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數碼傳輸或數碼通訊是數據(數碼位元流)在一個對等或點對多點通訊的物理傳輸管道。這樣的管道包括雙絞線、光纖、無線通訊頻道、儲存裝置及電腦匯流排。數據本身以一種電磁訊號代表,如電壓、無線電波、微波或紅外線訊號。
模擬通訊用於傳輸連續變化的模擬訊號,數碼通訊則用於傳輸離散訊息。運用一個數碼調制方法,離散訊息可表示為一系列脈衝通過一個線路碼(基帶傳輸),或一組有限的連續變化波形(通帶傳輸)。通帶調制與相應的解調(也被稱為檢出)通過數據機裝置實現。依照數碼訊號最常見的定義,通常以基帶與通帶兩種訊號表示的位元流被認為是數據傳輸。另一種定義中則只考慮到基帶訊號,而數據的通帶傳輸作為一種形式的數模轉換。
數據傳輸可以是從數據源始發的數碼資訊,例如一台電腦或一個鍵盤。也可以是將一個模擬訊號如電話或影片訊號數碼化至一個位元流,例如使用脈衝編碼調制(PCM)或更進一步的數據壓縮(數模轉換與數據壓縮)方案。這種信源的編解碼是通過編解碼器裝置所進行的。數據傳輸方式可以分為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數據傳輸。
概述
在「數據傳輸」領域的課程和教科書中[1]以及《數碼傳輸》[2][3]和《數碼通訊》[4][5]也有與以下類似的內容。
數碼傳輸或數據傳輸以前一直屬於電信和電氣工程的範疇。數據傳輸的基本原則也可以包涵在數據通訊之中的電腦科學 / 電腦工程學科內,其中還包括電腦聯網或電腦通訊應用程式和網絡協定中,例如路由、交換和行程間通訊。雖然傳輸控制協定(TCP)涉及到「傳輸」這個術語,TCP和其他傳輸層協定一般都「不」在有關數據傳輸的教科書或課程中討論,而是在電腦網絡中說明。
遠端傳輸一詞涉及模擬通訊和數碼通訊。在大多數的教科書中,模擬傳輸一詞僅是指一個模擬資訊訊號通過一個模擬訊號(沒有數碼化)的傳輸,無論是作為一個非調制的基帶訊號,還是作為用模擬調制方法(如AM或FM)的一個通帶訊號。它也可能包括模擬上的模擬脈衝調制的基帶訊號,如脈衝寬度調制。在電腦聯網的傳統的幾本書中,「模擬傳輸」是指使用數碼調制方法的位流通帶傳輸,比如FSK, PSK和ASK。注意,這些方法包括在例如名為數碼傳輸或數據傳輸的教科書中。[1]
協定分層
OSI模型 |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 OSI Layer 6 |
應用層的HTTP、FTP、Telnet等協定有類似的功能。傳輸層的TLS/SSL也有類似功能。 |
會議層(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
應用層的HTTP、RPC、SDP、RTCP等協定有類似的功能。 |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
網路層(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
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在數據傳輸領域的課程與教材中,通常使用如下的OSI模型處理協定分層與主題:
參見
註釋
- ^ 1.0 1.1 A. P. Clark , "Principles of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數碼數據的傳輸原理), Published by Wiley, 1983
- ^ David R. Smith,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數碼傳輸系統), Kluwer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03, ISBN 1-4020-7587-1.參見table-of-cont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ergio Benedetto, Ezio Biglieri, "Principles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With Wireless Applications"(數碼傳輸原理:與無線應用), Springer 2008, ISBN 0-306-45753-9, ISBN 978-0-306-45753-1.參見table-of-cont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imon Hayk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1988. ISBN 978-0-471-62947-4. See table-of-cont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John 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數碼通訊),第四版,McGraw-Hill, 2000. ISBN 0-07-232111-3.參見table-of-cont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