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國徽
十二章國徽 | |
---|---|
細節 | |
使用者 | 中華民國 中華帝國 |
啟用 | 民國2年(1913年)2月 |
廢止 | 民國17年(1928年) |
盾 | 嘉禾、干、綴有粉米和山形的黼 |
扶盾 | 華蟲、龍 |
其他元素 | 黻 |
十二章國徽為1913年2月至1928年間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國徽,又稱「嘉禾國徽」。圖案基於中國古代禮服的十二章花紋,設計者為魯迅、錢稻孫和許壽裳。袁世凱建立的中華帝國亦沿襲作為國徽。
設計
中心
- 嘉禾:一種雙穗禾,為古代吉祥的象徵。國徽上的設計來源於漢代《五瑞圖》石刻上的圖案。
- 干:嘉禾之後的盾形。
- 黼:斧形的圖案,象徵決斷。
- 粉米:斧形表面點綴有白色的米粒,象徵農業的供養。
- 山:斧形下方的曲線,象徵穩重、鎮定。[2]
- 日:中心上方紅白相間的圖案。
- 黻:下方黃色絲帶間的亞形圖案,象徵辨別、明察、背惡向善。
左側
- 華蟲:雉雞,象徵有文彩。
- 藻:華蟲嘴中銜藻,象徵潔淨。
- 星辰:華蟲頭上戴有星辰。
- 宗彝:華蟲所持的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象徵供奉、孝養。
右側
- 龍:象徵神異、變幻。
- 月:龍角背後的圖案。
- 火:龍身的火焰,象徵明亮。
- 宗彝:龍所持的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象徵供奉、孝養。
歷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時魯迅署名呈交國務院的擬圖說明書
- 1913年(民國二年)2月《教育部編纂處月刊》第一卷第一冊載有《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文中說明國徽採用了十二章,並附有國徽圖。還在附註中說,原圖經國務院提意見,已經照改過。文章未署名,但與《魯迅日記》記載相符,應認定為魯迅等人之作。《魯迅博物館保管目錄》今發現有「袁世凱時期國徽圖案鉛模一件」,是十二章國徽圖案,鉛質,明文。
使用
- 十二章國徽圖錢幣 [5]
- 民國3年(1914年),袁大總統側面像「壹圓」紀念幣。[6]
- 民國12年(1923年),鑄造「壹圓」銀幣,「壹圓」二字有大、小字兩種;同年還鑄造了「壹圓」金幣,也分大、小字兩種。
- 民國15年(1926年),直隸省長褚玉璞鑄銀輔幣「壹角」和「貳角」兩種
- 民國15年(1926年),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試鑄金幣「拾圓」和「貳拾圓」兩種。
- 民國16年(1927年),奉系張作霖鑄紀念銀幣「壹圓」一種。
參考文獻
- ^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 鲁迅. [2012-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 ^ 魯迅:「然因山作真形,慮無所置,則結縷成篆文,而以黻充其隙際。」
- ^ 「與稻孫、季市同擬國擻告成,以交范總長;一為十二章,一為旗鑒,並簡章二,共四圖」: 《魯迅日記》1912年8月28日條
- ^ 科普:中国的第一个国徽竟然是鲁迅先生参与设计的. 寧波新聞網 (寧波). [2020-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2) (中文(簡體)).
- ^ 蘇曄. 李菊 , 編. 機制錢掌故:中國金銀銅鎳幣選錄. 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2-08: 第153頁. ISBN 9787504909404.
- ^ 顧奇; 湯可可. 民国初年“十二章”国徽图币考略. 中國錢幣 (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3,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