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順天府學

座標39°56′04″N 116°24′13″E / 39.934452°N 116.403653°E / 39.934452; 116.40365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順天府學
府學正門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東城區
座標39°56′04″N 116°24′13″E / 39.934452°N 116.403653°E / 39.934452; 116.403653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清
編號3-109
認定時間1984年5月24日
順天府學的櫺星門

順天府學,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65號,是明朝清朝順天府屬學校。順天府學西側為順天府文廟,東側為文丞相祠、文昌祠。如今,順天府學及其西側的順天府文廟統一以「順天府學」之名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由北京市東城區府學小學使用。文丞相祠、文昌祠則分別由其他單位使用。以下僅介紹順天府學及順天府文廟。

歷史

順天府學的原址為元朝的太和觀,元朝末年因供奉孔子牌位而免被明朝軍隊焚毀。明朝洪武初年,由於國都定為南京,故將位於北京的元朝的國學改為順天府學,將太和觀改為大興縣學。明朝永樂九年(1411年),由於國都遷至北京,故復國子監為國學,此處則由大興縣學改為順天府學,大興縣學、宛平縣學附於順天府學。永樂十二年(1414年),興建了順天府文廟大成殿、順天府學明倫堂、東西齋等建築。明朝宣德萬曆年間,又多次重修及增建。清朝初年,順天府學建築大多殘破。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到雍正四年(1726年)進行了重修,到嘉慶十三年(1808年)以後形成了完整的規模。中華民國時期,建築逐漸破敗,一直被學校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順天府學為府學小學使用,順天府文廟為東城區少年宮及其他單位使用。[1]

到1990年代,順天府學及順天府文廟的建築中,僅有順天府學的二門、順天府文廟的大成殿留存,均為清朝建築。2000年至2001年底,府學小學斥資4000萬元人民幣進行了擴建工程,按照光緒《順天府志》中的記載恢復順天府學及順天府文廟的原貌,在順天府文廟大成殿後面新建一棟三層教學樓。擴建之後,府學小學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部為教學區,由東、西兩棟教學樓組成,南部為古建區,在北部教學區和南部古建區之間,為一個東西向的200米跑道操場,操場內設4個羽毛球場。擴建後的府學小學設有五個門:櫺星門、府學大門、小學正門、小學東門及小學北門,分別作為標誌性建築、學生通道、教師通道、消防通道。[2]

經過此次工程,古建區由三部分組成:古建區西部為順天府文廟,修復後不再充作教室,而是作為府學小學的行政管理用房、閱覽室、大型會議及教學成果展覽廳。古建區中部為順天府學,修復後作為府學小學領導辦公室、專業教室、教師備課教室、學生活動場所。古建區東部為文丞相祠(作為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文物局),府學小學在文天祥祠以北恢復了六角兩層的魁星閣,作為府學小學的校友紀念閣。[2]

建築

該古建築群坐北朝南,分成東、西兩路,西為順天府文廟,東為順天府學,符合中國古代的「右廟左學」制度。順天府學和順天府文廟前的府學胡同內,原來有兩座跨街木牌坊,向內額曰「育賢」,向外額曰「育德」,現兩座牌坊均已無存。[1]

順天府文廟

西路為順天府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其中,大成殿是清朝初年建築,鄉賢祠、名宦祠是按照原狀修復,其他建築均為2000年在原址上復建。自南向北依次為:[1]

  • 櫺星門:為順天府文廟的正門,面闊三間,四柱三樓木牌坊式建築。
  • 泮池:位於櫺星門以北,泮池平面呈橢圓形,池上按照府學制度架設有石橋三座。
    • 鄉賢祠、名宦祠:分別位於泮池兩側,均為硬山房三間,灰色筒瓦帶脊。
  • 大成門:位於泮池以北,中柱大門面闊三間,歇山頂,灰瓦綠琉璃剪邊,三踩單昂斗拱,施有旋子彩畫
  •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以北,為順天府文廟的正殿,面闊五間,廡殿頂,灰瓦綠琉璃剪邊,帶有花心。三踩單昂斗拱,施有旋子彩畫。大成殿的中間三間是隔扇,梢間是檻窗。
    • 東廡、西廡:大成殿前的東、西廡均為面闊五間,懸山頂,一斗三升斗拱。[1]

順天府學

東路為順天府學。其中,二門為清朝原物,大門及二門兩側的官廳、祠堂是原址重建,其他建築均為2000年新建的仿古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1]

  • 大門:面闊三間,中柱式,硬山頂大脊。
    • 科房、文昌殿:大門兩旁原來是科房、文昌殿,均已傾毀,現已改建為三間勾連搭硬山房,當作教室使用。
  • 二門:面闊三間,中柱式,硬山頂大脊。
    • 官廳、祠殿:二門兩旁設有官廳、祠殿各三間,均為原址復建。
  • 儀門:面闊一間。
  • 明倫堂:位於儀門以北,面闊五間。
    • 齋舍:位於明倫堂兩側。
  • 崇聖祠、尊經閣:明倫堂後面有崇聖祠、尊經閣,東西配置有滿漢教授、訓導署第及其他祠廟,現均已無存。
  • 魁星閣:位於明倫堂東面。光緒《順天府志》中的順天府學全圖記載,此閣是六角二層樓閣,但1930年代的照片顯示此閣平面呈方形,所以光緒《順天府志》之圖是否為沿用舊圖待考證。2000年復建時,採用六角形制。[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顺天府学,东华流韵,于2014-05-01查阅. [2014-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小学校抛出大手笔 4000万重建顺天府学,人民网,2000-06-28. [2014-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