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下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下區
(已撤銷)
白下區 (已撤銷)的地理位置
白下區
(已撤銷)的地理位置
坐標:32°02′28″N 118°47′21″E / 32.04106°N 118.78926°E / 32.04106; 118.7892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江蘇省南京市
下級行政區鄉級區劃數
面積
 • 總計26.39 平方公里(10.19 平方英里)
人口(2008)
 • 常住61.95萬人
 • 密度23,475人/平方公里(60,799人/平方英里)
語言
 • 母語方言南京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025
行政區劃代碼320103
網站白下區政府網

白下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曾經所轄的一個市轄區,於2013年撤銷,與秦淮區合併為新的秦淮區。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為61.95萬。白下區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二區(城東區)。白下區與江寧區建鄴區秦淮區玄武區鼓樓區相鄰[1]

行政區劃

白下區轄7個街道[2]

五老村街道、​洪武路街道、​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月牙湖街道、​光華路街道、​朝天宮街道、​秦虹街道、​夫子廟街道、​紅花街道、​雙塘街道中華門街道

歷史

根據記載,周朝以前,今白下區屬於屬於揚州,周朝時屬於吳國,之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先後被越國楚國管轄。漢朝末期,孫權建立吳國,今白下區在當時被稱為「建業縣」,在此時期,孫權在此建立了太初宮和城門,今白下區所在的地區開始得到發展。之後的東晉和南朝四國均定都建康城(今南京市),受此影響,今白下區所在的地區得到進一步發展,因其靠近秦淮河,故稱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隋朝時期,此地被劃歸丹陽郡江寧縣管轄。唐朝時期,州縣名稱變化頻繁,此地先後隸屬多個郡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金陵縣,築城於白石山下的白下村(今南京金川門外),武德九年(626年),金陵縣更名為白下縣。當時,此地有一座白下亭,詩人李白曾作詩:小子別金陵,來到白下亭。「有認為白下區的得名於「白下亭」,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於南京的別名「白下」(白下城[3]

五代時期,位於吳國南唐金陵城相對安定,今白下區所在的地區也被稱為「江南佳麗地,人間帝王州」。1356年,朱元璋佔領南京,將政府機構建於今光華門內御道街兩側。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城中也形成了多處商業繁華的區域,行政上屬南京應天府。1853年,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也定南京為首都,成為「天京」。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政權以南京為首都,名為南京府,但次年即廢除此建制。1917年設立南京特別市,後又改稱南京市。1931年,南京市被劃分為21個區,1933年減至8個,今白下區所在的地區為第二區。1938年,汪精衛政權將南京的劃分為4個區,今白下區所在的地區屬於第一區。抗日戰爭結束後,恢復原區劃。1955年8月成立白下區,雖經多次區劃調整,但名稱沿用至今。[4]

名勝古蹟

參考文獻

  1. ^ 白下區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201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2. ^ 白下區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201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3. ^ 白下城其实不在白下区. 新浪網,來源:現代快報. 2008年7月11日 [201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簡體中文). 
  4. ^ 白下區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201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