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
食道 | |
---|---|
基本資訊 | |
發育自 | 前腸 |
系統 | 消化系統 |
動脈 | 食道動脈 |
靜脈 | 食道靜脈 |
神經 | 腹腔神經叢、迷走神經[1]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Oesophagus |
MeSH | D004947 |
TA98 | A05.4.01.001 |
TA2 | 2887 |
FMA | FMA:7131 |
格雷氏 | p.1144 |
《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食道(Esophagus/Oesophagus),人和動物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面連接咽,下面連通胃,緊貼脊柱的腹側,具有輸送食物的功能。食道是條由肌肉組成的可膨脹的中空通道,在最尾端與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賁門括約肌確保胃酸不會逆流至食道中。[2]食道在平時是呈現扁平狀,當有食物通過時便會擴大。食物並非靠着地球重力落入胃中,是藉由食道壁的肌肉進行像波浪般蠕動,強制將食物推入胃中,此外食道還會分泌一種黏液,讓食物可以很容易地通過。[3]
食道若患腫瘤為食道癌。[4]吸煙、嚼食檳榔和重度飲酒會增加誘發的風險。[5]其他相關病理還有胃食道逆流,並可能導致食道炎、食道狹窄與喉嚨發炎、咳嗽等。[6]
生理構造
食道位於脊椎之前而於氣管之後,由咽喉的末端開始往下經食道裂縫貫穿橫膈膜,而終止於胃上方的肉質管子。[2] 主要功能將在口腔咀嚼後形成之食物泥團,藉由蠕動分段輸送至胃臟。構造上為其管壁構造由內而外可區分為黏膜層(mucosa)、黏膜下層(submucosa)、外肌層(tunica muscularis)、外膜層(tunica adventitia,或稱漿膜serosa)。[8] 人類的食道其長度大約在20~25cm。食道肌肉層的上方三分之一處為橫紋肌,中間三分之一處為橫紋肌與平滑肌,而下方三分之一處為平滑肌,可以幫助食團的蠕動作用,而其黏膜僅能分泌黏液,不分泌消化酶,因此食道僅能幫助食物的通過而不具有消化或呼吸的功能。食道上方有兩處生理括約肌,分別是上食道括約肌及下食道括約肌,下食道括約肌又稱為賁門括約肌,可以防止食物經由胃逆流回口腔。[2]
吞嚥動作
舌頭往上抬的同時,食物便會被舌頭推送進咽部,此時咽部的軟顎便會往上提,鼻子的入口便會被封閉,以防止食物鼻子逆流。再往喉嚨深處推送時,便會來到會厭的上方,會厭會負責關閉氣管的蓋子,如此食物便不會流入氣管中,並再進一步送入胃中,這些動作都是不自主的反射動作。不過人類的食道有三個地方比較細窄,分別是入口、支氣管交叉部份以及貫穿橫膈膜的部分,因此若未充分咀嚼並往肚子吞嚥,便很容易把食物卡在這幾個地方。[3]
其他動物
食道的長短,在動物因頸部和胸部的長度而不同,一般魚類的食道最短,爬行類較長,鳥類最長。成人食道大約長25厘米。食道管腔平時閉合,食物通過時候開啟,管壁主要由粘膜層、肌層和外膜組成,肌層非常發達,常由環行肌層(內)和縱走肌層(外)組成,由於這兩種肌層的收縮蠕動,逼迫食物移入胃內。某些動物食道的一部分膨大,具有暫時貯藏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如鳥類食道後段膨大形成嗉囊,反芻動物食道下部擴大形成瘤胃和網胃等。
參考文獻
- ^ MCG生理學 6/6ch2/s6ch2_30
- ^ 2.0 2.1 2.2 洪敏元/ 劉良慧. 《當代生理學》. 華杏. : 274. ISBN 9576403642 (中文(臺灣)).
- ^ 3.0 3.1 淺野伍郎. 《人體學習大百科》. 瑞昇文化. : 146–149. ISBN 9575264762 (中文(臺灣)).
- ^ Enzinger PC, Mayer RJ. Esopha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3;349:2241-52. PMID 14657432.
- ^ 菸酒不忌 當心食道癌找上你. 民眾日報. 2009-06-18 [2009-08-04].[永久失效連結]
- ^ 陳昭男、陳鵬昇. 胃食道逆流疾病 (PDF).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2011-07-10]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Bax, Klaas. 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MALFORMATIONS. Ashcraft's Pediatric Surgery. Elsevier. 2010: 345–361. ISBN 978-1-4160-6127-4. doi:10.1016/b978-1-4160-6127-4.00027-6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傅耀賢. 食道 ( esophagus ). 高雄醫學大學. [201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2) (中文(臺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