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會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代會要》,北宋王溥所撰,共三十卷。

乾德元年(963年)[1],王溥告老還鄉的前一年,修成《五代會要》三十卷,共設二百七十九目,體例循仿《唐會要》,分帝系、禮、樂、學校、宗教、選舉、職官、刑法、食貨、輿服、歷數、災異、四裔等13門。

《五代會要》成書於《新五代史》和《舊五代史》之前,依五代時期的各朝實錄的詔令、奏議分類編纂而成,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價值很高,可視為《通典》之續編。由於《舊五代史》是輯本,《新五代史》又僅有司天、職方二考,《五代會要》遂成為研究五代「禮法刑政沿革」的唯一史料。關於初世族之升降,唐役使民工興建諸宮、府兵、養馬、都督府的設置、佛寺之興建等皆有記載,足補正史之缺。《五代會要》撰成後,藏於史館。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文彥博初刊於四川,施元之復刊於徽,乾隆時期有活字本。四庫館臣稱該書「收放失舊聞,厥功甚偉」,又說:「讀五代史者,又何能無此一書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標點本。

註釋

  1. ^ 一說是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