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孟穆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穆伯
魯國
君主
逝世前613年
子嗣孟文伯仲孫穀孟惠叔仲孫難、其餘二子
諡號
政權魯國(春秋)
父親孟慶父

孟穆伯(?—前613年),孟孫,名,諡,又被稱為公孫敖,是孟慶父的兒子,魯桓公之孫。魯僖公魯文公時,孟穆伯為卿。[1][2][3][4][5]

生平

前645年,因為徐國依靠中原諸侯,楚國人進攻徐國。三月,魯、齊、陳、衛、鄭、許、曹七國國君為了救援徐國而在牡丘結盟,孟穆伯率領魯軍和諸侯軍隊救援徐國,諸侯住在匡地等待他。[6]

前626年春季,周襄王派內史叔服前去魯國參加魯僖公的葬禮,孟穆伯聽說內史叔服能給人看相,就帶着兩個兒子穀和難來見他,內史叔服的結論是,仲孫穀可以祭祀供養孟穆伯,而仲孫難將會安葬孟穆伯。仲孫穀的下頜豐滿,他的後代在魯國必然昌盛。[7]這年秋季,晉襄公劃定戚地田土的疆界,孟穆伯前去參與此事。[8]冬季,孟穆伯前去齊國開始聘問。[9]

前625年,因為晉國攻打衛國的緣故,孟穆伯在垂隴與宋成公陳共公鄭文公以及晉國司空士縠結盟。[3][10]

孟穆伯在莒國娶妻戴己,生了孟文伯,戴己的陪嫁妹妹聲己生了孟惠叔。戴己死後,孟穆伯又去莒國行聘禮,莒國人認為聲己應該成為繼室而辭謝了他,孟穆伯便為堂兄弟東門襄仲行聘禮。[11]

前620年冬季,徐國攻打莒國,莒國人前去魯國請求結盟,孟穆伯就到莒國參與盟會,同時為東門襄仲迎娶莒女。孟穆伯到達莒國境內的鄢陵,登上城見到莒女很美麗,就自己娶了她。東門襄仲打算進攻孟穆伯,魯文公準備答應他的請求。在叔仲惠伯的勸諫下,魯文公阻止了東門襄仲。叔仲惠伯給孟穆伯和東門襄仲做調解,讓襄仲不娶莒女,孟穆伯則把莒女送回去,重新和好為兄弟,就像當初一樣。雙方都同意了。[12]

前619年,孟穆伯前去成周周襄王之喪,沒有到達成周,就帶了禮物逃亡到莒國,跟隨己氏去了,魯國人立了他的兒子孟文伯繼承孟孫氏。[13][14]

孟穆伯在齊國生了兩個兒子要求回國,孟文伯代替他申請。東門襄仲不允許孟穆伯上朝參與政事。孟穆伯聽從命令,回來以後也不外出,過了三年又將全家再次搬到莒國去了。前613年,孟穆伯讓孟惠叔給大家送重禮再次要求回國,孟惠叔代父請求,得到允許。九月,孟穆伯在回來之前死在齊國,向魯國告喪請求歸葬於魯,沒有得到允許。[15]

前612年,孟氏按照齊人為之謀劃的方法,將孟穆伯的飾棺放在與魯相鄰的齊國堂阜,孟惠叔請求取回飾棺,魯國答應了,於是取回了飾棺,依照安葬慶父的葬禮安葬了孟穆伯。[16]

參考資料

  1. ^ 《春秋·僖公十五年》: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2. ^ 《春秋·文公元年》:公孫敖如齊。
  3. ^ 3.0 3.1 《春秋·文公二年》: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於垂隴。
  4. ^ 《春秋·文公五年》:夏,公孫敖如晉。
  5. ^ 《春秋·文公七年》:公孫敖如莒蒞盟。
  6. ^ 《左傳·僖公十五年》: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於牡丘,尋蔡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於匡以待之。
  7. ^ 《左傳·文公元年》:元年春,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難也收子。穀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
  8. ^ 《左傳·文公元年》:秋,晉侯疆戚田,故公孫敖會之。
  9. ^ 《左傳·文公元年》: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
  10. ^ 《左傳·文公二年》:公未至,六月,穆伯會諸侯及晉司空士縠盟於垂隴,晉討衛故也。書士縠,堪其事也。
  11. ^ 《左傳·文公七年》:穆伯娶於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於莒,莒人以聲己辭,則為襄仲聘焉。
  12. ^ 《左傳·文公七年》:冬,徐伐莒。莒人來請盟。穆伯如莒蒞盟,且為仲逆。及鄢陵。登城見之,美,自為娶之。仲請攻之,公將許之。叔仲惠伯諫曰:「臣聞之,兵作於內為亂,於外為寇,寇猶及人,亂自及也。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啟寇讎,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仲舍之,公孫敖反之,復為兄弟如初。從之。
  13. ^ 《左傳·文公八年》:穆伯如周弔喪,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焉。
  14. ^ 《左傳·文公十四年》:穆伯之從己氏也,魯人立文伯。
  15. ^ 《左傳·文公十四年》:穆伯生二子於莒而求復,文伯以為請。襄仲使無朝。聽命,復而不出,二年而盡室以復適莒。文伯疾而請曰:「穀之子弱,請立難也。」許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為請,許之。將來,九月卒於齊,告喪,請葬,弗許。
  16. ^ 《左傳·文公十五年》:齊人或為孟氏謀,曰:「魯,爾親也。飾棺置諸堂阜,魯必取之。」從之。卞人以告。惠叔猶毀以為請,立於朝以待命。許之,取而殯之。齊人送之。書曰:「齊人歸公孫敖之喪。」為孟氏,且國故也。葬視共仲。
前任:
魯國孟孫氏宗主 繼任:
孟文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