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晢,字仲白,一字叔明,河南歸德府永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李皙多髯,自稱髯生。萬曆十三年中乙酉科河南鄉試舉人,旋舉十七年己丑科進士,因作勤學勵政箴,除廬州府推官,明司李陪巡,權與御吏等。公下車謂僚屬曰:古言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是忠信為本也。且讞獄曰審,具獄曰詳,以明不可造次也。故雖有成,輸必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然後定之。至其廉訪官職之賢否,公出其衡鑑,杜一切夤緣之弊,一時守令悉稟約束。故例都御史、御史或共值一郡,則先謁都御史。偶御史先出蒞,公謁之,白事久,失謁都御史,夕甫入謁,同事曰:宜謝過。公曰:以政務羈耳,何謝?為署六安守,公曰:署雖暫,亦一州利弊之所依也。鋤強扶弱不小寬假。司李例先巡方查盤,公所臨處,案牘細為研度,疑者駁之。冬夏常燃燭,達曙不寐。擢南戶部主政,當是時吏等分為九一,北銓九,南五部,公之戇直竟居九。公欲請養家居,封公止之曰:季子諸孫皆在左右,且爾兄楠在京師,勉赴白下,官有要散,皆靖共之地也。公遵命往,以仲冬病卒滁州。無子,封公命以季子子之。公長於詩,有開元、大曆之風沙。隨呂公坤來永城,初館於封公家,公甫八歲,英偉不凡,呂公異之。及後登賢書,常謂呂公曰:窮通命也,利鈍時也,須自立根基,不隨人俯仰,然後可以天下為己任。呂公推重之[1]

參考資料

  1. ^ 《永城縣誌》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