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米絲計劃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國家 | 美國 |
---|---|
組織 | 發起方:美國太空總署 參與方: |
目標 | 可持續的有人月球探測 |
狀態 | 進行中 |
航天計劃資訊 | |
花費 | 93億美元(2012年-2025年) 53億美元(2021年-2025年)[1] |
持續時間 | 2017年[2] | 至現今
首次航天飛行 | 阿提米絲1號[3] |
首次載人太空飛行飛行 | 阿提米絲2號(計劃2025年9月) |
發射地點 | |
太空船資訊 | |
載人太空飛行器 | |
運載火箭 |
阿提米絲登月計劃[註 1][5](英語:Artemis program)是一項機械人的和人類的國際合作探索月球計劃,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主導的月球探索計劃,於2017年正式啟動。有6個合作機構:歐洲太空總署、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德國航空太空中心、意大利太空總署、以色列太空局 、加拿大太空局。阿提米絲計劃將自1972年太陽神17號任務以來首次在月球上重建人類存在。 該計劃的既定長期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基地,並促進人類前往火星的任務。
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兩個主要要素源自於現已取消的星座計劃:獵戶座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作為戰神五號運載火箭的轉世)。該計劃的其他部分,例如月球門戶太空站和人類登陸系統(HLS),正在由政府航天機構和私營航天公司開發。這種合作受到《阿提米絲協定》和政府合約的約束。
截至2023年10月,已有29個國家和1個地區簽署了協定[4], 包括傳統的美國太空合作夥伴,如歐洲太空總署以及加拿大、日本和英國的機構,和新興的太空強國,如巴西、韓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6] 。
獵戶座飛船的首次發射和首次使用太空發射系統最初定於2016年,但面臨多次延誤: 於2022年作為無人的阿提米絲1號任務發射,搭載機械人和人體模型。 按照計劃,阿提米絲2號載人發射將於2025年進行,阿提米絲3號載人登月計劃將於2026年進行,阿提米絲4號將於2028年與月球門戶對接,阿提米絲5號將於2030年初與歐洲太空總署的ESPRIT、加拿大的Canadarm3和NASA的月球地形車進行對接,而阿提米絲6號的對接預計將在2031年初將科學氣閘與月球門戶整合在一起。之後,NASA預計從那時起,每年都會進行月球登陸。 然而,一些觀察家指出,由於美國太空總署對承包商管理不善,該計劃的成本和時間表可能會超支和延遲[7][8]。
其中,阿提米絲3號會將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種送至月球[9],也是首次多國合作登月。
命名
該計劃以希臘神話中月神阿提米絲命名,她是太陽神太陽神的孿生姐姐,此前美國的登月計劃叫太陽神計劃(1961–1972年)。
概述
阿耳忒彌斯計劃是圍繞着一系列太空發射系統(SLS)任務組織的。這些太空任務的複雜性將增加,並計劃每隔一年或更長時間進行一次。 美國太空總署及其合作夥伴已計劃執行阿提米絲1號至阿提米絲5號任務;後來的阿提米絲任務也被提出。每個太空發射系統任務的重點是發射運載獵戶座太空船的太空發射系統運載火箭。阿提米絲2號之後的任務將依賴其他組織和太空船發射的支援任務來實現支援功能。
歷史
早期歷史
阿耳忒彌斯計劃包含了先前取消的美國太空總署計劃和任務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星座計劃和小行星重定向任務。星座計劃最初由美國太空總署 2005 年授權法案立法,包括戰神一號運載火箭、戰神五號運載火箭和獵戶座載人探索飛行器的開發。該計劃從2000年代初期一直持續到2010年。[10]
2009年5月,巴拉克·奧巴馬總統成立了奧古斯丁委員會 (Augustine Committee),以考慮多項目標,包括支持國際太空站、發展近地軌道以外的任務(包括月球、火星和近地天體)以及利用商業航天工業在規定的預算範圍內。[11]該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星座計劃資金嚴重不足,2020年登月是不可能的,星座計劃隨後被擱置。[12]
2017年6月30日,當勞·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由副總統邁克·彭斯擔任主席。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個預算請求保留了奧巴馬時代的載人航天計劃:商業補給服務、商業載人發展、太空發射系統和用於深空任務的獵戶座太空船,同時減少地球科學研究並呼籲撤銷美國太空總署的教育辦公室。[13]
重新定義並命名為阿提米絲
2017年10月,美國太空總署正式宣佈將實施阿提米絲計劃,其目標是在2024年前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2028年前於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為登陸火星和更深層次的深空探測任務奠定基礎[14]。
2019年5月,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表示,將全力支持阿提米絲計劃,爭取2024年實現重返月球,並盡快實現人類長期居住在月球等初步目標。
2020年5月,美國公佈《阿提米絲協定》,為協定締約國提出月球探測和外空資源開發的共同原則。2021年2月,拜登政府決定支持NASA繼續進行此計劃。同年4月,NASA公佈與SpaceX簽定合約,並批出29億美元,用於研發及生產2艘登月船[15]。不過,競爭對手藍色起源及Dynetics隨即向問責署提出抗議。之後NASA也暫停了與SpaceX的合作工作[16]。
2021年11月9日,美國太空總署宣佈推遲載人登月計劃至2025年[17]。
阿提米絲1號 (2022年)
2022年8月29日,在火箭的四個核心級引擎之一的氫排放管線出現問題後,NASA 取消了發射阿提米絲1號的嘗試[18]。下一次發射窗口為9月3號[19]。
2022年9月3日,因氫泄漏,NASA 再次取消發射阿提米絲1號的嘗試[20]。
2022年11月16日,NASA在甘迺迪太空中心成功發射阿提米絲1號登月火箭。[21]
阿耳忒彌斯1號於12月11日太平洋標準時間09:40(世界標準時間17:40)完成,當時獵戶座飛船在一次破紀錄的任務後濺落在加利福尼亞州以西的太平洋,在安全返回地球之前,阿耳忒彌斯的繞月路徑超過140萬英里。這次降落距離美國太空總署太陽神17號登月(最後一次登陸月球表面的載人任務)已有50年了。[22]
阿提米絲2號 (2025年)
截至2024年5月,阿提米絲2號計劃於2025年9月發射載人飛越月球。該任務的歐洲服務模組已於2023年完成並移交給NASA。 [23]阿提米絲2號的獵戶座模組測試正在進行中。2024 年 4 月,洛歇預計在 9 月之前移交獵戶座艙。[24][25][26]據宣佈,獵戶座模組已於 2024 年 4 月成功完成電磁測試,此後該模組將進行進一步的工作,為 2024 年夏季的額外測試做準備。[27]美國太空總署監察長辦公室於 2024 年 5 月 1 日發佈的報告稱,只要對獵戶座隔熱罩採取糾正措施,任務仍按計劃進行。[28]阿提米絲2號機組人員計劃在發射前進行一系列訓練和模擬,第一次訓練和模擬於 2024 年 5 月進行。[29]
機組人員
崗位 | 太空人 | |
---|---|---|
指令長 | 里德·懷斯曼, NASA 第2次飛行 | |
駕駛員 | 域陀·格洛弗, NASA 第2次飛行 | |
載荷專家 | 姫絲甸·科赫, NASA 第2次飛行 | |
任務專家 | 謝洛美·漢森, CSA 第1次飛行 |
阿提米絲3號 (2026年)
阿提米絲3號預計將於2026年9月發射,成為太陽神17號以來首次載人登陸月球。2024 年 2 月,NASA 完成了星艦人類登陸系統對接系統的全面資格測試。[30]同樣在 2 月份,任務中使用的 SLS 核心級的大部分製造工作已經完成。[31] 2024年4月,NASA宣佈成功完成星艦首次內部推進劑轉移展示。星艦的加油機變體能夠充當星艦人類登陸系統的軌道推進劑庫(Orbital propellant depot),這是完成阿提米絲3號任務所需的關鍵能力。預計將於 2025 年進行船對船推進劑轉移演示,以進一步證明該能力。[32]據報道,用於該任務的歐洲服務模組預計將在 2024 年夏季移交給 NASA。[33]
阿提米絲4號 (2028年)
阿提米絲4號預計將於 2028 年 9 月發射。在發射任務之前,獵鷹重型火箭計劃發射前兩個月球門戶太空站元件:動力和推進元件以及居住和後勤前哨站,目前計劃於 2025 年末發射。然後,阿提米絲4號將負責與國際居住模組 (I-Hab) 一起發射,並將模組新增至月球門戶。
阿提米絲5號 (2030年)
阿提米絲5號預計將於2030 年3 月發射。該任務將使用太空發射系統火箭和獵戶座太空船將4名太空人發射到月球門戶太空站,這將是阿耳忒彌斯計劃的第三次登月。此外,阿提米絲5號也將向月球門戶太空站交付兩個新元件。[34]與門戶對接後,兩名太空人將登上藍月着陸器,將其飛至月球南極,並在月球地形車(Lunar Terrain Vehicle)附近着陸。這將是自太陽神17號以來首次使用無壓月球車(an unpressurized lunar rover)的登月。[35]
阿提米絲6號 (2031年)
阿提米絲6號 預計將於 2031 年 3 月發射。[36]據NASA稱,這項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將載人艙和科學氣閘艙與月球門戶太空站整合,並完成阿耳忒彌斯任務的第四次載人月球表面探險。[37]截至 2024 年,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正在建造氣閘艙。[38]
太空船
獵戶座
獵戶座太空船可承載四名太空人,其研發歷史可追溯到星座計劃時期[39][40][41]。2010年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提議取消星座計劃,並認為該計劃「超預算、進度落後而且缺乏新意」[42][43]。有關法案於同年10月成為法律,星座計劃宣告終結[44]。但獵戶座飛船的計劃獲得保留沿用至阿提米絲計劃、現稱為獵戶座多功能載人飛船(MPCV)。
月球門戶
月球門戶是美國太空總署計劃中將於2020年代建造的太空站。該太空站將用作計劃中深太空運輸(設想中使用電推進及化學推進的載人可重複使用載具)去往目的地(例如火星)的中轉站[45][46]。如果計劃實施,深太空門戶將類似國際太空站,會以商業及國際合作的形式建造、運行和服務,作為對月表和火星進行無人、有人探測的集結地。
月球門戶仍處於不斷演進的早期概念階段,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模組:
- 能源與推進組件(PPE)用於為太空站和離子推進器發電,由EM-2任務發射。
- 月球居住模組(Cislunar Habitation Module)為太空站提供長期居住的條件,提供一個獵戶座太空船的對接口,由EM-3任務發射。
- 後勤模組(Gateway Logistics Module)為太空站提供後勤服務和實驗條件,附帶一個加拿大太空局製造的機械臂[47],由EM-4任務發射。
- 氣閘模組(英語:Gateway Airlock Module)用於執行艙外活動外,並為深空運輸提供停靠點,由EM-5任務發射。
載人着陸系統
星際飛船載人着陸系統
星際飛船載人着陸系統是SpaceX星艦的簡化版,僅用於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間往返運送太空人和貨物。此版本的星艦因為只需往返月球軌道與月面,因此不需要安裝大氣再入所需的襟翼和隔熱盾。為了不揚起月塵,較小的着陸發動機將安裝在星艦的上半部分。
Dynetics載人着陸系統
Dynetics方法可實現近期的可重用性和可持續性,並提供強大的,商業支持的着陸能力,同時擁有針對棲息地,電力,熱力和其他子系統的經過飛行驗證的技術。該系統的乘員模塊旨在容納兩名乘員,以執行從月球軌道到月球表面和後部的任務,包括在地面停留約一周的時間。或者,它可以載送最多四名合適的機組人員往返月球表面。[48]
高級探索着陸器
高級探索着陸器是NASA小組的三階段着陸器概念,用作商業建議的設計參考。按照建議,在離開門戶之後,轉換模塊會將機組人員帶到低月球軌道,然後分開,之後下降模塊將處理到月球表面的其餘旅程。最多四名機組人員可能需要花費長達兩週的時間在地面上,然後才能登上上升模塊,這將使他們返回網關。每個模塊的重量約為12至15公噸,將由商業發射器單獨交付並集成在深空門戶上。太空人將在月球上方大約1000至70,000公里(620至43,500英里)之間的網關近直線光暈軌道上登上着陸器,而圓形低軌道則高約100公里(62英里)。上升和轉移模塊均可設計為可重複使用,下降模塊留在月球表面。[來源請求]
波音的着陸系統
這是一項設計月球着陸器和月球軌道太空船的建議,該太空船將使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正在開發的太空發射系統。[49]該概念是對2019年5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徵集約數十家公司進行月球着陸器設計的回應。[50]
月球巡遊車
2020年7月10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與日本政府簽署了聯合宣言,日本將利用其在希望號實驗艙等所累積的太空經驗,在月球門戶項目上為美國主導的月球探測計劃提供協助[51]。美國NASA高級探索系統代理主任Mark Kirasich表示,目前的計劃是與日本JAXA和豐田汽車合作開發一款封閉式機艙漫遊車,以支持太空人長達14天(目前稱為月球巡洋艦)[52],本次探月任務的預期發射時間是2029年[53]。
Dragon XL
NASA選擇了SpaceX的Dragon XL,用於運載貨物到月球通道。Dragon XL將會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54]
運載火箭
根據NASA 於2020年5月概述並於2021年7月授予HLS 合約進行完善的早期任務概念,計劃支援阿耳忒彌斯計劃的主要地球發射運載工具將包括用於獵戶座太空船的NASA太空發射系統火箭、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用於月球門戶的各種組件, 以及用於最終交付HLS車輛的星艦人類登陸系統配置。 其他標準 SpaceX 星際飛船稍後可能會用於滿足其他尚未確定的船員和/或貨物裝卸任務需求。 稍後還將使用額外的運載火箭來提供 CLPS 貨運服務。 歐洲亞里安6號運載火箭已被提議於2019年7月成為該計劃的一部分。[55]
運載火箭 | 任務 | 有效載荷 | 每次發射的 預計成本 |
首次發射 | |
---|---|---|---|---|---|
近地軌道 (LEO) | 地月轉移 (TLI) | ||||
SLS Block 1 | 載人運輸 | 95 t | 27 t | US$20億 | 2022年[3] |
SLS Block 1B | 載人運輸, I-HAB Gateway Module |
105 t | 42 t | US$20億 | 開發中(2028年) |
SLS Block 2 | Crew transportation, Heavy payloads |
130 t | 45 t | US$20億 | 開發中(2029年後) |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 Dragon XL launches, two Gateway modules, VIPER |
63.8 t | US$1.5億 (expendable)[56] |
2018 年 2 月 6 日 | |
火神火箭 | CLPS missions | 27.2 t | 12.1 t | US$8.2億–20億 | 2024 年 1 月 8 日 |
獵鷹9號運載火箭 | CLPS missions | 22.8 t | US$6200萬[57] | 2010年 | |
電子號運載火箭 | CAPSTONE | 0.3 t | US$750萬[58][59] | 2017年 | |
SpaceX星艦 | Starship HLS, heavy CLPS payloads |
150 t | 150 t[a] | US$200萬(目標)[60][b] | 2023 年 4 月 20 日 |
亞里安6號運載火箭 | Argonaut | 21.6 t | €1.15億[61][62] | 2024 年夏季[63] |
太空人
2020年1月10日,美國太空總署第22批太空人 (暱稱為「烏龜」)畢業並被分配到阿耳忒彌斯計劃。 該小組包括兩名加拿大太空局(CSA)太空人。 該團體的暱稱來自於之前的太空人團體「八球(The 8-Balls)」,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1962年的「水星計劃七人」,隨後「新9人小組(Next Nine)」的綽號也隨之而來。 他們之所以被賦予這個名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颶風哈維。 一些太空人將執行阿耳忒彌斯登月任務,並可能成為第一批飛往火星的機組人員。
計劃的月面作業
阿耳忒彌斯基地營(Artemis Base Camp)將支援長達兩個月的任務,並將用於研究未來月球或火星基地使用的技術,然後未來的固定模組可能會在政府和商業項目中定期使用數十年。它很可能是之前機械人任務已經訪問過的地點。它將由三個主要模組組成:
- 表面棲息地(The Surface Habitat , SH)模組,是月球第一批居民的最初居住結構和月表基地。
- 月球地形車(Lunar Terrain Vehicles, LTV)是一種無壓漫遊車,用於在基地附近運送合適的太空人和貨物。
- 加壓漫遊車 (Pressurized Rovers, PR) 是一種配有小型備用居住設施的加壓車輛,因此可以在距離基地數十公里之外進行多日和更遠距離的探索。[64]
專業月球設備開發
阿爾忒彌斯太空衣
阿耳忒彌斯計劃將使用2019年10月推出的兩種太空衣:探索艙外機動裝置 (xEMU) ,和獵戶座乘員生存系統 (OCSS)。
2021年8月10日,美國太空總署監察長辦公室的審計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太空衣最早要到 2025 年 4 月才能準備好,這可能會推遲原定於2024年末執行的任務。作為對監察長報告的回應,SpaceX表示他們可以提供這些太空衣。
-
xEMU 太空衣適合於月球表面艙外活動 (EVA)
-
OCSS 太空衣適合於發射和再入
簽約國家
目前,阿提米絲協定已有美國、法國[65]、澳洲、加拿大、日本、盧森堡、意大利、英國、阿聯酋、烏克蘭、新西蘭、巴西、韓國、巴林、羅馬尼亞、以色列、墨西哥、新加坡[66]、曼島[67]、沙地阿拉伯 [68]、哥倫比亞[69]、波蘭[70]、尼日利亞、盧旺達[71]、西班牙[72]、厄瓜多爾[73]和印度[74]共27個國家及地區簽署並加入。
任務飛行
阿耳忒彌斯1號-6號
截至2019年,所有載人任務均計劃由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場的太空發射系統發射。目前的計劃要求從其他火箭和發射場發射一些輔助硬件。
任務 | Patch | 發射日期 | 乘員 | 運載火箭 | 登陸器 | 期間 | 目標 | 狀態 |
---|---|---|---|---|---|---|---|---|
阿提米絲1號 | 2022年11月16[75][3] | 不適用 | SLS Block 1 | 不適用 | 25天[76] | 不載人的繞月球軌道並返回 | 成功 | |
阿提米絲2號 | 2025年9月[77] | SLS Block 1 | 不適用 | ~10天 | 4人的月球飛掠 | 計劃 | ||
阿提米絲3號 | 2026年9月[77] | 待公佈 | SLS Block 1 | 星艦人類登陸系統 Option A [78] | ~30天 | 4人繞月,2人登月。[79] | 計劃 | |
阿提米絲4號 | 2028年9月[80] | 待公佈 | SLS Block 1B | 星艦人類登陸系統 Option B [78] | ~30天 | 4人繞月、登月、[78] 並將I-HAB模組運送到月球門戶。[81] | 計劃 | |
阿提米絲5號 | 2030年3月[82] | 待公佈 | SLS Block 1B | 藍色起源 藍月着陸器[83] | ~30天 | 使用月球地形車登陸月球,並將 ESPRIT 加油模組運送到月球門戶,然後進行載人登月。 | 計劃 | |
阿提米絲6號 | 2031年3月[82] | 待公佈 | SLS Block 1B | 待公佈 | ~30天 | 登陸月球運送乘員和科學氣閘模組。 | 計劃 |
提議的阿耳忒彌斯7號-11號
任務 | 發射日期 | 乘員 | 運載火箭 | 期間 | 目標(建議) |
---|---|---|---|---|---|
Artemis 7 | 2032年3月[82] | 待公佈 | SLS Block 1B | ~30天 | 將居住移動平台(月球巡洋艦)運送到月球表面 |
Artemis 8 | 2033年 | 待公佈 | SLS Block 1B | ~60天 | 登月並提供月球表面後勤保障和地表基礎棲息地 |
Artemis 9 | 2034年 | 待公佈 | SLS Block 2 | ~60天 | 登月並提供額外的月球表面物流 |
Artemis 10 | 2035年(計劃) | 待公佈 | SLS Block 2 | <180天 | 登月-長期停留與月球表面物流的交付 |
Artemis 11 | 2036年(計劃) | 待公佈 | SLS Block 2 | ~365天 | 月球生活-擴大月球表面基地和乘員輪班 |
圖片庫
-
計劃的阿提米絲計劃任務
-
第1階段門戶,Orion 和 HLS 停靠在Artemis 3上
-
月面作業的概念
-
阿提米絲1號飛行路線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NASA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NASA's Management of the Artemis Missions (PDF) (報告). NASA: 21. 2021-11-15 [2023-0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15).
To account for all Artemis costs for FYs 2021 through 2025, including Phase 2 projects like the SLS Block 1B, Mobile Launcher 2, and Gateway, we found that $25 billion should be added to the Artemis Plan's estimated costs, increasing the total costs over this 5-year period to $53 billion. Furthermore, when considering the $40 billion already spent on the Artemis mission from FYs 2012 to 2020, the total projected cost through FY 2025 becomes $93 billion.
- ^ Explore moon to Mars. NASA.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 ^ 3.0 3.1 3.2 NASA Prepares Rocket, Spacecraft Ahead of Tropical Storm Nicole, Re-targets Launch. NASA. 2022-11-08 [2022-11-09].
- ^ 4.0 4.1 NASA: Artemis Accords. NASA.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 ^ 8月29日译名发布: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 參考消息. [202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2).
- ^ Foust, Jeff. Mexico joins Artemis Accords. SpaceNews. 2021-12-10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美國英語).
- ^ NASA's management of the Artemis missions (PDF). NASA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What We Found" section at 3th and 4th page. 2021-11-15 [2021-11-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15).
- ^ Davis, Jason. NASA's Artemis program will return astronauts to the moon and give us the first female moonwalker. NBC News. 2019-06-11 [202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3) (英語).
- ^ With Artemis missions. NASA.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3) (英語).
- ^ Moskowitz, Clara. NASA Stuck in Limbo as New Congress Takes Over. Space.com. 2011-01-07 [202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前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Bonilla, Dennis. Charter of the Review of U.S. Human Space Flight Plans Committee. NASA. 2009-09-08 [200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 ^ Amos, Jonathan. Obama signs Nasa up to new future. BBC News. 2010-10-11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 ^ Clark, Stephen. Trump signs order reviving long-dormant National Space Council. Spaceflight Now. 2017-06-30 [2017-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李晉陽. 浅析美国《阿尔忒弥斯协定》中的“安全区”. 國際太空.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 ^ NASA與SpaceX簽29億美元太空船合約 最快2024年登月. www.cna.com.tw. [2021-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中文(臺灣)).
- ^ 馬斯克窘了 NASA暫擱SpaceX逾800億元登月合約. 自由時報. 2021-05-01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 ^ 美国重返月球?再等一年!NASA宣布登月推迟至2025年.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 ^ Warner, Cheryl. NASA Waves Off First Artemis I Launch Attempt. NASA. 2022-08-29 [202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6).
- ^ NASA: Artemis I. NASA. [202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5).
- ^ Why NASA Called Off Artemis I Moon Launch For a Second Time. Time. [2022-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6) (英語).
- ^ Witze, Alexandria. Lift off! Artemis Moon rocket launch kicks off new era of human exploration – NASA's Artemis I has entered Earth orbit. It will test a rocket and capsule that could return astronauts to the Moon after 50 years.. Nature. 2022-11-16, 611 (7937): 643–644. PMID 36385285. S2CID 253579417. doi:10.1038/d41586-022-02310-w.
- ^ Splashdown! NASA's Orion Returns to Earth After Historic Moon Mission. www.nasa.gov.uk. NASA. 2022-12-11 [2022-12-11].
- ^ Handing over European Service Module for Artemis II. www.esa.int. [2024-05-13] (英語).
- ^ Sloss, Philip. NASA, Lockheed Martin working to resolve Artemis II Orion issues, deliver spacecraft around summer's end. NASASpaceFlight.com. 2024-04-02 [2024-04-02] (美國英語).
- ^ NASA Orion Spacecraft, Artemis II Orion Lifted into Vacuum Chamber, 2024-04-04 [2024-04-06]
- ^ Howell, Elizabeth. Artemis 2 Orion spacecraft starts testing ahead of moon mission with astronauts in 2025 (video). Space.com. 2024-04-13 [2024-04-13] (英語).
- ^ NASA's Artemis II Orion Spacecraft Completes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blogs.nasa.gov. 2024-04-30 [2024-05-01] (美國英語).
- ^ NASA's Readiness for the Artemis II Crewed Mission to Lunar Orbit (PDF). 2024-05-01.
- ^ Elizabeth Howell. Artemis 2 astronauts simulated a day in the life on their moon mission. Here's what they learned (exclusive). Space.com. 2024-05-15 [2024-05-15] (英語).
- ^ NASA, SpaceX Test Starship Lunar Lander Docking System – NASA. [2024-05-01] (美國英語).
- ^ Rocket Propellant Tanks for NASA's Artemis III Mission Take Shape - NASA. 2024-02-16 [2024-05-15] (美國英語).
- ^ Young, Chris. SpaceX's Starship lunar-landing tech passes key in-space refueling test.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2024-04-29 [2024-05-01] (美國英語).
- ^ [Video]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on LinkedIn: #moon #teamairbus #esm #orion | 16 comments. www.linkedin.com. [2024-05-13] (英語).
- ^ Foust, Jeff. NASA foresees gap in lunar landings after Artemis 3. SpaceNews. 2022-01-20 [2024-05-02] (美國英語).
- ^ NASA Selects Blue Origin as Second Artemis Lunar Lander Provider – NASA. [2024-05-02] (美國英語).
- ^ FY 2025 Budget Request (PDF). NASA. 2023-06-12 [2024-05-02].
- ^ Gateway Space Station – NASA. 2023-06-12 [2024-05-03] (美國英語).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 ^ UAE starts historic Lunar Gateway project. SatellitePro ME. 2024-01-22 [2024-05-05] (美國英語).
- ^ 里奇. 美公众首次看到将登月球宇宙飞船. VOA. 2009-03-31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5).
- ^ NASA Names New Crew Exploration Vehicle Orion (新聞稿). NASA. 2006-08-22 [2006-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 ^ NASA - Constellation Program: Orion Crew Vehicle. NASA. [2007-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1).
- ^ 存档副本. [2020-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 ^ 存档副本 (PDF). [2020-06-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3-05).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新聞
- ^ Kathryn Hambleton. Deep Space Gateway to Open Opportunities for Distant Destinations. NASA.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 ^ Robyn Gatens, Jason Crusan. Cislunar Habitation & Environmental Control & Life Support System (PDF). NASA.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31).
- ^ Canadian Space Agency to build robotic arms for lunar space station. Global News.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英語).
- ^ Dynetics to develop NASA’s Artemis Human Lunar Landing System. [2020-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Boeing proposes lunar lander for NASA crews, rivaling Blue Origin (and SpaceX?). news.yahoo.com.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美國英語).
- ^ Potter, Sean. NASA Taps 11 American Companies to Advance Human Lunar Landers. NASA. 2019-05-16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 ^ 日本协助美国探月,要把本国太空人送上月球. 日經中文網. 2020-07-13 [202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 ^ NASA signs agreement with Japan on lunar exploration. SpaceNews. 2020-07-13 [202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美國英語).
- ^ Jr, Tom Huddleston. This is the moon rover Toyota plans to launch into space — take a look. CNBC. 2019-03-15 [202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英語).
- ^ Dragon XL. [2020-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Barensky, Stefan. Airbus propose un remorqueur translunaire. Aerospatium. 2019-07-24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fr-FR).
- ^ Sheetz, Michael. Elon Musk says the new SpaceX Falcon Heavy rocket crushes its competition on cost. CNBC. 2018-02-12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3).
- ^ SpaceX targets 2021 commercial Starship launch. 2019-06-28 [202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8).
- ^ Vance, Ashlee. A Small Rocket Maker is Running a Different Kind of Space Race. Bloomberg. 2020-02-03 [2020-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Davenport, Christian. Virginia has a rocket launch site, and it's about to grow with the most successful startup since SpaceX.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10-02 [2020-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 ^ Wall, Mike. SpaceX's Starship May Fly for Just $2 Million Per Mission, Elon Musk Says. Space.com. 2019-11-19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Rich, Smith. Europe Complains: SpaceX Rocket Prices Are Too Cheap to Beat. The Motley Fool. 2018-06-02 [202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 Gallois, Dominique. Ariane 6, un chantier européen pour rester dans la course spatiale [Ariane 6, a European site to remain in the space race]. Le Monde.fr (Le Monde). 2014-12-01 [201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法語).
- ^ ESA Television - Videos - 2024 - 05 - Ariane 6 first flight: timelapse of transfer and assembly on the launch pad. www.esa.int. [2024-05-08].
- ^ Artemis Deep Space Habitation: Enabling a Sustained Human Presence on the Moon and Beyond August, 2022. By Paul Kessler. Retrieved 2023-04-18.
- ^ 謝夫·福斯特 (Jeff Foust). 法國加入阿耳忒弥斯協定 (France joins Artemis Accords). Space News. [2022-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 ^ 韓詠紅. 签署加入《阿耳忒弥斯协定》 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太空行业. 聯合早報. 2022-03-29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9) (中文(簡體)).
- ^ 8國簽署美國牽頭「阿提米絲協議」 擬展開登月大計.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 ^ 美国和沙特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 ^ 哥倫比亞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簽署協議,不再有 EA 和國際足聯以及更多#NoticiasTIC.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0).
- ^ 波蘭太空署(POLSA)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簽署合作協議.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0).
- ^ Warner, Cheryl. NASA Welcomes Nigeria, Rwanda as Newest Artemis Accords Signatories. NASA. 2022-12-13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8).
- ^ Bardan, Roxana. NASA Welcomes Spain as 25th Artemis Accords Signatory. NASA. 2023-05-30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O』Shea, Claire. NASA Welcomes Ecuador as 26th Artemis Accords Signatory. NASA. 2023-06-21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1).
- ^ O』Shea, Claire. NASA Welcomes India as 27th Artemis Accords Signatory. NASA. 2023-06-24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1).
- ^ Wattles, Jackie. NASA's Artemis I mission delayed again as storm barrels toward launch site. CNN (Warner Bros Discovery). 2022-11-08 [2022-11-09].
- ^ NASA: Artemis I. NASA. [2022-11-16].
- ^ 77.0 77.1 Smith, Marcia. NASA Delays Next Artemis Missions to 2025 and 2026. SpacePolicyOnline. 2024-01-09 [2024-01-10].
- ^ 78.0 78.1 78.2 Foust, Jeff. Lunar landing restored for Artemis 4 mission. SpaceNews. 2022-10-30 [2022-10-31].
- ^ Foust, Jeff. NASA delays human lunar landing to at least 2025. SpaceNews. 2021-11-09 [2021-11-09].
- ^ Foust, Jeff. NASA planning to spend up to $1 billion on space station deorbit module. SpaceNews. 2023-03-13 [2023-03-13].
- ^ FY 2022 Budget Estimates – Gateway – Program Projects – International Habitat (I-Hab) (PDF). NASA: 97. 2021-05-06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0).
Delivery of I-Hab to the Gateway will be via the SLS Block 1B launch vehicle with Orion providing orbital insertion and docking.
- ^ 82.0 82.1 82.2 https://www.nasa.gov/wp-content/uploads/2024/03/nasa-fiscal-year-2025-budget-summary.pdf
- ^ O'Shea, Claire. NASA Selects Blue Origin as Second Artemis Lunar Lander Provider. NASA. 2023-05-19 [2023-05-24].
外部連結
- NASA-阿提米絲計劃網站
- NASA-Moon to Mars網站
- Monthly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he Explor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E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