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葫蘆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oogle地圖: 北緯 2°57′40.7″, 東經 102°13′08.0″
葫蘆頂
 馬來西亞村鎮兼行政區
Pertang
Poghotang
其他轉寫
 • 爪夷文ڤرتڠ
 • 淡米爾文பேர்தங்
上:葫蘆頂社區運動中心
(Pertang Communist Sport Complex)
左下:葫蘆頂市區街景
左下:位於葫蘆頂郊區的三帝廟
(Sam Tee Temple)
葫蘆頂旗幟
旗幟
葫蘆頂在馬來西亞半島的位置
葫蘆頂
葫蘆頂
葫蘆頂在西馬森美蘭州的位置
坐標:2°57′40.7″N 102°13′08.0″E / 2.961306°N 102.218889°E / 2.961306; 102.218889
所屬國家 馬來西亞
所屬州屬 森美蘭
所屬縣份日叻務縣
政府
 • 地方政府日叻務縣議會(MDJelebu)
 • 國會議員
日叻務縣
扎拉魯丁阿里亞斯(BN
Jalaluddin bin Alias
 • 州議員英語Klawang
(N2 葫蘆頂)
扎拉魯丁阿里亞斯(BN
Jalaluddin bin Alias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郵編723xx
電話區號+60
車輛號牌N(森州
網站mdjelebu.gov.my

葫蘆頂馬來語Pertang米南加保語英語Negeri Sembilan Malay:Poghotang;爪夷文:ڤرتڠ)是一座位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東北部日叻務縣的一座小鎮、巫金華人新村。該村位於林區中,聯邦86號公路英語Malaysia Federal Route 86 (日叻務路/Jln. Jelebu)是其主幹道路,將其連接至西邊的芙蓉市和東邊的新邦葫蘆頂馬來語Simpang Pertang

歷史

位於山群懷抱之中的葫蘆頂,毗鄰知知港馬來語Pekan Titi,離首都吉隆坡118公里(73.3英里),離森州首府芙蓉市57公里(43.3英里)。其擁有的樸實山野景色,秀麗程度對比鄰鎮知知港毫不遜色。這一座隱藏於山林之中的鄉鎮,有着超過100年的歷史。早在19世紀末,葫蘆頂就是馬來亞受關注的錫礦生產地,當年過番南來采錫謀生的華人先民以赤手空拳將此開埠為森州的錫礦產地,後來由於南來華民數量增加,因此葫蘆頂逐漸成爲馬來亞一個默默無聞、以華人爲主的錫礦小鎮。

19世紀末,英殖民勢力逐漸掌握森州政權後,葫蘆頂開始了英資的投入,葫蘆頂展開了鐵船挖錫的開采活動,過番南來的華民日益增加,促使葫蘆頂的人口增長,地方消費型的經濟活動也開始有了生機。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地華民除了采錫,地方居民普遍上都是務農爲主,以種植甘蔗黃梨香蕉等農作物爲生。此間的華人居民都是居住在山芭郊區爲主。

20世紀50至60年代,二戰剛了,才從日本蝗軍籠罩的噩夢甦醒的馬來亞,由於共產主義盛行,英殖民政府受到馬來亞共產黨分子的威脅,政府隨即執行「畢禮斯計劃」(Briggs Plan),將居住在山芭的華民聚集在市區的華人新村「葫蘆頂新村」(Kg. Baru Pertang)。今日,由於南來的華人都是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客家人,當地華民籍貫中則是以客家人居多,其次是廣府人。較少為福建人潮州人

在上世紀50年代,當地曾有鄉村保衛隊,與辜克兵一起巡邏及保護家園,獨立後還有地方軍團,該軍月領30令吉津貼(當時的令吉面值較高)。該軍直到513事件發生的1961年5月13日才解散。[1]

名稱

葫蘆頂和新邦葫蘆頂的名稱中其實與葫蘆沒有關係,早期則是馬來語「Pertang」的客語音譯,後來因爲誤傳,成爲了「葫蘆頂」,實則當地無人種植葫蘆,而是以甘蔗居多,新邦葫蘆頂、葫蘆頂與新邦榴槤(Simpang Durian)3區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更是有着「甘蔗之鄉」的美譽,並且與知知港和沙撈越黃梨其名。[2]

參考

  1. ^ limlc. 陳嵩傑. 葫蘆頂這個綠色鄉鎮. sinchew.com.my 星洲網. 01/10/2018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中文(簡體)). 
  2. ^ 【今日森美蘭頭條】市集冷清 人口老化 發展止步 新邦葫蘆頂守不住. chinapress.com.my 中國報. 19/10/2019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中文(繁體)及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