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思勉
呂思勉
性別
出生(1884-02-27)1884年2月27日(光緒十年二月初一)
 大清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
逝世1957年10月9日(1957歲—10—09)(73歲)
 中國上海市華東醫院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歷史學家
活躍時期20世紀
配偶虞菱
兒女呂翼仁(女)
父母呂德驥(父親)
程仲芬(母親)

呂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誠之筆名駑牛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常州市)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被錢穆弟子嚴耕望視作「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另:錢穆陳垣陳寅恪)。華東師範大學為紀念史學家呂思勉而創立了「思勉原創獎」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中國最早的偵探小說《中國女偵探》(內含《血帕》、《白玉環》、《枯井石》三短篇),經考證為呂思勉參與小說界革命時所作,署名呂俠[1]。日本《新青年》雜誌1935年夏季增刊號有刊載《血帕》(日譯《絕命血書》)。

生平

光緒十年(1884年)二月初一,呂思勉生於江蘇常州十子街呂氏祖居。呂思勉出生於書香世家,幼年系統閱讀經學、史學、小學、文學等各種文史典籍,15歲入縣學,23歲後專治史學,1905年起開始從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後在常州私立溪山小學堂(1905年-1906年)[2]、蘇州東吳大學(1907年)、常州府中學堂(1907年-1909年)、南通國文專修科(1910年-1911年)、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1911年-1914年)等學校任教。1914年至1919年,先後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後又於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0年-1925年,即現上海市上海中學),上海滬江大學(1925年-1926年),上海光華大學(1926年-1951)任教。1951年上海光華大學院系調整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呂思勉進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1955年因病不再執教。[3]1957年10月9日(農曆八月十六)肺氣腫與心臟病併發,送至華東醫院,搶救無效,深夜病逝,享年74歲。10月13日,於上海萬國殯儀館舉行公祭大會,呂思勉夫婦靈柩安葬在上海虹橋路萬國公墓。墓穴毀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

呂思勉在常州府中學堂教書時,為歷史學家錢穆業師。錢穆《師友雜憶》言:

「當時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一九四一年夏,余由蘇州重返後方。抗戰勝利後,再返蘇州,在無錫江南大學任職,曾赴常州,謁誠之師。師領余去訪常州府中學堂舊址。民國後改為常州第五中學。門牆依稀如舊,校中建築全非。師一一指示,此為舊日何處,均難想像。臨時邀集學生在校者愈百人,集曠廠,誠之師命余作一番演講。余告諸生,此學校四十年前一老師長,帶領其四十年前一老學生,命其在此講演。房屋建築物質方面已大變,而人事方面,四十年前一對老師生,則情緒如昨,照樣在諸君之目前。此誠在學校歷史上一稀遘難遇之盛事。今日此一四十年前老學生之講辭,乃求不啻如其四十年前老師長之口中吐出。今日余之講辭,深望在場四十年後之新學生記取,亦渴望在旁四十年之老師長教正。學校百年樹人,其精神即在此。」

1926年,呂先生受好友光華大學錢基博先生邀請,入光華大學教書,直至去世。黃永年回憶呂思勉的文章中說:「胡適想請他到北京大學去,但呂先生拒絕了,理由是光華的文學院長錢子泉(基博)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離開光華大學等於拆他的台,我不能這麼做。」

評價和成就

史家嚴耕望於《治史答問》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並謂呂思勉為「通貫的斷代史家」。

呂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又廣泛閱讀新出報刊和從西方引進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寫書時,經常證據羅列,然後給出一些暗示;證據不足時,卻不強說出結論,而是留待來者。呂思勉相信仔細讀古書是可以一定程度的挖掘真相的。在《白話本國史》一書中呂思勉羅列了商朝的帝系譜,並在未見到考古資料的情況下做按語道:「以上商朝的帝系譜,是據的《國語》:『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帝甲亂之,七世而隕』,又姜氏告公子重耳,『商之享國三十一王』。《大戴禮·保傅篇》:『殷為天子,三十餘世,而周受之。』《少閒篇》:『成湯卒崩,殷德小破,二十有二世,乃有武丁即位。……武丁卒崩,殷德大破,九世,乃有末孫紂即位。』都和《史記》世數相合。又《書經·無逸篇》述殷中宗高宗祖甲諸君享國的年數,似乎也還確實。」此按語的結論是《史記·殷本紀》的記載非常可靠。後來,這一論斷為考古出土文物證實。(王國維根據殷墟卜辭資料考證殷商先王先公名號,排出一個較爲可靠的世系,殷商先王從湯至紂,正好也是三十一位;上博楚簡《容成氏》簡42也言「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紂作」)由此一事件可見呂思勉治學之方法以及古書本身有獨立於考古文物的重要價值。

呂思勉讀書極勤,世傳他把二十四史從頭到尾讀過三遍。由於他寫書有時只列舉證據,不寫結論,也有人批評他寫書有抄書之嫌。

在《歷史研究法》一書中,呂思勉曾言:「學歷史不是為了可以做前車之鑑。我們從歷史得到的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其實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遠的原因在內;深求其故,無不可以追溯至極遠之世的。」此可作為他對歷史研究之態度。

主要著述和出版物

通史

  • 《白話本國史》(1923)
  • 《呂著中國通史》(上冊1940年,下冊1944年)

斷代史

  • 《先秦史》(1941)
  • 《秦漢史》(1947)
  • 《兩晉南北朝史》(1948)
  • 《隋唐五代史》(1959)

近代史

  • 《呂著中國近代史》(1997)

專史

  • 《理學綱要》(1931)
  • 《宋代文學》(1931)
  • 《先秦學術概論》(1933)
  • 《中國民族史》(1934)
  • 《中國制度史》(1985)
  • 《中國社會史》(2007)(本書包含《中國制度史》的全部內容,《中國制度史》出版時,刪去了《中國社會史》中的《階級》章以及其他一些內容,因此是個不全的版本)
  • 《文字學四種》(1985)
  • 《呂著史學與史籍》(2002)
  • 《經子解題》(1926)

史學論文札記

  • 《史學四種》(1981)[4]
  • 《呂思勉讀史札記》(1982)
  • 《論學集林》(1987)
  • 《呂思勉遺文集》(1997)
  • 《史學與史籍七種:歷史研究法與中國史籍讀法》[5]

文史通俗讀物

  • 《三國史話》(1943)
  • 《歷史研究法》(1945)

參考文獻

  1. ^ 吕思勉:史学大师为何“诋毁”岳飞. 北京晚報. [2018-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5). 
  2. ^ 呂, 思勉. 吕思勉自述.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3. 
  3. ^ 寻常巷陌,人道大师曾住:寻访沪上学人故居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thepaper.cn. 2015-01-24 [2024-01-07] (中文). 
  4. ^ 張, 耕華. 人类的祥瑞.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 326. 
  5. ^ 史學與史籍七種:歷史研究法與中國史籍讀法. Google Ireland Ltd: 千華駐科技. 2023年7月5日: 656. ISBN 978626376067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