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安多尼堂 (香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安多尼堂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安多尼堂
地圖
位置香港石塘咀薄扶林道 69號A
國家/地區 香港
所屬宗派天主教
官方網站聖安多尼堂網站
歷史
創建日期1952年6月8日:舉行奠基
1953年6月13日:由白英奇主教
為新堂祝聖
1978年:裝修
1993年:再進行裝修2019年:再次進行大維修
行政
堂區/牧區聖安多尼堂區
教區天主教香港教區

聖安多尼堂(英語:St. Anthony's Church)是一所位於香港石塘咀薄扶林道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慈幼會共同管理,同時為慈幼會之港島區聖堂,建立於1953年6月13日,由白英奇主教為新堂祝聖。

牧職人員

  • 主任司鐸:吳多祿神父 (Rev. Fr. Ng Dor Lok Peter S.D.B.)
  • 助理司鐸:黃家輝神父 (Rev. Fr. Wong Ka Fai Stephen S.D.B.)
  • 駐堂司鐸:梁啟光神父 (Rev. Fr. Paul Leung S.D.B.)、劉戩雄神父 (Rev. Fr. Joseph Lau S.D.B.)

地理位置

聖堂位於第三街山道之間的薄扶林道,聖堂的左邊側牆平行地緊貼著馬路而建,在香港大學本部陸佑堂對面。六十年代中環作起點的公共交通汽車的大學站路線,就在聖堂門前作終點站。

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安多尼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彌撒中心:

歷史

聖安多尼堂外貌

聖安多尼堂的前身是1864年米蘭會會士於般含道(今明愛凌月仙幼稚園所在地)建立的小堂聖心堂,奉聖安多尼聖師為主保。1875年,小堂由基督學校修士會接辦。1879年聖安多尼堂在聖心小堂毗鄰建成(今英皇書院所在地),小堂便關閉,由聖安多尼堂繼承。

1921年因政府收地,遂遷往第三街聖類斯工藝院,並交由瑪利諾會主持。1927年慈幼會會士抵達香港,接辦聖類斯工藝院。1933年慈幼會決定興建新教堂,並由當時恩理覺主教批准有正式主理婚配權。1947年當時的主任司鐸韋助力神父親往美國勸捐,獲款10餘萬元,加上「玫瑰會所」(即今「女聖體會」)與全堂區教友鼎力支持下,始能動工。

1952年6月8日聖安多尼堂在今日的位置舉行奠基,由教區副主教戴迪遐齡神父主持祝聖基石儀式。1953年教堂趕及在主保安多尼瞻禮日(6月13日)完成,由教區主教白英奇主持祝聖後啟用。

1963年聖安多尼堂十週年紀念,由主任司鐸恩澤民神父籌辦的聖安多尼小學宣告啟用,並由白英奇主教祝聖開幕。1968年劉志剛神父成為首任華人司鐸。1970年創立「傳教協會」(即「堂區議會」之前身),為當時教區中少數有健全善會聯繫制度的堂區之一。

1971年聖類斯學校在去年中移交一列課室(即「會議中心」現址),劉神父將課室改為各類會議室、圖書館、影音室等,並發展青年中心及堂區議會,使統籌及協調堂區內的傳教及牧民工作更能達到標準。1978年何廣凌神父接手處理籌備裝修大計,分二期進行,期間進行大型籌款活動,並藉着建堂銀禧紀念,將教友及善會的圈子拉近,當年的堂區活動與善會人數亦為歷年之冠。1984年整體建設完成。

1993年堂區再進行裝修將,分為三期進行,首先修建天面及外牆,繼以在堂慶後進行聖堂內的修建,最後則為會議中心的改建。至於四十週年的各類活動亦順利展開,到達六月舉行四十週年堂慶感恩祭及聯歡晚宴。1994年聖安多尼堂第二期裝修完成。李海龍神父繼任為主任司鐸。上任後,李神父立刻着手籌備第三期裝修。1996年慶祝聖安多尼冊封為教會聖師的金慶。取得附有証書的聖安多尼聖髑(聖人的皮膚),在聖安多尼堂聖安多尼像前奉放。由教宗代表 Mgr. Filoni 祝聖的聖母進教之佑像,供日後聖母出遊用。1997年紀念聖安多尼堂奠基四十五週年。

2001年在聖體聖血節恢復闊別了30多年的聖體出遊。

建築風格

聖安多尼堂內貌

聖堂外貌

聖堂面向馬路的大門及大閘現在都沒有使用,教友慣常出入的門口設在聖安多尼學校內。聖堂入口放置著慈幼會會祖聖鮑思高(John Bosco,1813-1888)的塑像,他親切地將左手搭在聖多明我沙維豪(Dominic Savio,1842-1857)肩膊上,他們都是慈幼會特別恭敬的聖人。聖堂外露天的一角設有露德聖母洞,種有花草,是繁喧市區中的一個使人重返大自然的角落。

聖堂內貌

進入聖堂後,可看到聖堂內部沒有支柱,寛濶的空間,像是一個小型的天空。由縱橫線條裝飾的平頂,令人感覺像身在一架大蓬車內。聖堂最前方的正祭台,背後是一個圓拱,兩邊有吹着喇叭的漆金天使塑像。

圓拱外的兩側,左邊是聖母進教之佑像,右邊是耶穌聖心像。祭台頂的圓拱中央,有一個浮雕徽號以拉丁寫着博愛篤信(Fide et Caritate)。1960年代禮儀改革前,正祭台上方供奉的是聖安多尼塑像,現在該塑像放在聖堂右邊的側祭台上。在這側祭台上有一個特製的像小型座枱圓形面鏡的聖髑顯供架,在中央設有如手掌般大小的圓盒,逢星期二供奉聖安多尼的骸骨,其他日子便供奉聖人的皮膚。聖安多尼的聖髑很受信徒的敬重,很多人為了尋找遺失了的人和物,都特地前來要求他代禱。教會內稱聖安多尼為「失物主保」。

主保聖人

聖安多尼

聖安多尼Saint Anthony,1195年8月15日—1231年6月13日),生於葡萄牙里斯本一個貴族家庭,父親馬爾定·步雄及母親德肋撒·達衛辣都是葡國望族後裔。安多尼在受洗取名福爾南多(Fernando de Bulhões)。15歲加入「聖奧斯定會」,晉陞鐸品後轉到阿里伐賚城的「方濟各會」,易名安多尼,是他所駐修院的名稱,度祈禱、赤貧、謙卑的生活。

因學識廣博而被委派作巡迴講道,先後到意大利法國各處傳揚天主的道理,被譽為「聖經的活庫」(jewel case of the Bible)及「教會的聖師」。36歲積勞成疾,榮歸天國於意大利巴度亞Padua),因此得名「巴度亞的聖人」。

彌撒禮儀時間

彌撒

  • 主日彌撒:07:00、08:30、10:00、18:00(粵語)
  • 11:30(英語)
  • 星期六提前主日彌撒:20:00(粵語)
  • 平日彌撒:07:15、18:00(粵語)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