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戶四大飢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江戸四大飢饉
假名えどしだいききん
平文式羅馬字Edoshidaikikin

江戶四大飢荒,為日本江戶時代最嚴重的四次飢荒,該時代因天氣長期寒冷、洪水乾旱蟲害火山爆發等原因而時常欠收。

通常被稱為四大飢荒的為以下四者:

名稱 時期 主要受災地區 時任將軍 原因
寬永大飢荒 寛永19年(1642年)
-寛永20年(1643年)
全國(特別東日本日本海側受災嚴重) 德川家光 全國的天氣異常 (暴雨、洪水、乾旱、、蟲害)
享保大飢荒 享保17年(1732年) 中國四國九州地方西日本地區、特別瀬戸內海沿岸一帯 德川吉宗 大陸性氣候及蟲害
天明大飢荒 天明2年(1782年)
-天明7年(1787年)
全國(特別東北地方 德川家治 淺間山冰島拉基火山等火山爆發及聖嬰現象
天保大飢荒 天保4年(1833年)
-天保10年(1839年)
全國(特別東北、陸奧國出羽國 德川家齊
德川家慶
暴雨、洪水及大陸性氣候形成的雪暴

另外也常除去寬永大飢荒而並稱江戶三大飢荒,也有把寬永大飢荒與元和5年(1619年)、延寶3年(1675年)、延寶8年(1680年)的飢荒合稱為近世前期四大飢荒的說法。

上列的飢荒最大規模者為天明大飢荒。其餘元祿飢荒(1691年-1695年)、寶曆飢荒(1753年-1757年)等以日本東北地方為中心者,被認為是僅次於四大飢荒的嚴重災害。因此東北地方把天明、天保的飢荒與寶曆飢荒稱為三大飢荒。

另外延寶飢荒(1674年-1675年)、天和飢荒(1782年-1783年)也是相當嚴重的飢荒。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