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比亞
贊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Zambia(英語) | |
---|---|
格言:One Zambia, One Nation(英語) 「一個贊比亞,一個國家」 | |
國歌:《獨立高歌贊比亞,自豪又自由》(《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盧薩卡 |
官方語言 | 英語 |
宗教 | 基督教(國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總統制 |
法律體系 | 英美法系 |
國家憲法 | 贊比亞憲法 |
政府 | 贊比亞國民議會 |
• 總統 | 哈凱恩德·希奇萊馬 |
成立 | |
• 脫離英國獨立 | 1964年10月24日 |
面積 | |
• 總計 | 752,614平方公里(第38名) |
• 水域率 | 1.0% |
人口 | |
• 2023年估計 | 20,216,029(第63名) |
• 密度 | 17.20/平方公里(第191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756.90億美元[1](第99名) |
• 人均 | 3,776美元[1](第138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266.65億美元[1](第104名) |
• 人均 | 1,330美元[1](第145名) |
貨幣 | 克瓦查 |
時區 | UTC+2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260 |
ISO 3166碼 | ZMB |
中央銀行 | 贊比亞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 0.584(第146名) |
堅尼系數 | 57.1(2015年) |
國家象徵 | 雄鷹 |
地理最高點 | 中馬芬加(2,339公尺) |
最長河流 | 贊比西河 |
互聯網頂級域 | .zm |
「Zambia」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贊比亞 |
臺灣 | 尚比亞 |
港澳 | 贊比亞 |
星馬 | 贊比亞 |
贊比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Zambia),也稱贊比亞(英語:Zambia),是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和安哥拉相鄰。首都是盧薩卡。
歷史
二千年以前,贊比亞本地居民就已不斷被外來居民吸收與融合。15世紀來,說班圖語的居民開始進入贊比亞,且在17世紀至19世紀時達到高峰。19世紀中葉,歐洲殖民者及傳教士開始進入當地。
1888年,英國殖民者塞西爾·羅德斯從當地酋長手上取得了開礦權。同年,英國當局建立了南羅德西亞及北羅德西亞(分別為今津巴布韋與贊比亞)。1924年,北羅德西亞成為由英國殖民官員統治下的保護地。1953年,南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今馬拉維)合併,組成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又稱中非聯邦)。1962年的聯邦選舉中,非洲人贏得了大多數立法委員會的席位。隨後,立法委員會通過決議,呼籲北羅德西亞脫離聯邦,並要求更廣泛的自治民主權和公民權。1963年,中非聯邦正式解散。1964年10月24日,北羅德西亞脫離英國獨立,改稱為贊比亞共和國。
獨立初期,贊比亞處境較為艱難。當時其中四個鄰國——羅德西亞、南非管治下的西南非,以及葡萄牙殖民地葡屬東非(今莫桑比克)與葡屬西非(今安哥拉)都處於白人統治之下。由於贊比亞支持非洲南部各國的黑人政治團體,使得該國與羅德西亞間的關係緊張,最終兩國邊界更因而關閉。
贊比亞實施民主化政治,積極的社會政策與豐富的礦藏(尤其是銅礦)帶來的財富讓贊比亞擁有非洲大部分地區難得一見的開發水平。2006年9月28日,總統和議會選舉舉行。10月2日,首席大法官宣佈,利維·姆瓦納瓦薩獲得連任。多黨民主運動獲得議會150個席位中的70席,愛國陣線獲得36席,統一民主聯盟獲得26席[2]。
政治
贊比亞實行總統制,2011年9月,來自愛國陣線的米高·薩塔擊敗了多黨民主運動的魯皮亞·班達,當選第五任總統。
單院制的贊比亞國民議會共有158席,其中150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8個由總統指定產生。愛國陣線、多黨民主運動和國家發展統一黨是目前國會裏最主要的三大黨。
由中央派出的部長級官員到全國9個省份,行使省長權力。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受理上訴案件。最高法院下設高級法院、地區法院。
外交
建國5天後的1964年10月2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9個省,省下設68個縣。
# | 省份名稱 | 英語原文 | ISO 3166-2 | 面積(km²) | 人口[3] | 首府 |
---|---|---|---|---|---|---|
1 | 中央省 | Central | ZM.CE | 94,395 | 1,012,257 | 卡布韋 |
2 | 銅帶省 | Copperbelt | ZM.CO | 31,328 | 2,542,132 | 恩多拉 |
3 | 東部省 | Eastern | ZM.EA | 69,106 | 1,961,269 | 奇帕塔 |
4 | 盧阿普拉省 | Luapula | ZM.LP | 50,567 | 991,927 | 曼薩 |
5 | 盧薩卡省 | Lusaka | ZM.LS | 21,898 | 1,391,329 | 盧薩卡 |
6 | 北部省 | Northern | ZM.NO | 147,826 | 1,258,696 | 卡薩馬 |
7 | 西北省 | North-Western | ZM.NW | 125,827 | 583,350 | 索盧韋齊 |
8 | 南部省 | Southern | ZM.SO | 85,283 | 1,212,124 | 利文斯頓 |
9 | 西部省 | Western | ZM.WE | 126,386 | 765,088 | 芒古 |
10 | 穆欣加省 | Muchinga | ZM.Mu | 126,386 | 765,088 | 歆薩利 |
地理
疆域
贊比亞是一個內陸國家,大部份土地處於海拔1000-1500米的高原上,最高點海拔1774米,亦有丘陵和山地。
贊比西河是第一大河,橫貫南部邊境,有著名的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維多利亞瀑布)。
氣候
全境基本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為雨季。
城鎮
- 姆韋魯湖(Lake Mweru)
- 班韋盧湖(Lake Bangwelu)
- 姆巴拉(Mbala)
- 卡薩馬(Kasama)
- 姆皮卡(Mpika)
- 欽戈拉(Chingola)
- 基特韋(Kitwe)
- 恩多拉(Ndola)
- 卡布韋(Kabwe)
- 盧薩卡(Lusaka)首都
- 芒古(Mongu)
- 穆洛貝齊(Mulobezi)
- 卡里巴水庫(Lake Kariba)
- 馬蘭巴(former name: Maramba)
語言
贊比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英語也是贊比亞商業與教育的主要中介語言。不過除此之外,贊比亞據稱有超過70種的語言,儘管其中的一些可能是其他語言的方言。
有七種當地語言有某種程度的官方地位。它們分別如下:
- 本巴語(Bemba language,於北部省、盧阿普拉省與銅帶省)
- 尼昂家語(Nyanja language,於東部省與盧薩卡省)
- 東家語(Tonga language,於南部省)
- 羅子語(Lozi language,於西部省)
- 卡昂多語(Kaonde language)
- 盧瓦來語(Luvale language)
- 隆打語(Lunda language,於西北省)
這七種語言在贊比亞與英語一同做為早期基本教育和一些政府出版物用的語言。
在2000年時,贊比亞最多人講的語言為本巴語(Bemba,大約50%的人以之為第一或第二語言),其次為尼昂家語(Nyanja,大約37%的人使用)、湯加語(Tonga,大約15%的人使用)和羅子語(大約11%的人使用)等。
文化
贊比亞的文化圖騰為飛翔的雄鷹,在國旗及國內各地的建築物上均可見到。
人口
|
|
贊比亞人口主體由約70個比例班圖語族的族裔構成。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及本巴、尼昂家等當地語言。
主要宗教及國教為基督教。
英國人和南非人是主要僑民,約有1萬5千人,主要居住在首都盧薩卡。亞裔較少,主要是印度裔。
經濟
贊比亞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一千萬人口中約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內。相比周圍各國,贊比亞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
贊比亞歷來以銅礦為支柱產業。但由於國際市場銅礦價格下降和缺少投資等因素,銅產量逐年下降,1998年降到了30年來最低點。2001年政府實行了銅產業私有化後,銅礦開始回升,加上近年國際銅價,帶動銅礦業的收入增加。贊比亞經濟復甦。據其政府數據,2008年贊比亞人均收入已超過一千美元,基本脫離世界最貧困國家行列。
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玉米是主要出口和糧食作物。農業潛力較大,全國可耕種地只有約20%被開墾。花卉業是農業中發展較快的新興產業。
贊比亞在過去被列為最不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然而在2014年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贊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已達到中等水平,這就意味着贊比亞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資源
贊比亞經濟歷來以銅礦業為基礎。由於投資不足、銅價低迷以及私有化的不確定性導致產量下降,30年後的1998年,贊比亞銅產量已下降至228,000公噸的低位。2002年,在該行業私有化之後,銅產量反彈至337,000公噸。世界銅市場的改善放大了這一數量,並增加對其收入和外匯收入的影響。
2003年,非金屬出口增長了25%,佔出口總收入的38%,此前為35%。贊比亞政府最近一直向國際資源公司發放許可證,以尋找鎳、錫、銅和鈾等礦物[4]。人們希望鎳取代銅作為贊比亞的最大金屬出口地位。2009年,贊比亞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5]。
交通
坦贊鐵路是聯絡坦桑尼亞原首都和海港三蘭港以及贊比亞中部城市卡皮里姆波希的一條鐵路,該鐵路建於1970年至1975年。鐵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借款建造,以幫助銅礦而又地處內陸的贊比亞的出口線路不必經過羅德西亞(今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南非、安哥拉。坦贊鐵路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成套援外項目之一。
旅遊
贊比亞的旅遊資源主要包括:
- 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維多利亞大瀑布);
- 卡富埃國家野生公園;
- 下贊比西河風景區;
- 南盧安瓜國家野生公園。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Zamb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6] (英語).
- ^ 存档副本. [2006-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7).
- ^ 人口數據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
- ^ Pennysharesonline.com, City Equities Limited. Albidon signs agreement with Zambian government. 14 July 2006 [30 October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2).
- ^ Chinese keep low profile to cash in on the slump in Zamb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Times. 24 Januar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