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處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郝處俊(607年—681年),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人,唐朝官員

家世

郝相貴,隋朝末年與岳父許紹佔據峽州,歸順唐朝,拜滁州刺史,封甑山縣公。舅父許圉師,唐代名臣。

生涯

郝處俊生於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十歲時,父親郝相貴在滁州去世。父親的門生故吏贈送非常豐厚,郝處俊皆推辭。好讀書,嗜《漢書》,略能暗誦。

唐太宗年間

郝處俊曾和高智周孫處約來濟等人一同投靠江都石仲覽。石仲覽要四個人談談自己所期望的事。郝處俊高智周、與來濟等三人都說大丈夫除非不做官,否則就要做宰相。[1]

貞觀年間進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貞觀元年,授校書郎,奉敕充修等五個朝代史書。又授著作佐郎,襲爵甑山(漢川)縣公,故時人郝甑山。與兄弟相處和睦,對舅舅們很尊重。轉為滕王友,恥為王府官員,於是棄官歸鄉耕種。後來起用太子司議郎,累遷吏部侍郎

唐高宗年間

乾封二年(667年),官至司立少常伯。高句麗反叛,司空李勣為浿江道大總管,郝處俊為副總管,率兵征討。曾領軍進攻高句麗軍城池,未曾佈置陣勢,高句麗軍突然殺到,唐軍大駭。郝處俊鎮定自若,獨據胡床,吃着乾糧,暗中派精銳人馬出擊,大破敵軍。戰後,將士們都非常佩服其膽略。

咸亨初(670年),高宗駕臨東都,命太子在長安監國,留侍臣戴至德張文瓘等輔弼太子,命郝處俊隨行。

總章二年(669年),拜東台侍郎,尋同東西台三品。

儀鳳二年(677年),加拜金紫光祿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並依舊參知政事,監修國史。

儀鳳四年(679年),代替張文瓘為侍中。

開曜元年(681年)卒,年七十五歲,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

身後

郝處俊下葬後,有一書生路過其墓,嘆曰,「葬壓龍角,其棺必斫。」[2]

後代

  • 孫:郝象賢被誣告造反而處死,武則天下令將郝象賢的屍體割裂分解,再挖掘郝處俊的墳墓。

註釋

  1. ^ 《新唐書》卷一百零五
  2.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84》,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5》,出自《新唐書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