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軍大學是1913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的最高軍事學府。後沿革為國防大學的一部分。

歷史

1906年5月清廷陸軍部保定創設陸軍行營軍官學堂,隸屬於北洋軍段祺瑞兼任督辦張鴻逵為監督。所有教育計劃和課程安排完全操在當時所聘請的日本籍總教官之手。第一期學員,由近畿6個鎮及軍事機關的優秀官員選送入學,1906年5月8日開學,學員分為速成班、深造班。1909年春先後畢業,合稱為第一期。1909年9月,速成班第二期修業二年期滿的學員畢業,學員來自近畿6個鎮及湖北省江蘇省,是為第二期。第三期學員由當時已經編練新軍的各省考選保送,1909年11月入學。1909年,清廷罷免袁世凱職務,近畿6個鎮及陸軍行營軍官學堂均由陸軍部大臣蔭昌直接管轄;同年清廷成立軍咨府,以載濤為軍咨府大臣(其職權相當於後來的參謀總長)。1910年7月,清廷撤銷北洋軍學督辦衙門,調任段祺瑞為江北提督,原任監督張鴻逵升任總辦負責校務,陸軍行營軍官學堂改隸軍咨府;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及軍需學堂、軍醫學堂則改隸陸軍部。該學堂改隸後,由軍咨府命令改名為陸軍預備大學堂

1912年4月,陸軍預備大學堂奉令遷到北京西直門大街崇元觀,改隸參謀本部。原任總辦張鴻逵外調,總辦改為校長,派胡龍驤充任校長。召集第三期學員復學,1913年11月畢業。

1913年10月,陸軍預備大學堂改稱「陸軍大學校」,簡稱「陸大」。1914年,為了收回教育權,陸軍大學校決定廢除外籍總教官負責制,改由本國人充任教育長主持教務,首任教育長為江壽祺。具體辦法是,所有日籍教官,凡是合同期滿者不再續聘,逐漸選用本國有相當軍事學識的人接充兵學教官;少數合同未滿者,亦只與本國教官研究教學有關事項,不再直接講課,至其合同期滿為止。按學習內容需要,規定學制,從此各期學員均為三年畢業。自1914年至1922年間,學校負責人雖然有所調動,尚能順利地續辦,第四、五、六期學員順利畢業。

1922年冬第六期學員畢業後,因連年內戰,陸軍大學校財政支絀,校務停頓年餘。1924年8月才繼續考收第七期學員入學,至1927年8月畢業。校長由直系的師景雲易為奉系的韓麟春。韓為辦好陸大,「籌集經費,整理校務,不遺餘力」,使學習順利進行。1928年夏,受二次北伐影響,陸軍大學校停頓數月,第八期學員暫時停課。南京國民政府劉光到校接收,籌備續辦。1928年9月,第八期複課,改由蔣介石兼任校長,派黃慕松為代校長,周斌為教育長。為迅速地招收和培養黃埔軍校出身的學員,不待第八期學員畢業即提前考收第九期學員,於1929年12月入學。又因北伐結束,部隊整編編餘的高級、中級軍官申請學習者甚多,臨時增設特別班,主要招收軍隊中校以上、中將以下、年齡在45歲以內的軍官,學制為兩年,是為特別班第一期,與第九期學員同時入學。學校原有的班次也改稱為正則班。因學校班次增多,校舍不敷應用,第九期學員改在北平祖家街陸軍測量學校授課,特別班另在新街口前航空署舊址授課。為解決師資不足問題,特派其當時新聘到的德國籍顧問古稀、王恩翰等人來校任教;後又特派總參謀長楊傑到校數月,專為講授《大軍統帥》一課。

1931年第八期、第九期和特別班學員先後畢業離校後,1932年1月學校遷到南京薛家巷前國軍編遣委員會舊址。

  • 楊傑接任校長
  • 王澤民任教育長
  • 教務處處長鄒燮斌/宗明
  • 編譯處處長史久光(調要塞炮兵學校校長)/宗明兼任
  • 副官處處長董樂山/趙復漢
  • 騎術處處長胡靖華
  • 軍醫處處長史國藩/史國英代理
  • 軍需處處長吳廷紀
  • 兵學研究院主任由楊傑兼任/張亮清兼任。1932年邀請以前各期畢業學員中對於軍事學術較有研究者約10人到校為預備教官,組織「兵學研究會」,楊傑校長主持研究。1932年8月再選招第二期,正式改稱為「兵學研究院」,入院研究者稱為研究員,研究期限為1年。
  • 特別黨部書記長劉冠世

第十期學員1932年4月召集入學。1932年12月,第十一期學員考收入學。從此改變以前每隔三年才能畢業、招考一期;開始建立新制,每年都畢業一期、招收一期。主要的師、軍戰術由中國教官張亮清、何成璞、林熏南、徐祖詒、吳石、梅鑄、宗明、張秉鈞、郗恩綏等教授。德籍教官史培曼、斯達開分擔講授小戰術,古稀講歐洲戰史,施太秋講空軍戰術,王恩翰講後方勤務,克補卜講輸送學。及白俄教官布爾林講諜報勤務及大戰原理,多馬舍夫斯基講要塞築城。1933年11月,第十二期學員入學。1934年9月招收特別班第二期入學。

1934年12月根據楊傑的建議,包括陸軍大學校在內的所有各軍事學校原任校長一律改為教育長,蔣介石兼任各學校校長。楊傑以參謀次長兼任陸大教育長。

1935年陸大內設參謀補習班(簡稱「參補班」),召集參謀人員施以短期培訓。1939年開始該班分設桂林、西安兩地。又設立參謀特訓班,招收軍校畢業見習期滿軍官,培訓為低級參謀。

1935年第十期學員畢業,同時第十三期學員入學。在第十期畢業學員中,根據兵學研究院的要求標準,開始選留10名為該院第三期的研究員,以備補充師資。以後各期正則班學員畢業時,沿例或者單獨的、或與同時畢業的特別班共同選留一期研究員。1935年12月第十一期畢業,選留10名入第四期兵學研究院;同時第三期研究員結業,第十四期學員入學。1936年12月第十二期畢業,亦選留第五期研究員;同時第十五期及特三期學員入學,因蔣介石特批入學的太多,只好分為特三期、特四期兩批入學。1937年8月特二期畢業。

1937年8月奉令西遷長沙。1937年9月到長沙,恢復上課。楊傑教育長已奉調為駐蘇聯大使,訓練副監周亞衛到校代行教育長職務。1937年12月,第十三期畢業,當即召集以該期選留學員為基幹(加上第十一期及特二期畢業學員各2人)的研究院第六期研究員。1938年2月,特別班第四期學員入學。1938年7月,第十四期學員畢業,同時選留兵學研究院第七期研究員。1938年8月第十六期學員考收入學。特三期1938年12月間仍在長沙畢業。軍政部令學校代為培訓中央軍校和各兵種專門學校的戰術教官,設各軍事學校戰術教官研究班,時間約為一年,期滿仍回各校工作。

1938年底再遷貴州遵義。1939年1月代教育長周亞衛調離學校,萬耀煌繼任教育長。1939年3月第十五期學員畢業(同時召集第八期研究員),特四期及第十六期學員在遵義1940年夏秋畢業。該兩期合選第九期研究員。1939年臨時增設一年制的將官班乙級第一期。

1939年4月學校在重慶山洞着手新建簡易校舍。1939年秋先建成部分校舍,第十七期學員即行考收在重慶入學。1940年7月特五期、特六期學員考收,特五期入學,特六期待令召集。1940年秋,所有遵義在校學員畢業離校,學校完全遷到重慶山洞。1941年新校舍逐步建成。1941年3月第十八期學員入學。1941年12月召集特六期學員入學。1942年6月,第十七期及特五期兩期學員同時畢業。兩期各選留數人合組為第十期研究員。教育長萬耀煌調成都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軍委會調派軍訓部次長阮肇昌繼任陸大教育長職務。1942年秋,考收第十九期學員入學。1943年9月,教育長阮肇昌又調職,軍委會派陳儀為代校長,徐培根為教育長。1943年年底,第十八期與特六期兩期學員同時畢業。由該兩期畢業學員為基幹組成的第十一期及第十二期研究員同時入院研究。1943年10月,考收特七期學員入學。1944年春,考收第二十期學員入學。

1944年辦甲級將官班(學制3個月)共3期。

1945年1月,第十九期學員畢業,以該期畢業學員為基幹的第十三期研究員同時入院研究。1945年秋,考收第二十一期學員入學。1946年3月,特七期學員畢業,以該期畢業學員為基幹的第十四期研究員同時入院研究。1946年秋,第二十期學員畢業;同時,以該期學員為基幹的第十五期研究員開始入院研究。12月,將官班乙級二期學員入學,1947年夏畢業。

1946年到1947年夏秋招收將官班乙級第三、四期及招考正則班第二十二期;1948年春,該期召集入學。特別班第八期是1947年10月在重慶山洞考收入學至畢業。

南京新校舍於1948年夏秋才建成一部分(校本部及一個班的房屋),故學校的主體(包括校本部)是1947年秋開始由重慶山洞向南京遷移的,直到1948年夏秋才完成。第二十一期隨校遷南京,於1948年夏畢業。同時以該期畢業學員為基幹,並有少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畢業學員參加的第十六期研究員入院研究。這期研究員主要是為陸軍參謀學校培養軍事教官的,故選留的人數特多,約60人。

1948年底,學校開始向廣州黃埔島搬遷。1949年3月,校本部及第二十二、二十三期全部到達黃埔。1949年4月,在黃埔複課,至6、7月間徐培根率第二十二、二十三期及校本部教職員兵再向台灣新竹縣遷移。徐培根去台前,約在4月下旬派教務處長杭鴻志返回重慶山洞,代他負責照管特八期事宜。1949年12月初重慶解放時,杭鴻志率特八期及學校在渝的部分教職員宣佈投誠。

陸大辦學47年,共畢業正則班二十三期,共2438人。其中,在北京畢業第一至第九期,共871人;遷寧到抗戰結束,畢業了十期至十九期,共十期1069人;抗戰後到該校停辦,四期共500人。特別班,共八期1018人。將官班甲乙兩級,共畢業657人。[1]1928年至1949年正則班從第九期至二十二期共招生十四期(第二十三期遷到台灣才畢業)。

1950年於台灣新竹成立「陸軍參謀學校委員會」,準備復校事宜。[2]

為培養各級司令部各分科的中、下級參謀人材。在陸軍大學之內附設「作戰參謀訓練班」,後來設立「軍令部情報參謀班」。情報參謀班第四期,是由軍二分校與軍七分校十七期各考選一百數十人。

各期招生教育

各期
班名 招考時間 入學時間 畢業時間 入學人數 畢業人數 教育地 註釋
第一期 1906年5月8日 1909年春 保定 由近畿6個鎮及軍事機關的優秀官員選送入學,分為速成、深造兩班。
第二期 1909年9月 保定 學員來自近畿6個鎮及湖北、江蘇兩省,作為速成班第二期修業二年期。
第三期 1909年11月 1913年11月 102人 保定、北京 已經編練新軍的各省考選保送。1912年10月至1912年4月停課。
第四期 示例 1913年12月 1916年12月 示例 畢業學員為122人,副課學員3人,旁聽學員8人 示例 示例
第五期 示例 1917年1月 1919年冬 畢業84人,肆業3人 示例 找考時恰逢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在部隊服役期滿二年之時,符合入學資格,該期保定生佔了90%,文化和軍事水平都高於以往各期。
第六期 1919年12月 1922年冬 示例 畢業98人,肆業4人,旁聽6人 示例 學生來源同第五期,唯因財政奇絀,學校經費入不敷出,影響了教育,勉強維持到畢業
第七期 1924年8月 1927年8月 示例 畢業74人,肄業12人 示例 示例
第八期 1927年8月 1930年11月 示例 畢業89人 示例 學員以奉系軍官為主,招收的多為東北講武堂畢業學生。因而學員中東北籍軍人佔多數,保定軍校畢業生和其他各省軍校畢業生僅占很小部分。1928年夏至1928年9月受二次北伐影響停課
正則班第九期 1929年12月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第十期 1932年4月 1935年 示例 示例 南京 示例
第十一期 1932年12月 1935年12月 示例 示例 南京 示例
第十二期 1933年11月 1936年12月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第十三期 示例 1935年 1937年12月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第十四期 示例 1935年12月 1938年7月 示例 示例 南京、長沙 陸大學制三年,教務由教育長楊傑負責。陸大學員的待遇很好,入學期間由原屬部隊按入學前的官階發放薪餉,並享有津貼;學校對學員公費醫療,每月發放伙食費大洋12元,但不提供住宿;學員在外租賃房屋也可和家人同住,每日走讀,較培養初級軍官的黃埔軍校更為自由。

陸大每一學年有兩次實地演習,1936年春在鞏縣、洛陽、潼關地區,同年秋在蚌埠、徐州、兗州地區演習;1937年春在杭州灣、金山衛沿海演習,同年夏在杭州筧橋空軍官校參觀演習;1938年觀摩駐湘潭、衡陽地區的第二〇〇師機械化部隊步炮及戰車協同作戰演習。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楊傑赴蘇聯尋求軍事支援,原參謀部次長周亞衛接任陸大教育長。南京受日機轟炸,陸軍大學遷至長沙,教學計劃未受戰事影響照常進行。

第十五期 示例 1936年12月 1939年3月 示例 示例 南京、長沙、遵義 示例
第十六期 示例 1938年8月 1940年夏秋 示例 示例 長沙、遵義 示例
第十七期 示例 1939年秋 1942年6月 重慶
第十八期 1941年3月 1943年年底
第十九期 1942年秋 1945年1月
第二十期 1944年春 1946年秋
第二十一期 1945年秋 1948年夏 重慶、南京
第二十二期 1946年 南京、廣州黃埔、台灣新竹縣
第二十三期 1947年 南京、廣州黃埔、台灣新竹縣
特別班第一期 1929年12月
特別班第二期 1934年9月 1937年8月
特別班第三期 1936年12月 1936年12月 1938年12月 南京、長沙、遵義
特別班第四期 1936年12月 1938年2月 1940年夏秋 長沙、遵義
特別班第五期 1940年7月 1940年7月 1942年6月
特別班第六期 1940年7月 1941年12月 1943年年底
特別班第七期 1943年10月 1943年10月 1946年3月
特別班第八期 1947年10月 重慶
將官班乙級第一期 1939年 遵義 學制一年
將官班乙級第二期 1946年12月 1947年夏 遵義 學制一年
將官班乙級第三期 1947年 遵義 學制一年
將官班乙級第四期 1947年 1947年夏 遵義 學制一年
甲級將官班第一期 1944年11月 1945年1月 學制3個月
甲級將官班第二期 1945年4月 1945年6月 學制3個月
甲級將官班第三期 1945年9月 1945年11月 學制3個月

畢業生

正則班第四期

徐永昌林蔚熊斌葛敬恩、姚琮、周亞衛、賀國光、王文宣、項雄霄、黃旭初郭松齡、劉驥、劉汝賢、彭振國、段雲峰、王翰鳴、王普、許琨、黃臚初、霍原壁、蕭叔萱

正則班第五期

魏益三 投降門炳岳、奉軍軍長劉偉、直系軍長徐壽椿、程澤潤、晏勛甫、晏道剛、歐陽任、佘念慈、方策、萬耀煌、王澤民、龔浩、榮臻 投降

正則班第六期

秦德純徐培根、吳尚、楊效歐、安錫嘏、韓全朴、張會詔、程汝懷、鄒文華、施伯衡、張樾亭殷祖繩、王愷如、謝珂、鮑文樾鄭大章

正則班第七期

孔繁瀛吳化文 投降周嵒張文清、彭啟彪、黃永安、趙鎮藩、斯立、廉壯秋、劉書香、王綸、王皞南、阮永祺、徐旨乾

正則班第八期

王秉鉞甘登俊金奎壁、黃師華、張純璽、劉德浴、劉震東、宋肯堂、傅立平、周熹文、郗恩綏、尹呈輔曾任參謀本部

將官班甲級第一期

1944年10月入學,1945年1月畢業。

將官班甲級第二期

1945年3月入學,6月畢業。

將官班甲級第三期

1945年8月入學,11月畢業。

參考文獻

  1. ^ 萬耀煌:「主持陸軍大學時期的回憶」,《湖北文獻》,總第45期,1977-10-10
  2. ^ 梁明泉:「國民黨陸軍大學散憶」,《縱橫》,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