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婁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婁昭(6世紀—?),菩薩,代郡平城縣(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東魏時期的將領、官員。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妻武明皇后婁昭君的弟弟。

家世

祖父匹婁提是鮮卑貴族,家有僮僕千人,牛馬無數。北魏太武帝時,以功封真定侯。父婁內干,身有武力,但還未出仕為官就去世了。

生平

婁昭身寬體胖,但頗擅武藝,弓馬冠絕。作為高歡妻舅,深受其親重。

532年,高歡在信都另立元朗為帝,起兵反叛爾朱兆。婁昭為中軍大都督,隨高歡在廣阿(治所在今河北隆堯東)大敗爾朱兆,以功封安喜縣伯,改濟北公,又徙濮陽郡公,授領軍將軍。北魏孝武帝元修欲擺脫高歡控制,殺死司空高乾等人,婁昭時在洛陽,稱病逃回晉陽。

534年,孝武帝與高歡決裂後在河橋兩軍對陣,兩軍未交鋒,孝武帝一方就潰散而逃,高歡領軍進入洛陽後,兗州刺史樊子鵠見高歡驅走皇帝,獨擅權柄,內心深為不服,於是割據兗州反叛,高歡立即派遣儀同三司婁昭為東道大都督率兵征討。婁昭以大軍圍城,頻繁攻擊,但一直不能克服,後又引水灌城,仍然不下,遂改以招降之策。兗州將領大野拔等人在招降下,與東魏軍暗中勾結,趁樊子鵠不備將其斬殺,獻城投降。破城後,婁昭寬赦了樊子鵠的黨羽。

後轉任大司馬,仍領軍。遷司徒,出為定州刺史。婁昭好酒,晚年得了偏風病(即半身不遂),雖然治療痊癒,但不能繁重處理政務,州中的事務由幕僚處理,婁昭則總理大綱。後死於定州。追贈假黃鉞、太師、太尉,諡曰武。

北齊建國後,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元年六月壬午(550年7月3日)詔令,已故大司馬婁昭等人輔佐先帝,協助治理皇室基業,有的不幸早年去世,有的以身殉職,可以派遣使者到墓地進行祭奠,並安撫慰問他們的妻子兒女,安慰兼及活着或死去的人[1][2],追封婁昭為太原王。皇建元年十一月庚申(560年12月15日),齊孝昭帝高演詔令將婁昭等十二人合祭於高歡的宗廟之中[3][4]

兒子

有子婁仲達、婁定遠、婁季略。

長子仲達襲爵。後改封濮陽王。次子定遠,在外戚中深受武成帝高湛的偏愛,被另封為臨淮郡王。高湛臨終時,與趙郡王高叡等同受顧命,位司空。高叡、婁定遠等人久掌朝政,與武成皇后胡氏、和士開等後宮一派矛盾激發,婁定遠貪財,被和士開賄賂收買,高叡最後被殺。婁定遠不久也被外放為瀛州刺史。齊後主寵臣穆提婆曾向婁定遠討取其弟婁季略的伎妾,被拒後懷恨在心。武平五年(574年),南安王高思好朔州舉兵反叛,穆提婆指使婁定遠下屬的臨淮國郎中令誣告定遠暗中與高思好交通。後主馬上下令開府段暢率三千騎兵圍殺婁季略,令侍御史趙秀通到瀛州,以收受賄賂事彈劾婁定遠。定遠懷疑有變,於是自縊而死。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齊書·卷15》,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54》,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1. ^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詔故太傅孫騰、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馬婁昭、故司徒高昂、故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故領軍万俟干、故定州刺史段榮、故御史中尉劉貴、故御史中尉竇泰、故殷州刺史劉豐、故濟州刺史蔡俊等並左右先帝,經贊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並撫問妻子,慰逮存亡。
  2. ^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壬午,詔故太傅孫騰、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馬婁昭、故司徒高敖曹、故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故領軍万俟干、故定州刺史段榮、故御史中尉劉貴、故御史中尉竇泰、故殷州刺史劉豐、故濟州刺史蔡俊等,並左右先帝,經贊皇基,或不幸早殂,或隕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並撫問妻子。
  3. ^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庚申,詔以故太師尉景、故太師竇泰、故太師太原王婁昭、故太宰章武王厙狄干、故太尉段榮、故太師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師高乾、故司徒莫多婁貸文、故太保劉貴、故太保封祖裔、故廣州刺史王懷十二人配饗太祖廟庭,故太師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韓軌、故太宰扶風王可朱渾道元、故太師高昂、故大司馬劉豐、故太師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紹宗七人配饗世宗廟庭,故太尉河東王潘相樂、故司空薛脩義、故太傅破六韓常三人配饗顯祖廟庭。
  4. ^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庚申,詔以故太師尉景、故太師竇泰、故太師太原王婁昭、故太宰章武王庫狄干、故太尉段榮、故太師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師高乾、故司徒莫多婁貸文、故太保劉貴、故太保封祖裔、故廣州刺史王懷十二人配饗太祖廟庭;故太師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韓軌、故太宰扶風王可朱渾道元、故太師高昂、故大司馬劉豐、故太師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紹宗十一人配饗世宗廟庭;故太尉河東王潘相樂、故司空薛修義、故太傅破六韓常三人配饗高祖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