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
宗之櫆 | |
---|---|
字 | 伯華 |
出生 | 宗之櫆 1897年 大清安徽安慶 |
逝世 | 1986年(88—89歲) 中國北京市 |
筆名 | 宗白華 |
職業 | 詩人、美學家、哲學家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 漢族 |
教育程度 | 大學 |
母校 | 同濟大學 |
創作時期 | 1916年至1986年 |
體裁 | 詩歌 |
主題 | 美 |
代表作 | 《流雲小詩》 |
親屬 | 母親方淑蘭 父親宗嘉祿 |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美學家、哲學家、詩人。被稱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20世紀唯一一個建立了自己美學體系的中國美學家,與朱光潛先生並稱為20世紀中國美學界的「雙峰」。
生平
1897年生於安徽安慶小南門方宅母親家中,祖籍江蘇常熟虞山。母親方淑蘭,為桐城派散文家方苞之後;父親宗嘉祿,清末舉人,曾任江南商業學堂堂長、中央大學教授等職;抗金名將宗澤為先祖。
1905年,宗白華隨父母親遷居南京,入思益小學,和茅以升等人同學;1909年入南京第一模範高等小學;1912年金陵中學;1916年隨母親移居上海,入同濟醫工學堂(1927年改為同濟大學)醫預科,1918年畢業。
1918年,宗白華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的籌備工作。1919年8月,宗白華受聘參加上海《時事新報》的文藝副刊《學燈》等編輯工作。11月,宗白華正式擔任《學燈》的主編,8月15日開闢新文藝欄目。9月11日發表了郭沫若(筆名沫若)的兩首新詩《鷺鷥》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在任《學燈》主編期間,宗白華為郭沫若提供了發表作品的陣地,發表了郭沫若的大量作品(後備編入詩集《女神》)。宗白華與郭沫若,以及田漢三人書信往來,三人的通訊後被亞東書局編為《三葉集》出版。在此期間,宗白華還擔任《少年中國》的校勘工作。[1]
1920年四月底,宗白華辭去了在《學燈》和《少年中國》的工作,赴德國留學。他先在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學習,第三學期轉至柏林大學學習美學、歷史哲學。1925年回國,擔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為國立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系主任,講授美學、藝術學等。1952年院系調整,離開南京大學,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
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作品
- 宗白華,田漢,郭沫若著,《三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20年5月
- 宗白華著,《流雲小詩》 ,正風出版社,1947年
- 宗白華等著,《歌德研究》,中華書局,1932年
- 宗白華,周輔成著,《歌德之認識》,南京鐘山書局,1932
- 《美學散步》
- 《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
腳註
- ^ 鄒士方,《慧眼識才--宗白華對郭沫若的發現和扶植》,《縱橫》1984年第一期,文史資料出版社
參考文獻
- 鄒士方,《慧眼識才--宗白華對郭沫若的發現和扶植》,《縱橫》1984年第一期,文史資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