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子餘(7世紀?—726年),唐朝絳州稷山人,出自河東裴氏,南鄭縣、酇縣令裴慎的孫子,邠、寧二州刺史裴守真的兒子,裴耀卿的哥哥。

裴子餘事奉繼母以孝順聞名。舉明經,補任鄠縣尉。當時同列李朝隱、程行諶都以文法著稱,只有裴子餘以儒學知名。有人問雍州長史陳崇業,裴子餘與李朝隱、程行諶孰優孰劣,陳崇業回答:「譬如春蘭秋菊,各有其香,都不可偏廢也。」

景龍年間,為左台監察御史。當時涇、岐二州有隋代蕃戶子孫數千家,司農卿趙履溫上奏,全部沒收為官戶奴婢,充當給貴族的賞賜人口。裴子餘認為官戶獲得恩遇,才為蕃戶,現在他們又是蕃戶的子孫,不能貶抑為蕃戶,上奏彈劾其事。趙履溫依附宗楚客等人,與裴子餘當庭辯論是非。裴子餘詞色不屈,趙履溫等詞窮,朝廷聽從裴子餘的奏議。

開元初年,官至冀州刺史。為政寬惠,被吏民稱道。入朝為岐王府長史,加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令張說黃門侍郎盧藏用給事中裴子餘與竇維鍌親善。唐朝隱太子章懷太子懿德太子節愍太子四太子都建陵廟,右拾遺陳貞節以為不妥,上言請不要以國家奉祀,而由各自後代子孫奉祀。唐玄宗詔有司議論。駕部員外郎裴子餘認為四太子都是先帝冢嗣,廟不可廢。於是四陵廟只是將吏卒減半,其他如舊。開元十四年(726年)裴子餘去世,諡孝。當時程行諶諡號貞。中書令張說嘆道:「二人的諡號都可稱無愧!」裴子餘居官清廉,家族友愛,與裴耀卿、裴巨卿兄弟六人,都有志行。其子裴泳,官至奉禮郎;裴潁,官至左清道率府兵曹參軍。

參考文獻

  • 舊唐書》卷188 列傳第138
  • 《舊唐書》卷183 列傳第133
  • 新唐書》卷129 列傳第54
  • 《新唐書》卷71 宰相世系表
  • 《新唐書》卷200 列傳第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