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國駐喀什總領事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國駐喀什總領事館,是英國政府在新疆喀什開設的總領事館。其實際目的是保護英屬印度的北境安全,具有英俄大博弈的歷史背景,與沙俄深入新疆、西藏的擴張相對抗。而名義上則是保護在新疆的英屬印度商人的利益,也是英國在新疆開設的首家領事機構。

歷史

1890年馬繼業作為英屬印度外交官榮赫鵬的翻譯兼隨員,從克什米爾翻越喀喇崑崙山脈喀什噶爾[1]次年榮赫鵬原路返回,把馬繼業留在喀什噶爾,照顧英屬印度商人的利益並監視沙俄在喀什米爾邊境的活動。很長一段時間馬繼業的地位含混不清,起初其頭銜是「英國駐克什米爾公使的中國事務特別助理」。[2]1895年趁甲午戰爭中國有求於英國,英國在喀什噶爾設立遊歷官並任命馬繼業擔任。馬繼業有極好的語言天賦,能流利使用英語漢語法語,還會俄語德語波斯語印地語土耳其語[3]

1908年英國要求清政府把駐喀什遊歷官改為英國駐喀什領事館,馬繼業被任命為英國駐喀什領事。1911年領事館升為英國駐喀什總領事館後,馬繼業又升為首任總領事。此時總領館有領員16人。新疆英僑英商分佈在13個縣1257戶3087人,其中真正英國公民屈指可數,為傳教士、探險家;其餘均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克什米爾人及冒充外籍避稅的本地商人。總領館駐有3名英軍軍官、32名印度軍人,定期從色勒庫爾出入境換防,成為當地一支武裝威懾力量。中英政府未簽訂商約,但英國駐喀什總領館原因列強在華利益均沾之例,強行在新疆享有同沙俄一樣的免稅貿易特權、領事裁判權、在新疆各地的產業不納稅,並在庫車、莎車、巴楚、葉城、英吉沙等地設立英國商頭。1913年馬繼業被封為喬治爵士。總領館在原址(今喀什市其瓦尼克街)重新修建,歷時4年,1917年竣工,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1918年8月馬繼業退休,[4][5]由埃瑟頓接任。[6]

1933年8月,英屬印度派出人員到喀什推動極端分裂勢力,撥出51萬盧比活動經費。1933年11月12日「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獨立」慶典,英國駐喀什總領館官員出席。其外交部長哈生木江阿吉是英國的間諜。英國當局表示願出1萬支來復槍、200名克什米爾士兵支持。1934年2月6日,馬仲英下屬的馬世明馬福元部,與喀什區行政長馬紹武焉耆回族首領馬占倉部聯合攻佔喀什回城,東突國崩潰,殘部逃往克什米爾,或「逃入英領署依為護符」。攻城部隊炮轟匿入英總領館的叛軍,「英領署遂被焚毀」。

1934年盛世才統一新疆,採取了「反帝、親蘇」政策,激起英國強烈不滿。1935年9月英國以調查交涉駐喀什領事館員被馬仲英部攻殺事件為由,駐華公使銜參贊艾瑞克·泰齊曼(Teichman)爵士從北平驅車到迪化,與駐喀什代理領事湯姆遜,與盛世才會面,所有交涉商談均與外交部駐新疆特派員辦事處處長陳德立進行。各交涉事項均被新疆省政府據理駁回。中英在新疆關係陷入低谷。

1942年8月盛世才向蔣介石提出新疆對蘇關係的幾點建議,核心是引入美英勢力進入新疆遏制蘇聯。國民政府遂在迪化設立新疆外交特派員公署,吳澤湘為特派員,王心線為主任秘書。1943年9月14日英國駐迪化領事館開館。

1944年爆發的三區革命,至1945年8月蔓延至南疆的蒲犁、葉城、澤普,並曾進攻喀什、莎車。1946年4月英國駐喀什總領事史密斯奉命對南疆英僑蒙受戰亂損失提出抗議並要求中國新疆當局賠償,外交部新疆特派員劉澤榮函復表示為難。

1947年印巴分治後,英國與印巴雙方達成協議,喀什總領館一分為二分別移交給印、巴。1948年8月,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派石以華抵喀什籌立印度駐喀什總領館。1948年10月英國駐喀什末任總領事離開,由巴基斯坦籍副領事梅爾希代理。1949年5月巴基斯坦駐喀什總領事館成立,梅爾希代理。

參考

  1. ^ 龙与狮的对望:以马戛尔尼家族为例. 清華大學歷史系. [201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8). 
  2. ^ 马格里. 北洋水師. [201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0). 
  3. ^ 崔延虎. 英國駐喀什噶爾首任總領事喬治·馬嘎特尼(馬繼業)評述 [J]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 (02)
  4. ^ 林梅村:探秘楼兰王国. 網易. [201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5). 
  5. ^ British history may escape Kashgar's wrecking ball. 泰晤士報. [2010-05-06]. [失效連結]
  6. ^ 袁澍:「英國駐新疆領事館始末」,《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1年7月,第52頁-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