部分[9]

交通銀行的原址曾有一棟大約建於1910-1914年間的二層商業樓,據說曾為金星藥店。

山東大戲院舊址

中山路97-99號為山東大戲院舊址,建於1930-1931年,設有750個座位。1949年後改稱中國影劇院,現稱中國電影院(巴士站牌稱之為「中國劇院」)[15][18]。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的一部分。

山東大戲院的原址最初為一棟約建於1901年的兩層商業樓,最初為色瓦改洋行所有[6]。該行最初為德國人馬克斯·謝爾瓦根(Max Schierwagen)在青島附近某處開設的一個鐵罐作坊,此人後來與約瑟夫·沙伊特豪爾(Josef Scheithauer)合辦該行,主營金屬鍛造與裝配、白鐵加工及馬車製造。兩人的合作關係約於1909-1910年間結束,由沙伊特豪爾單獨經營。青島戰役爆發時停業。其建築於山東大戲院建造前拆除(交通銀行大樓建造時還可以看到該樓的存在)。

山東大戲院北側為中山路101-105號,為一棟大約建於1930-1940年代的四層商業建築。

阿倫斯建築公司商業樓舊址

中山路德縣路路口南側的中山路107-110號(包括德縣路24號-30號)所在地塊最初屬於商人約翰內斯·格施克(Johannes Geschke),此人在此建有兩處建築,並開設進出口商行「德國公義號」。該地塊幾年後被轉手至海因里希·阿倫斯(Heinrich Ahrens)與卡爾·阿倫斯(Karl Ahrens)兄弟開設的建築公司,直至1914年,期間該地塊上曾分期建設了兩棟兩層臨街建築。該建築亦用於商業出租。德國人古斯塔夫·哈澤(Gustav Haase)開設的哈澤餐廳(Restaurant G. Haase)和克萊默餐廳(Restaurant G. Krämer)曾先後在此開設。該建築如今仍為商業建築。

G街區祥福洋行公寓5號樓舊址

位於中山路肥城路與中山路大沽路路口之間的中山路72號(同時也是肥城路13號)最初為祥福洋行所建設的公寓樓。該樓所在地塊於1905年被祥福洋行地產公司買下,並建設了位於河南路肥城路路口東北角的兩棟公寓樓,即1號至4號樓(現為肥城路15號與17號)。1906-1907年,祥福洋行於其東側臨中山路處建設了5號樓,為一棟雙層附設坡屋頂閣樓的公寓建築,屋頂設有三座塔樓作為裝飾。該房產於1914年被沒收。1924年(一說1923年),青島市總商會自館陶路遷至此處。1949年後為青島市工商聯所在地。後曾為青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南分局四方路工商所。1990年代被售予私人業主,並被分割作為商業建築使用,建築體與中山路之間的臨街花園亦被改造為臨街店鋪[13]。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

高橋寫真館舊址

位於中山路大沽路路口西北角的中山路78號最初為一棟建於約1906年的兩層商業樓,第一任業主不詳。由日本人開設的高橋寫真館曾在此租房營業,該寫真館一戰前實為日軍間諜組織,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後仍長期在中山路營業。1913年地籍圖顯示此處地塊屬於華人Li schin en[6]。德國商人奧托·林克(Otto Linke)曾於1930年代在此開設凌基藥房(Apotheke Otto Linke)[19]

1949年後,山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設於此處。該建築於1950年代被改造,原屋頂級東南角的塔樓被拆除,加蓋第三層,但樓內部分門窗、樓梯、鐵藝等構件仍保存。2007年青島溫州商會會長、市政協委員林峰以1140萬元購得該處房產,計劃改建為電子信息城。緊鄰中山路78號南側的中山路72號(即為G街區祥福洋行公寓5號樓舊址)也被林峰買下,計劃改建為溫州名品購物商場。2012年8月,該樓動遷騰空時遭到住戶強烈抗議,同時引發對林峰低價購得國有資產背後是否存在人為操縱的懷疑[20]。2015年上半年至2016年末,該樓被改造,原內部結構被全部拆空重建。現為服裝批發市場。

義聚合錢莊舊址

緊靠中山路78號北側的中山路82號為一棟三層建築,為義聚合錢莊舊址,約建於1920年代末。1938年後曾為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青島分行[18]。現處於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築的保護範圍內。

中山路84號

中山路84號為一棟兩層商業樓,約建於1908年,1913年地籍圖顯示該地塊屬於時任青島總商會會長傅炳昭[6],其開辦的源泰號分棧在此營業。

中山路88-90號

中山路88-90號為一棟兩層商業樓,約建於1907年,德國商人馬克斯·格里爾(Max Grill)開設的吉利洋行曾在此營業。1913年地籍圖顯示該地塊屬於馮·考斯洛夫斯基(von Koslowski)[6],其名下的保大洋行在此營業。

中山路96號

中山路保定路路口南側的中山路96號為一棟兩層商業樓,約建於1906年,約翰內斯·格施克的進出口商行德國公義號曾在此營業,1913年地籍圖顯示該地塊屬於德國人菲利普(Philipp)[6]

註釋

  1. ^ 豪普特來自德國亞琛,約1900年來到青島,起初在福昌書局工作,後自行創業。1914年青島戰役後被俘,在日本丸龜坂東戰俘營被羈押至1920年。1923年至上海重操舊業,1926年他回到青島,主管天主教聖言會的印刷所,並於次年編制了《青島旅遊指南》(英文:Guide Book in Tsingtao and Its Vicinity,德文:Führer durch Tsingtau und Umgebung)。1933年,他在編制新版旅遊指南時突然辭世。
  2. ^ 凱寧1885年出生於索斯特,1899年來青島。1914年戰爭前夕,凱寧舉家前往天津。1916年,因房產稅問題回青島,被日本當局逮捕送往戰俘營。戰後回到青島,1928年在瀋陽開設Hotel Keining,1944年8月去世。
  3. ^ 市政府原計劃在此由銀行公會出資建設一座禮堂,後因位置不合適而改為在蘭山路1號址建設青島市禮堂,仍由銀行公會出資
  4. ^ 1919年,辦事處升為支店(分行),並在今館陶路1號建設分行大樓

參考資料

  1. ^ 中山路、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台. 張珍珍. 半島網、青島晚報.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2. ^ 新规划:中山路四方路文化街区 这些老楼不能拆. 朱穎. 青島新聞網.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3. ^ 3.0 3.1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701009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qing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建筑师科尔. 李明. 2006-12-12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Katasterkarten Tsingtau. Landamt Tsingtau. 1913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7. ^ Haupt, Adolf (? – 1933), Buchdrucker und Verleger. Wilhelm Matzat. 2015-04-24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6). 
  8. ^ 袁賓久. 《走过中山路》.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811252507. 
  9. ^ 9.0 9.1 9.2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10. ^ 10.0 10.1 青岛老商场今昔对比照片 擦亮记忆深处的繁华. 青島新聞網. [2015-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11. ^ 两个德国面包师的青岛故事. 李明. 發現青島. [200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12. ^ Roehr, Victor, Kaufmann und Redakteur. Wilhelm Matzat. 2009-08-09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4). 
  13. ^ 13.0 13.1 A.E.希姆森 H.S.希姆森 H.A.施塔克. 《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46930. 
  14. ^ 青岛饭店老楼昨爆破拆除 新饭店五一前将开门纳客. 青島早報 青島新聞網. [200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28). 
  15. ^ 15.0 15.1 青岛中山路上的老电影院 红极一时. 張曄. 半島都市報. [201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16. ^ 青岛红星电影院、泰安电影院、潍坊影院. 文宣. 山東省文化廳. [201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7). 
  17. ^ 零售商葛瑞尔. 李明. 2006-10-12 [2017-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18. ^ 18.0 18.1 中山路路中段的老钱庄和老剧场——中山路(五). 青島日報. [2015-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 
  19. ^ 逝去的药店和近百年的银行. 青島日報.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20. ^ 中山路78号改建电子信息城 温州商会会长个人投资. 李志波. 半島都市報.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