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象先
袁象先 | |
---|---|
出生 | 864年或865年 唐朝 |
逝世 | 924年7月11日 後唐宋州 |
職業 | 後梁和後唐將領 |
袁象先(860年代—924年7月11日?[1]),後唐莊宗年間曾暫名李紹安,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和後唐將領。他是後梁開國之君梁太祖朱全忠的外甥,弒朱友珪、立朱友貞。後梁滅後降後唐。
家世
袁象先生於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或六年(865年)。[2][3]父袁敬初,自稱神龍之變參與者推翻武則天的袁恕己之後。曾祖袁進朝,成都少尹。祖父袁忠義,忠武軍節度判官。母朱氏,朱全忠妹,但在後梁建立前去世。袁象先為人寬厚慷慨。曾經射一隻水鳥,不中,但入水的箭卻射穿了一雙鯉魚,時人以為異象。袁象先顯貴後,曾祖贈左僕射,祖父贈司空,父親官至太府卿,贈司徒、駙馬都尉。[2]
唐朝年間效力朱全忠
中和三年(883年)袁象先的舅父朱全忠被任為宣武軍節度使,[4]袁象先在此時或不久後開始軍旅生涯,最初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景福元年(892年)在檢校左省常侍任上遷檢校工部尚書,充宣武軍馬軍指揮使兼左靜邊都指揮使。乾寧五年(898年),再遷檢校右僕射、左領軍衛將軍同正,充宣武軍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光化二年(899年),權知宿州軍州事。[2]當年正月,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攻魏州,三月,朱全忠派李思安等往救,屯內黃。劉仁恭派兒子義昌軍節度使劉守文和女婿單可及攻之,李思安命袁象先伏兵清水之右,自己迎戰於繁陽,假裝不勝退走,劉守文追殺到內黃以北,李思安回軍與伏兵夾擊之,幽州軍大敗,單可及被斬,被俘殺三萬人,劉守文僅以身免,幽州軍喪氣。[5][6]天復元年(901年),表授刺史,充宿州團練、埇橋鎮遏都知兵馬使。二年(902年),朱全忠的敵人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圍宿州,袁象先因援兵未至頗為憂沮。一日登北城,在樓堞之上休息,失意似乎睡着了,夢見人告訴他:「我是陳璠,曾板築這座城,舊府邸猶在,如今為軍舍,可為我立廟,即用陰兵助公。」袁象先從之。淮南軍急攻宿州營壘,州城幾乎陷落,突然有大風雨,居民望見城上兵甲無數,淮南軍不能進,即時退去。袁象先才相信鬼神之助,於是為之立祠,當地人一直禱祝。軍校康懷貞奉命馳援宿州,淮南軍退後,康懷貞權知宿州刺史,[7]袁象先離任。三年(903年),權知洺州軍州事。天祐三年(906年),授陳州刺史、檢校司空。[2]
後梁年間
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為太祖皇帝后,開平元年(907年)四月,袁象先獻上白兔一隻,被付史館編錄,兼示百官。[8]二年(908年),召回袁象先,授左英武軍使,再遷左神武、右羽林統軍。三年(909年),轉右衛上將軍,封汝南縣男。四年(910年),權知宣武軍留後,當時因宣武軍前軍部大梁已成為東都,宣武軍軍部已遷到宋州。[9]到任五個月,又改天平軍兩使留後。當時,鄆州大饑荒,戶民流散,袁象先開倉賑災,百姓信賴他。五年(911年)二月,太祖北伐趙國和義武軍(當時和後梁大敵晉都與趙結盟),以袁象先為鎮定東南行營都招討應接副使,進封開國伯,命他圍脩縣,不能克,後來後梁撤軍。[10]袁象先曾奉詔入朝,鄆州人留他,毀石橋,他只得從其他門逃走。[2]
乾化二年(912年)二月,太祖大舉河南之眾以援正被晉國攻打的劉仁恭之子燕帝劉守光,以平盧節度使賀德倫為應接使,袁象先為副。後袁象先回京任左龍武統軍、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六月,太祖為子郢王朱友珪所弒。朱友珪殺養兄博王朱友文,稱朱友文弒君,奪位。但很多將領都知道朱友珪才是弒君者,袁象先很快聯絡大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太祖婿駙馬都尉趙岩、太祖子開封尹、東都留守、均王朱友貞及右監門上將軍霍彥威,合謀推翻朱友珪。[11]趙岩回到洛陽與袁象先秘密定計,楊師厚遣小校王舜賢至洛陽,秘密與袁象先、趙岩圖謀,並給袁象先和主軍大將們寫信。[12]鳳曆元年(913年)二月,朱友貞故意激怒在洛陽的左右龍驤軍,稱朱友珪要坑殺他們,告諭他們討伐朱友珪,被奉為主後,遣人催促趙岩、袁象先、傅暉、朱珪等起事。當月,時任左龍虎統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袁象先等率禁兵數千人(或作千人)入宮,圍朱友珪,朱友珪絕望與妻張皇后和僕夫馮廷諤一同自殺。[13][14]亂中袁象先所部禁兵重傷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杜曉致死,[15][16]並殺右散騎常侍侍講李珽。[17]袁象先和趙岩控制西都洛陽,袁象先派趙岩將傳國玉璽送到朱友貞所在的大梁,[18]請他去洛陽登基。朱友貞接受但選擇在大梁登基,[19]改名朱瑱。[20][21]四月,袁象先因功以西京內外諸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司徒、左龍虎統軍、濮陽郡開國侯被授特進、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遙充鎮南軍(當時在敵國吳管下)節度使、江南西道觀察處置等使、行開封尹、判在京馬步諸軍事,進封開國公,[10]增食邑一千戶。[22]以進士蕭希甫為書記。乾化四年(914年),授平盧節度使,加檢校太傅。[23]又以蕭希甫為巡官。蕭希甫不樂,逃跑。[24][25]不久,袁象先移宣武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在宣武軍十年。貞明二年(916年)十一月,吳少攝政行軍副使徐知訓為淮北行營都招討使,圍潁州。朱瑱命袁象先率援軍相救,次年正月,袁象先援軍到潁州,吳軍實際主管軍事的朱瑾早起看到西北昏黑,知道梁軍將至,召行營都虞候劉權商議,劉權着幅巾錦袍前來,朱瑾認為他大敵當前還如此服飾,無軍禮,叱斬之,徐知訓徒步赤腳前去相救才得免。吳軍與袁象先軍交戰,小有不利,撤退。[26][27]太祖年間,將領們賄賂橫行,袁象先作為帝甥,在治下諸鎮納賄、盤剝尤其嚴重,因而家財巨萬。[2]
後唐年間
龍德三年(923年)四月,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稱帝,即莊宗。十月,發起突襲直取後梁都城大梁。梁主力遠離都城不能相救,朱瑱在城陷前自殺,後梁滅亡。後唐皇帝入梁都,後梁節度使們成群來降。袁象先和鎮國軍留後霍彥威先到。袁象先以輦載所積累的珍貨數十萬賄賂莊宗寵妃劉夫人和莊宗寵愛的權貴、伶官、宦官,使他們爭相稱讚自己。莊宗將汴州改回宣武軍,[28]而將袁象先治下治所在宋州的宣武軍改名為歸德軍。當月,莊宗於崇元殿宴諸將,段凝、霍彥威、袁象先等都參加了。酒酣,莊宗舉酒敬李嗣源:」此席宴客,皆吾前歲之勁敵,如今與吾同宴,是卿為前鋒之效。」霍彥威等伏陛謝罪,莊宗說:「與卿話舊,別害怕。」賜御衣、器幣,盡歡而罷。不久放他們歸藩。[11][29]十一月,賜袁象先國姓李,賜名紹安,不久令他歸鎮。[30]次年六月,卒於歸德節度使任上,[1]贈太師。後周廣順中,贈中書令,追封楚國公。[2]
袁象先平生所積財產數千萬,邸舍四千間,死後不分給諸子,都給兒子袁正辭。袁正辭以父蔭為飛龍副使。[3]
評價
家庭
子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據《舊五代史》卷三十二,同光二年六月甲戌(924年7月11日),宋州奏報李紹安死訊,但消息傳遞需要時間,李紹安實際死亡的日期應在此之前。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舊五代史》卷五十九
- ^ 3.0 3.1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 ^ 見《兩五代史》康懷貞本傳。
- ^ 《舊五代史》卷三
- ^ 《舊五代史》卷四
- ^ 10.0 10.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 ^ 11.0 11.1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
- ^ 《舊五代史》卷二十二
- ^ 《舊五代史》卷一十二
- ^ 《新五代史》卷二十三
- ^ 《舊五代史》卷一十八
- ^ 《新五代史》卷三十五
- ^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 ^ 《新五代史》卷四十二
- ^ 《舊五代史》二十八
- ^ 《新五代史》卷三
- ^ 《新五代史》卷一十三
- ^ 《舊五代史》卷八
- ^ 《新五代史》誤作貞明四年(918年)事,與袁象先在宣武軍十年矛盾。錢大昕、吳蘭庭及吳廷燮《五季方鎮年表》等考證此事時皆誤。詳見朱玉龍《五代十國方鎮年表》。
- ^ 《舊五代史》卷七十一
- ^ 《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 ^ 《九國志·劉權傳》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九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 ^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
- ^ 《舊五代史》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