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英租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2年的漢口租界,從左至右:英、俄、法、德、日

漢口英租界是近代中國7個在華英租界之一(另外6個是上海英租界(不久併入上海公共租界)、天津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廣州英租界廈門英租界)。同時也是漢口的5個租界之一。漢口英租界是漢口的金融貿易區。

歷史

設立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人極為重視新開闢的3處長江口岸(鎮江、九江、漢口),立即派遣參贊巴夏禮與艦隊司令賀布乘軍艦到這些口岸勘定租界界址。1861年3月11日,巴夏禮到達漢口,與湖北布政使唐訓方共同丈量,確定了將漢口鎮鎮區的末端,長250丈、進深110丈,面積458畝的一片土地開闢為漢口英租界。3月21日,唐訓方與巴夏禮簽訂了開闢漢口英租界的條約,確定界內一切事宜由英國駐漢口領事管理[1]

擴張

甲午戰爭前,漢口英租界是漢口唯一的租界。甲午戰爭結束後的3年間,德國、俄國法國日本都在漢口新開闢了租界。於是英國也提出拓展租界的要求。由於新辟的漢口俄租界緊鄰英租界的下游,漢口英租界只能向西北方縱深處拓展。1898年,湖北按察使瞿廷韶與英國駐漢口領事霍必瀾簽訂了《英國漢口新增租地條款》,規定漢口英租界向西北方擴展到距離漢口城垣只有5丈的地方,新增面積337畝,總面積增加到795畝。

漢口英租界的西北界限距離漢口城垣有5丈,留下5丈官地作為供中外人民自由行走的道路,但是由英租界工部局修建,並設置巡捕、路燈,加以管理。不久,英租界工部局在進入這條道路的各個入口裝置鐵門,可以隨意開關。此後,英租界工部局又得到「地皮大王」劉歆生的同意,在英租界西南邊界外側修建了一條馬路,命名為歆生路,隨即也派設巡捕,向道路兩側(包括華界一側在內)的居民徵收捐稅,同時在通往華界的3個街口——花樓街、黃陂街(又名前花樓街)、居巷(交通巷)也設置了鐵閘門。歆生路作為在英租界工部局管理下的中英交界道路,不久就發展成武漢最繁盛的商業街(英租界收回後改名為江漢路)。

六一一慘案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罷工、罷課、罷市運動也廣泛波及到武漢三鎮。6月10日,因英資太古輪船公司職員打傷搬運工人余金山,引發全體碼頭工人罷工。6月11日,一艘英國軍艦停靠到華界的苗家碼頭,聚集了大批前往示威的中國群眾。這時又發生英國水兵在江漢關附近用刺刀戳傷工人劉國厚的事件,人群又紛紛涌往出事地點。英租界當局出動義勇隊、海軍陸戰隊,關閉前後花樓街的鐵閘門,阻斷租界西南部的交通,迫使群眾從西北方大智門離開英租界。到晚上10時許,大批中國軍警奉命到英租界維持秩序,導致退避的中國群眾被擠進英國人的防線,當場被英國水兵、義勇隊射殺10餘人[2]

1927年的江漢關大樓

收回

1926年11月23日天津英租界破獲國民黨天津市黨部,逮捕15名國民黨人,英方不顧廣州國民政府的抗議,將被捕者引渡給奉系北洋政府,這激起南方國民黨人反英情緒。1927年1月3日下午2時,武漢三鎮舉行北伐勝利、遷都武漢的大規模慶祝活動時,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宣傳隊在江漢關前華界與英租界交界處的空地上進行反英宣傳,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英租界,聚集了大批聽眾,在江漢關形成大批中國民眾與英國軍警對峙的局面。次日清晨,根據英國駐華公使的命令,英國領事葛福撤走義勇隊、海軍陸戰隊,下午又撤離巡捕。湖北省總工會糾察隊和武漢衛戍司令部先後進駐漢口英租界。1月5日,20餘萬示威群眾包圍巡捕房,在混亂的情形中,英資企業全部停業,英租界內僑民全部搭乘軍艦或商船離開漢口。武漢國民政府的左派外交部長陳友仁拒絕了英方恢復漢口英租界的要求,最後在2月19日與英國公使代表歐瑪利簽訂了《收回漢口英租界之協定》。3月1日,漢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月15日,中國政府成立了漢口第三特別區,直屬於國民政府外交部管轄。

居民

各國僑民

華籍居民

管理

工部局

巡捕房

1940年代的江漢路

市政

道路

漢口英租界新舊地名對照
現名 原名
沿江大道 河街
洞庭街(天津路到合作路一段) 洞庭街
洞庭街(天津路到合作路一段) 領事街
鄱陽街 鄱陽街
勝利街 湖南街
中山大道江漢路至合作路一段 湖北街
江漢路 歆生路
江漢路 太平路
上海路 怡和街
南京路 阜昌街
青島路 華昌街
天津路 寶順街
合作路 界限路

交通

經濟

貿易與航運

漢口英租界是漢口的金融貿易中心,該地知名的大洋行有80%集中在界內。

  • 怡和洋行(英資)
  • 太古洋行(英資)
  • 亞細亞火油公司(英資)
  • 卜內門洋鹼公司(英資)
  • 順昌洋行(英資),辛亥革命時期,1911年11月30日,第一次革命軍各省代表會議在此召開。
  • 旗昌洋行(美資)
  • 阜昌磚茶廠(俄資):位於阜昌街(南京路),1874年開設
  • 日清汽船株式會社(日資)

打包業

  • 平和打包廠(英資)
  • 隆茂打包廠(英資)

金融

20世紀初橫濱正金銀行漢口支店使用的木製錢箱

零售商業

房地產

娛樂業

建築業

文化

新聞

  • 《楚報》(英文)

學校

醫院

1948年漢口聖若瑟天主堂診所開具的診斷單
  • 聖若瑟天主堂醫院

宗教

人物

  • 吳德施:美國聖公會鄂湘教區主教
  • 巴諾夫(J·K·PANOFF):阜昌磚茶廠廠主,俄國貴族,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親戚,茶廠位於英租界阜昌街(南京路),住宅位於俄租界。居留漢口52年(1869—1921)。

參考文獻

  1. ^ 《夏口縣誌》,1920年,第11卷,第13頁
  2. ^ 高爾松:《漢口慘殺案》,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