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二七紀念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漢二七紀念館
新二七紀念館及紀念碑
地圖
舊名武漢二七革命紀念館、武漢二七陳列館
成立1960年2月7日,​64年前​(1960-02-07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2499號
武漢市江岸區二七路10號(舊址)
類型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紀念館
建立者鐵道部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武漢市人民委員會
所有者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公共交通1徐州新村站(新館)
1二七路站(舊館)

武漢二七紀念館,是位於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2499號的一座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紀念館。紀念館開辦於1960年2月7日,毗鄰江岸站、江岸車輛廠及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用以紀念二七大罷工。原館址位於江岸區二七路10號(解放大道2229號),1987年2月7日搬至現址,原紀念館建築群闢為江岸鐵路文化宮。現新老館址皆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紀念館行政組織由武漢局集團直屬。

在新老紀念館院落中各有一座二七烈士紀念碑,其中位於老館址的老二七烈士紀念碑1956年被評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本條目一併記敘新老館址及紀念碑。

背景

1923年2月1日,鄭州軍警阻撓當日在鄭州普樂園舉行的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事後總工會遷至漢口江岸地區[註 1]辦公並為表抗議決定自2月4日起全線罷工。2月7日起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軍閥對工人實施血腥鎮壓,期間全線多地有工人及工人領袖被害,史稱「二七慘案」,而江岸地區是鬥爭中最慘烈的地區[1],三十餘人在江岸地區福建街江岸分工會門前當場被害,林祥謙被砍殺於江岸站站台上、施洋被殺害於武昌洪山腳下[註 2][2]

歷史

舊館時期

舊館及紀念碑

1956年,鐵道部、湖北省及武漢市經商議後決定,決定在罷工鬥爭最慘烈的江岸地區修建武漢二七紀念館,又稱武漢二七陳列館、武漢二七烈士紀念館。當年開始在原江岸警察訓練所修建[3],1958年工程竣工,1960年2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4][1][註 3]

全館院落佔地10600平方米,陳列館建築138平方米[6]。院落以園林佈局設計建造,中心為一座花崗岩紀念碑,四周皆是對稱分佈的樹林苗圃。當時陳列館內陳設有關二七大罷工的歷史文物,照片及藝術作品,並分為四個展區:歷史背景、黨的組織領導、鬥爭經過、國內外人民的聲援。同時設有接待室、資料室等單位部門。[4]

文化大革命期間,紀念館改稱「二七革命紀念館」。[6]

二七烈士紀念碑

「二七」慘案烈士紀念碑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武漢市江岸區
分類紀念建築物
時代1958年
登錄1956年11月15日

二七烈士紀念碑,位於二七紀念館舊館前,有時會加新老前綴以與現時紀念館前的新紀念碑區分。碑身由花崗岩築成,高12.6米,南側正中為毛澤東在1958年9月16日為紀念碑題寫的「二七烈士紀念碑」七字。碑座南側為鐵路徽標與火炬組合圖案浮雕,西側浮雕描繪江岸鐵路工人與軍警搏鬥的畫面,東側浮雕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湖北省工團聲援罷工時的遊行畫面,北側則為隸書碑文。碑文由時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李伯剛撰,書法家何光書寫,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刻工廠的7名工人刻制。紀念碑基座佔地25平方米。[4]紀念碑於1956年10月動工,1957年2月7日主體豎立[7][註 4],1960年基本完成[8],1963年2月7日揭幕[9]

題字始末

在1956年決議籌建二七紀念館後,紀念碑籌備委員會欲請毛澤東題寫碑名,並將該設想上陳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時任省長張體學得知後十分重視,旋即遣人前往全國總工會聯絡相關事宜。隨後,紀念碑籌委會收到了毛澤東題寫的「二七革命紀念碑」七字,但此與商定的碑名「二七烈士紀念碑」不符。1958年5月,20餘名二七大罷工親歷者聯名上書北京,希望毛澤東重新題寫碑名。當年9月,毛澤東來武漢視察,時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將重新題寫碑名的希望再次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隨即同意。此後毛澤東在從武漢乘船前往安徽的船上重新題寫了「二七烈士紀念碑」七字。[10]

文物保護

其保護範圍為:二七慘案烈士紀念碑及周圍一定範圍。以紀念碑台基為界,東面、西面各向外延伸40米,南面、北面各向外延伸20米[11]

其建設控制地帶為:以保護範圍為界,東面向外延伸97米至解放大道西側規劃道路紅線,南面向外延伸44米至二七路現狀道路邊線,西面向外延伸50米,北面向外延伸40米[11]

遷建之議

隨着場館的使用接待,老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建築下沉及自損,且既有展館過於狹小[12]。1974年4月4日,張士漢(首任館長)、黃正興[註 5]等9名二七大罷工親歷者會同二七紀念館工作人員前往湖北省革委匯報,力陳遷建之議。湖北省委聽取報告後,表示同意修建新館。[1]

隨後湖北省革委會同武漢市革委為新館選址,一開始將新館館址定在解放公園中。同年8月2日,省革委同意市革委在解放公園興建新的二七紀念館,但此舉遭到了市園林局的反對。園林局認為,解放公園中已有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一個地方兩座紀念場館會存在干擾,因此在解放公園中再修建紀念館並非妥當。此後地方政府會同鐵路局重新選址,最後將新館址選定在徐州新村,此地亦靠近江岸站與江岸車輛廠,即二七事件爆發的中心。[1]

新館的勘測任務由湖北省勘察院負責、設計任務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負責。由地方政府、鐵路局及下轄多個工會投資。1976年2月7日,新館奠基開工,但隨後於次年停工。1979年武漢市革委決定在原址繼續修建,待至1983年紀念館方才正式動工,1984年12月31日主體工程完成[12],隨後至1987年陸續建成了院落內的配套設施。[1]另外在1985年,紀念館正式定名「武漢二七紀念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6]

新館時期

新館門額,倒影映出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車輛

1987年2月7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12][1]新館院落總面積27500平方米,紀念館建築面積為3671平方米,陳列面積為1200平方米。[12][6]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紀念館列入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名單中。[13]

2002年至2005年,鐵道部、鄭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分局(武漢鐵路局)[註 6]先後投資近1000萬元對展館及展廳進行改造。[3]

2022年,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利用VR實景技術,建立了二七紀念館網上展館,見外部連結章節。[14]

紀念碑遷建

紀念碑正面

自1997年開始,館方決定遷建二七烈士紀念碑[註 7],由鐵道部、鄭州鐵路局、湖北省及武漢市政府合資800萬元興建。1999年2月5日建成揭幕,當天武漢市各界在新館集會,以紀念「二七」革命鬥爭76周年並舉行「二七」烈士紀念碑遷建落成典禮。時任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健行,湖北省委書記賈志傑為紀念碑揭幕。[3][15]:大事記2月5日

新碑為建築群,由紀念碑本體及環繞紀念碑的雕塑群構成。

其中紀念碑碑高27米,碑身正面為毛澤東手書「二七烈士紀念碑」[註 8]。紀念碑座造型模仿鋼軌,正面鑲嵌汽笛浮雕,汽笛下方為花崗岩石台,石台上刻有二七大罷工開始的日期「1923·2·4」。碑頂置鍛銅大鵬飛輪,即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徽圖案。[16]

紀念碑兩側為花崗岩弧形雕塑群,長30米,高3.2米。左側內容從左至右依次為:沉重壓迫、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京漢鐵路總同盟大罷工的畫面,以及林祥謙頭像;右側內容從左至右依次為:施洋頭像,各界聲援、保衛江岸分工會的畫面。紀念碑及雕塑建築群設置在直徑為27米的花崗岩底座上,底座正面為湖北省暨武漢市人民撰寫敬立的碑文,下有漢白玉花環[註 9][16]

展出

紀念館常設展覽皆在紀念館二樓。紀念館分為三個展廳七個部分[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紀念館增設「鐵路抗擊疫情」展廳,展示包括2020年1月23日武漢站封閉進站口所使用的封條、2020年4月8日解封後武漢站發出的第一張高鐵乘客票等實物。[17]

館藏文物

現有館藏文物89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國家二級文物6件,國家三級文物11件。[3]

3件國家一級文物分別為:

京漢鐵路告成鐵碑
江岸分工會會員章
林祥謙懷錶

京漢鐵路告成鐵碑

該碑原為京漢鐵路通車時豎立在黃河橋橋頭的鑄鐵紀念碑。碑身用中文、法文兩種文字撰寫碑文,上半部各有兩條飛龍。此鐵碑是「列強掠奪中國路權和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見證」。[18][19][20]

林祥謙懷錶

該文物為一件1896年瑞士生產的銅質圓形懷錶。1923年2月4日,林祥謙用這塊懷錶宣佈罷工開始。[19]2月7日林祥謙在江岸站被殺害後,妻子陳桂貞從他的遺體上找到了這塊懷錶。1960年陳桂貞將懷錶捐贈給了尚在籌建中的紀念館。[20]

江岸分工會會員章

徽章正面邊緣為章名「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內圓中為「勞工神聖」,中央為「雙翼車輪形」圖案(新二七烈士紀念碑頂部圖案參照此塑造[16]),背面為「漢同豐」3個字,除徽章之外配有掛鏈。此會員證徽章自黃正興手中徵集。[19][20]

組織體系

自紀念館建成起,其組織一直為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及前身武漢鐵路局、鄭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分局直屬單位。[21][22][23]

參見

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武漢二七紀念館. 武汉二七纪念馆历史沿革. 武漢二七紀念館官方微信公眾號. 武漢二七紀念館. [2024-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6). 
  2. ^ 武漢江岸車輛廠廠志(1996年),第62-69頁
  3. ^ 3.0 3.1 3.2 3.3 3.4 中國博物館志 湖北卷(2012年),第135頁
  4. ^ 4.0 4.1 4.2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600-601頁
  5. ^ 江岸區志(2009年),第1412頁
  6. ^ 6.0 6.1 6.2 6.3 武漢市志 文物志(1990年),第150頁
  7. ^ 人民日報(1957年02月08日)第4版
  8. ^ 8.0 8.1 武漢市志 文物志(1990年),第138頁
  9. ^ 人民日報(1963年02月08日)第1版
  10. ^ 如椽之筆寫春秋——武漢著名建築物上毛主席題字(詞)的故事(2021年)
  11. ^ 11.0 11.1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連結至維基文庫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68号). 維基文庫. 2017年8月30日. 
  12. ^ 12.0 12.1 12.2 12.3 武漢年鑑(1989年),第184頁
  13. ^ 第一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2). 
  14. ^ 武漢鐵路. 欢迎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网上展馆!. 澎湃網. [2024-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7). 
  15. ^ 武漢年鑑(2000年)
  16. ^ 16.0 16.1 16.2 江岸區志(2009年),第1165頁
  17. ^ 馬文俊. 纪念馆年均接待20余万参观者 百年“二七”见证武汉“英雄血脉” - 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 湖北日報. [2024-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7). 
  18. ^ 京汉铁路告成铁碑.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2024-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7). 
  19. ^ 19.0 19.1 19.2 章蘭. 三件镇馆之宝!千万人慕名而来……. 武漢廣播電視台官方微信公眾號. 武漢廣播電視台. [2024-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9). 
  20. ^ 20.0 20.1 20.2 3件国家一级文物 “述说”那段战斗历史. 荊楚網. 湖北日報. [2024-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1). 
  21. ^ 武漢鐵路分局志(1893-1990)(1998年),第65頁
  22.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2021年),第37頁
  23. ^ 中國博物館志 湖北卷(2012年),第134頁

註解

  1. ^ 即江岸站、江岸車輛廠、機務段、碼頭所在的區域
  2. ^ 二七52烈士中江岸烈士佔比75%
  3. ^ 《江岸區志》稱1963年開放[5],以館方發佈信息為準。
  4. ^ 《武漢市志》稱紀念碑於1958年動工[8],以《人民日報》當時報道為準。
  5. ^ 2月4日拉響汽笛宣佈罷工開始的工人
  6. ^ 2004年武漢鐵路分局獨立為武漢鐵路局。
  7. ^ 老碑保留。
  8. ^ 與老紀念碑一致
  9. ^ 時下碑文移至紀念碑背後,花環移至紀念碑碑座前

參考文獻

方志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24卷 文物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7-307-00692-8 (中文(中國大陸)). 
  • 田新法; 《武漢鐵路分局志》編纂委員會 (編). 武汉铁路分局志(1893-1990).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8. ISBN 7-113-02985-X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江岸車輛廠廠志編纂委員會 (編). 武汉江岸车辆厂厂志(1901-1993). 武漢. 1996. OCLC 1101877687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地名委員會. 武汉地名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34-1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國家文物局 (編). 中国博物馆志. 第5冊 湖北·雲南·海南卷.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010-3460-4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江岸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岸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0-4079-3 (中文(中國大陸)). 
年鑑
  •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 2021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年鉴. 武漢. 2021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武汉年鉴 1989. 武漢年鑑社. 1989. ISSN 1005-9210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武汉年鉴 2000. 武漢年鑑社. 2000. ISSN 1005-9210 (中文(中國大陸)). 
書目
  • 陶愛民. 如椽之笔写春秋——武汉著名建筑物上毛主席题字(词)的故事. 《武汉春秋》文萃(2011-2020). 武漢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582-4987-7 (中文(中國大陸)). 
報刊
  • 人民日报 1957年2月8日刊. 人民日報. 1957-02-08 (中文(中國大陸)). 
  • 人民日报 1963年2月8日刊. 人民日報. 1963-02-08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