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古沙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沙鴴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鴴科 Charadriidae
屬: 彎嘴鴴屬 Anarhynchus
種:
蒙古沙鴴 A. mongolus
二名法
Anarhynchus mongolus
Pallas, 1776[2]
亞種
  • A. m. mongolus
  • A. m. atrifrons
  • A. m. pamirensis
  • A. m. stegmanni
  • A. m. schaeferi

蒙古沙鴴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為鴴科鴴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2]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U)將青藏沙鴴從蒙古沙鴴中分出,並將其英文俗名從小沙鴴(Lesser Sand Plover)改為西伯利亞沙鴴(Siberian sand plover)。[3]其特定名稱mongolus來自拉丁文,指的是蒙古,在命名時該名稱所指的範圍比現在的國家更大。[4]

分類

蒙古沙鴴與青藏沙鴴以前被認為屬於同一物種「小沙鴴」,其物種複合體內含有五個亞種。然而,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沙鴴中被標識為「mongolus」的群體(現在被認定為蒙古沙鴴)實際上是鐵嘴沙鴴的姊妹群體。此外,被標識為「atrifrons」的群體(代表青藏沙鴴)是由「mongolus」群體和鐵嘴沙鴴所構成的單系群體的姊妹群體。

青藏沙鴴(小沙鴴的「atrifrons」群體)

蒙古沙鴴(小沙鴴的「mongolus」群體)

鐵嘴沙鴴

這意味着小沙鴴是並系群,因此需要進行分類修訂。作者為它們提出了新的科學和英文名稱。[5]東亞的大型形態群mongolusstegmanni,目前被認定為蒙古沙鴴(Anarhynchus mongolus);而青藏高原的形態群現在稱為青藏沙鴴(Anarhynchus atrifrons),包括atrifronspamirensisschaeferi這三個亞種。

IOU在2023年接受了小沙鴴的分裂與重新命名。[3]

亞種

  • 蒙古沙鴴西藏亞種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 atrifron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6]
  • 蒙古沙鴴指名亞種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 mongolu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華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7]
  • 蒙古沙鴴新疆亞種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 pamirensi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富汗帕米爾高原和新疆。[8]
  • 蒙古沙鴴青海亞種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 schaferi)。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青海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9]
  • 蒙古沙鴴台灣亞種學名Anarhynchus mongolus stegmanni)。分佈於台灣等地。[10]

2022年,研究人員基於遺傳進化分析及結合鳴聲數據研究結果,將蒙古沙鴴的西藏亞種、新疆亞種和青海亞種作為獨立種青藏沙鴴Charadrius atrifrons)。而分種之後的蒙古沙鴴僅包含指名亞種和台灣亞種兩個亞種。[11]

描述

這種體型粗壯的鴴擁有長腿和長喙。繁殖期的雄鳥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胸部、額頭和後頸呈栗色,並有黑色的眼罩。雌鳥顏色較暗淡,冬季和幼鳥缺少栗色,僅頭部略帶紅褐色。腿部呈深色,鳥喙為黑色。

在所有羽色中,這個物種與鐵嘴沙鴴(Charadrius leschenaultii)非常相似。在印度沙灘上混居的冬季群體中,因其體型和結構的明顯差異,分辨這些物種並不困難;但若在西歐發現單獨迷鳥,則識別難度大大增加,因為兩者在該區域都非常罕見。問題更嚴重的是中東亞種的鐵嘴沙鴴最與蒙古沙鴴相似。蒙古沙鴴通常具有較深色的腿部,白色的額頭,和比鐵嘴沙鴴更均勻的白色翼帶。

分佈

攝於 賈姆訥格爾古吉拉特邦, 印度

蒙古沙鴴在東北西伯利亞的光禿沿海平原上不連續地繁殖,與蒙古沙鴴在分佈區的東部有交集;其亦曾在阿拉斯加繁殖。此種鳥類在裸地窪地築巢,產下三枚鳥蛋。它是高度遷徙的物種,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沙灘上過冬。[3]

生態

蒙古沙鴴與三趾濱鷸 吉爾卡湖奧裏薩邦, 印度

蒙古沙鴴主要以昆蟲甲殼類環節動物為食,通過跑停結合的方式捕食,而不像其他涉禽那樣不斷探查。與大沙鴴相比,這種鳥類在覓食時的步伐較少,停頓時間較短。

其飛行叫聲為一種硬顫音。

蒙古沙鴴是非歐亞遷移性水鳥協定(AEWA)所涵蓋的物種之一。

識別

尺寸是區分蒙古沙鴴與鐵嘴沙鴴的因素之一,蒙古沙鴴略小。然而,單靠尺寸並不容易,尤其是當它們單獨出現時。喙的長度是另一個區分特徵,蒙古沙鴴的喙通常較短。蒙古沙鴴的腿部顏色通常較深,從黑色到灰色不等,而鐵嘴沙鴴的腿部顏色較淺,從灰色到淡黃色不等。[已過時]

參考文獻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haradrius mongo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2: e.T22693855A38773045. doi: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93855A38773045.en可免費查閱.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3.0 3.1 3.2 Gill, F.; Donsker, D.; Rasmussen, P. (編). IOC World Bird List (v 13.2). 2023. doi:10.14344/IOC.ML.13.2 (不活躍 25 March 2024). 
  4. ^ Jobling, J.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99, 259. ISBN 978-1-4081-2501-4. 
  5. ^ Wei, C.; Schweizer, M.; Tomkovich, P. S.; Arkhipov, V. Y.; Romanov, M.; Martinez, J.; Lin, X.; Halimubieke, Naerhulan; Que, Pinjia; Mu, Tong; Huang, Qin. Genome-wide data reveal paraphyly in the sand plover complex (Charadrius mongolus/leschenaultii). Ornithology. 2022, 139 (2): ukab085. doi:10.1093/ornithology/ukab085可免費查閱. 
  6.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西藏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7.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8.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新疆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9.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青海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0.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蒙古沙鸻台湾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1. ^ Wei, Chentao; Schweizer, Manuel; Tomkovich, Pavel S; Arkhipov, Vladimir Yu; Romanov, Michael; Martinez, Jonathan; Lin, Xin; Halimubieke, Naerhulan; Que, Pinjia; Mu, Tong; Huang, Qin; Zhang, Zhengwang; Székely, Tamás; Liu, Yang. Genome-wide data reveal paraphyly in the sand plover complex ( Charadrius mongolus/leschenaultii ). Ornithology. 2022-03-25, 139 (2): ukab085 [2023-01-23]. doi:10.1093/ornithology/ukab0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