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尼哈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4年11月13日) |
非尼哈(希伯來語: פינחס)是大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1],年輕時在什亭出於「神聖的妒忌」抵抗毗珥異端:摩押人和米甸人用婦女誘惑以色列人[2]去崇拜巴力毗珥。他在東正教中列為聖人,紀念日在9月2日。他的名字是古埃及名字Panehesy的希伯來語發音。
毗珥事件
這一事件在巴蘭的故事之後。摩押頭目巴勒聘請巴蘭詛咒以色列人。巴蘭無法詛咒他們,因為上帝將祝福以色列的話放入他的口中,於是回到自己的國家。民數記斷言巴蘭和毗珥事件之間有直接聯繫,說到摩押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對耶和華行事不忠實」[3]。摩西下令殺死所有的拜偶像者,和以色列人全會眾在會幕門口哭泣,但這時西緬支派一個宗族的首領撒路的兒子心利,公然藐視摩西,公開帶回米甸首領蘇珥的女兒哥斯比。這時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生出「神聖的忌邪」,跟隨他們進去,用長矛將兩人由腹中刺透。於是,以色列人中的瘟疫得以止息,那時已經有二萬四千人死亡。非尼哈得到耶和華的承認,「使我的怒氣從以色列人轉消;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4],因此非尼哈和他的後裔被任命了永遠祭司的職任。
基督教的啟示錄也表現了這種情緒[5]。啟示錄描述耶穌向亞細亞七個教會中的一個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持守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子孫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並且行淫亂。」
對於這一事件有一個更詳細的版本,1世紀羅馬-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說,巴蘭告訴巴勒和米甸王子,如果他們希望把邪惡帶到以色列,必須使以色列人犯罪。巴蘭建議他們派出最漂亮的女人,引誘以色列人崇拜偶像。這種策略獲得了成功,很快就有很多以色列人受到誘惑[6]。
後來的活動
非尼哈還作為祭司,拿着聖所的器皿和吹大聲的號筒,參與了以色列軍隊對米甸的攻擊。這場戰役殺了米甸的五王,和比珥的兒子巴蘭。根據以色列人計算總數,以色列人在遠征中沒有失去一名男子[7]。
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在約書亞記中再次出現。當時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在約旦河以東建立了大祭壇,其餘以色列人認為這將成立一個新的宗教中心,於是派非尼哈前去調查[8]。
除了這些事件,非尼哈為與便雅憫支派戰爭的首席顧問。他在基督教詩篇[9]中也受到了紀念。
按照歷代志上 6:4–8,他與撒督的關係如下:非尼哈生亞比書,亞比書生布基,布基生烏西,烏西生西拉希雅,西拉希雅生米拉約;米拉約生亞瑪利雅,亞瑪利雅生亞希突,亞希突生撒督。
在猶太文化
Pinchas 是猶太教年度誦讀摩西五經第41段[10]的名稱,開始於以利亞撒兒子的審判;上一段的結尾講到了他的熱心行為。
在希伯來語中,「一個行為像心利的人要求非尼哈的獎賞」(עושה מעשה זמרי ומבקש שכר כפנחס )是指褻瀆獎勵和榮譽的偽君子。它來源於巴比倫塔木德[11],在那裏是哈斯蒙尼國王亞歷山大·詹納烏斯[12]。
反對異族通婚的解釋
美國的《反異族通婚法》也引用了非尼哈和他的行為。這些法律曾在美國的幾個州強制執行,直至1967年。一些基督徒身份運動(Christian Identity)團體也引用這一故事,自稱為菲尼亞斯祭司(Phineas Priesthood),並聲稱聖經反對跨種族通婚。
參考文獻
- 本條目出自已經處於公有領域的:Easton, Matthew George. Phinehas. 伊斯頓聖經辭典 New and revised. T. Nelson and Sons. 1897.
前任: 以利亞撒 |
以色列大祭司 |
繼任: 亞比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