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拳
醉拳是中國武術中的其中一種拳術,是模仿醉漢動作的一種拳術。[1]雖然醉拳在大眾文化中相當知名,廣為人知,但是醉拳的真實性卻遭受到質疑。
考證
醉拳之名,其真實性,於武術界盛傳已久,據電影《醉拳》導演袁和平說法,醉拳應是有的,但並非現在所見之拳勢,恐已失傳。不過,香港的黑虎門及洪佛派皆有醉拳套路傳世。而黑虎門更有三套以醉拳為名的套路,分別是:大醉、醉蛇及醉八仙。洪佛派則有醉八仙及以從醉八仙演變出來的四大跛。 「傳說」廣東十虎之蘇燦習有此套拳。可惜蘇燦史料難以考證。
現所見者,拳套、拳理有不少是成龍因電影之需所創。醉拳自1978年電影播出後,坊間爆出各式書籍秘笈,其皆多為一時延伸作品。現今有不少的醉拳套路,皆因電影起而效尤,是弄假成真之舉,毫無實戰價值,不可不察。但若近代拳師因試圖探討傳說影響,研究所創也不無可能。
關於醉拳的考證,有過一說之醉八仙歌訣,此套歌訣早就已存於清代甚或於明代,不過是否就是所謂的醉拳,則是無直接證據,因為此歌訣實乃藏訣於中,僅假八仙之名,說明人體八個部位的妙用,實為拳術中萬變不變、萬法之法的技擊本源。因此才被後世收藏於當今武術界完備拳術理論之《拳經》,而並非確定就是與醉拳有關。
醉八仙歌訣
一般認為醉拳中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魯智深醉打山門」、「醉八仙」等名稱。其中相關醉八仙此名詞者有歌訣,此歌訣僅能說名人體八個部位的妙用,並不能直接證明就是醉拳
醉八仙歌訣 醉者,醉也,號八仙。頭頸兒,曾觸北周巔,兩肩誰敢與周旋。臀膊兒,鐵樣堅;手肘兒,如雷電。拳似抵柱,掌為風煙。膝兒起,將人掀;腳兒勾,將人損。披削爪掌,肩頭當先。身範兒,如狂如顛;步趨兒,東址西牽,好叫人難留戀。八洞仙跡,打成個錦冠顧天
第一節:漢鐘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第二節: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陰囊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第三節: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裏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第四節:曹國舅,酒醉仙。手兒裏,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節: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第六節: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裏進填拳。
第七節: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第八節: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醉八仙歌,僅是假藉八仙之名,藏訣於中,主要講求:頭、肩、臂、肘、拳、掌、膝、腳八個部份的妙用。適用於各拳種,為萬變不變的萬法之法。非醉拳獨有所屬。
台灣傳統醉拳
此拳取酒醉時姿勢演練,憑眾多武術家的發揮,在民國初年出現了許多醉拳名師和套路。
- 太乙醉拳:這是太乙門的眾多拳術之一種,此拳較擅長醉步,太乙門擅常於猴形拳與地功拳等拳聞名。
- 魯智深醉拳:此拳法共有二十式,相較之下比較簡短,傾斜跌撞為主。
- 醉八仙拳:浙江張錫欽氏擅此拳,此拳有三十二式,動作和招式名稱與魯智深醉拳、 闖山門拳,兩拳類似。
香港傳統醉拳
在香港有流傳的醉拳如下:
- 洪佛派醉八仙拳:洪佛派的著名拳術之一,以模仿八仙醉酒為主。亦有傳言成龍之醉拳即是參考此派的醉拳創作而成。
- 醉羅漢:螳螂拳名拳師羅光玉先生所傳,表現初跌蕩翻騰、欲跌還穩之能為主。
- 黑虎門醉八仙拳:黑虎門醉拳之一,此拳法由黑虎門宗師黃祥傳出,以模仿八仙醉酒為主,動作比較接近典型廣東拳種。
- 大醉:黑虎門醉拳之一,此拳法由黑虎門宗師黃祥傳出,此拳長橋大馬,大開大合,與傳統有醉八仙拳有天壤之別,風格比較近似俠家白鶴拳。
- 醉蛇:黑虎門醉拳之一,此拳法由黑虎門宗師黃祥傳出,此拳由醉八仙拳加上蛇拳混合而成,與坊間流傳之醉拳風格迥異。
- 醉猴拳:為大聖劈掛門五猴拳之一,由宗師耿德海傳出此拳,其門人陳秀中之和許海之傳此拳者甚眾。
著名人物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醉拳】.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2).
一種國術拳法。相傳模仿醉八仙實態而創的拳術。摔、跌、倒、起都具醉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