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廉希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廉希憲

廉希憲(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元朝大臣,字善甫,又名忻都廉訪使、魏國公布魯海牙之子,因官改姓廉氏,畏兀兒人。因精通經史及儒書,人稱廉孟子

窩闊台初年,布魯海牙任燕南諸路廉訪使,於是以官為氏,子孫漢姓為廉。十九歲,入侍忽必烈,因他「篤好經史,手不釋卷」,深得忽必烈器重。從忽必烈征雲南大理國元憲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撫使,問民疾苦,興辦學校,恢復儒籍。元憲宗九年(1259年),隨忽必烈鄂州,運籌參謀軍機。聞憲宗死訊,建議北返爭奪統治權,助忽必烈取得帝位。又出鎮關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撫使,平定劉太平之叛,打敗部分蒙古貴族發動的叛亂,改任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對抗阿里不哥部將渾都海有功,中統二年(1261年),致書南宋四川制置使,使他不敢輕動;接受瀘州宋朝將領劉整的投降。中統三年(1262年),官至中書平章政事,振舉綱紀,汰逐冗官,興利除弊,制定貴族遷轉法。至元七年(1270年),當面得罪忽必烈,被罷職。至元十一年(1274年),復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二年(1275年),,廉希憲隨元軍南下,平章荊南行省,安撫荊州江陵。任職三年,大力整頓社會秩序,通商販,兵民得安。至元十四年(1277年),因病召還回京,輔佐太子真金。江陵民眾為他畫像建祠。

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1280年12月12日),廉希憲在上都病故。大德八年(1304年),追封魏國公,諡文正。加贈恆陽王,安葬地相傳為今魏公村[1]

廉希憲六子:廉孚,僉遼陽等處行中書事;廉恪,台州路總管;廉恂,中書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廉忱,邵武路總管;廉恆,御史中丞;廉惇,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陝西行省左丞。從弟廉希賢。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26》,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155》,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書目

  • 《元史》〈廉希憲傳〉
  1. ^ 魏公村与维吾尔族的不解之缘. 人民網. 2012-03-09 [202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