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齊格弗里德號岸防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艦名 齊格弗里德號
艦名出處 齊格弗里德
建造者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動工日 1888年
下水日 1889年8月10日
完工日 1890年4月19日
服役日 1890年4月29日
退役日 1915年8月31日
除籍日 1919年6月17日
結局 1920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艦級 齊格弗里德級岸防艦
排水量 3500噸
全長 79米
全寬 14.90米
吃水 5.74米
動力輸出 4724匹指示馬力
動力來源 雙軸三脹蒸汽機
速度 14.9節
續航距離 1490海里以10節
乘員 276人
武器裝備
裝甲

齊格弗里德號岸防艦(德語:SMS Siegfried[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世紀末建造的八艘岸防艦主導艦,以北歐神話人物齊格弗里德命名。艦隻於1888年至1890年間在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建造,裝備有三門240毫米口徑箍炮作為主炮。它於整個1890年代都在德國艦隊服役,並至1903-1904年間重建。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艦被編入第六分艦隊,但未參與任何行動。齊格弗里德號於1915年退役,此後被用作宿營船。它最終於1920年拆解報廢。

設計

齊格弗里德級艦隻的原始配置圖

在19世紀80年代末,面對海軍預算有限(由於帝國議會反對海軍開支和威廉皇帝運河的疏浚費用),德意志帝國海軍一直在努力解決建造何種主力艦的問題。作為新任帝國海軍部長列奧·馮·卡普里維中將提出了一系列設計方案,其範圍涵蓋了排水量2500噸的小型岸防艦,以及排水量9800噸的遠洋戰艦。他最終決定以十艘岸防艦來保衛德意志灣的大型河口,因為即使在議會內,海軍反對派也認為這類鐵甲艦是必要的。其中的前六艘都是基於卡普里維提出的最小尺寸建造。[1]

齊格弗里德號的全長為79米,有14.9米的舷寬和最多5.74米的吃水深度,滿載排水量達3801噸。艦隻的推進裝置由兩台立式三缸三脹式蒸汽機英語Compound steam engine組成,這使它成為德國第一艘由三脹機組驅動的大型軍艦。所需的蒸汽是通過四台燃煤鍋爐供給。艦隻的最高航速為14.9(27.6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1,490海里(2,760公里)。其標準船員編制為20名軍官及256名士兵。[2][3]

艦隻的主炮是由克虜伯提供、安裝在三個單座炮塔中的三門240毫米35倍徑箍炮德語Ringkanone組成。其中兩門並排放置在艏樓,第三門位於主艦艛的後方。它們共配備204枚彈藥。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由六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組成。此外,齊格弗里德號還裝備有六門37毫米機炮德語Canon revolver de 37和四具直徑為3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後者全部安裝在甲板的樞轉支架上,艦艏、艦艉以及艦舯兩側各有一具。艦隻受到艦舯240毫米厚的水線裝甲帶和30毫米厚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側部的裝甲厚度也有80毫米。[4]

建造

作為同級的主導艦,齊格弗里德號原是以「O號鐵甲運輸工具」(Neubau Panzerfahrzeug O)為合同代號[註 2]被列入1887-88年度的財政預算案。[6]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因此得以首度承建大型軍艦,於1888年春季開始架設龍骨。其船體於1889年完工,並於同年8月10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由時任波羅的海海軍基地德語Marinestation der Ostsee總司令的愛德華·馮·克諾爾德語Eduard von Knorr主持,為艦隻冠以「齊格弗里德」之名——這是出自多部日耳曼神話的一位屠龍英雄。此後,進一步的舾裝和塢內試運轉工序又持續了八個月。[7][8]

服役歷史

和平時期

1889年4月29日,齊格弗里德號正式竣工並加入現役。艦隻首先進行的是嚴格的海試。這一進程隨着10月3日的退役而中斷。在1891年4月16日重新入役後,試航便一直持續至6月初。6月10日,齊格弗里德號被編入演習分艦隊(Manövergeschwader,即公海艦隊前身)的第一總隊,以取代符騰堡號鐵甲艦的位置。在那裏,它與更老的鐵甲艦巴登號巴伐利亞號奧爾登堡號一同,受海軍中將卡爾·奧古斯特·戴恩哈德德語Karl August Deinhard指揮。[9]然而不久之後,齊格弗里德號便被調往威廉港擔任警戒艦。1892年3月18日,艦隻的艉部煙箱德語Rauchkammer主蒸汽管發生爆裂,造成五名船員身亡,另有多人被嚴重燙傷。為此,齊格弗里德號不得不返回船廠進行維修,其在分艦隊中的位置改由姊妹艦貝奧武夫號入替。[9]維修工作一直持續至6月中旬。[8]

明信片中的齊格弗里德號

自1892年6月29日起,齊格弗里德號陪同搭乘帝國之鷹號遊艇德語Hohenzollern (Schiff, 1880)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挪威。在8月底至9月底舉行的秋季演習中,齊格弗里德號與佈雷艇鵜鶘號德語SMS Pelikan合編為一個偵察集群。演習結束後,威廉港帝國船廠德語Kaiserliche Werft Wilhelmshaven對齊格弗里德號進行了大修工作,艦隻隨後取代王儲號被編入第二總隊。在1892-1893年冬,齊格弗里德號與貝奧武夫號加入了由老鐵甲艦威廉國王號德國號組成的隊伍,在地中海展開冬季訓練巡航。[10]至1893年2月23日,齊格弗里德號再次退役。[8]

威廉港帝國船廠隨後對艦隻進行了進一步大修。[8]由於在魚雷艇上進行純燃油驅動的實驗取得了積極的結果,因此齊格弗里德號的鍋爐也得到了相應的更換。結果,齊格弗里德號成為德國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以純燃油驅動的大型軍艦——直至小巡洋艦柯尼斯堡號於1929年入役。[11]

1895年春,齊格弗里德號被編入北海預備役總隊(Reserve-Division der Nordsee),並於7月9日重新入役擔任第二主力艦。從8月1日至9月24日,該部隊參加了艦隊的年度演習,然後回到威廉港。1896年夏,齊格弗里德號首度在艦上開辦專為高級陸地軍官或特殊職位軍官而設的指揮課程。此外,艦隻還參加了各類訓練以及1896年、1897年的秋季演習。其中在1897年的演習中,齊格弗里德號及其已入役的五艘姊妹艦共同組成第三總隊。[12]至1897年9月27日,艦隻終於退役,然後在年底拆除了此前一直使用的魚雷保護網英語Torpedo net。1898年,齊格弗里德號與貝奧武夫號和希爾德布蘭德號再次被編入第三總隊參與演習,而其餘姊妹艦則被分配至第四總隊。在1899年、1900年和1901年,齊格弗里德號都被動員以參加每年夏天的艦隊演習。自1900年秋季起,它轉而隸屬波羅的海預備役總隊(Reservedivision der Ostsee),其新的泊位也改至但澤[8]

齊格弗里德號於但澤的旱塢

1902年夏天,但澤帝國船廠開始對齊格弗里德號展開與同級其它姊妹艦類似的重建工作。[8]艦隻的舯部被切割並延長了近8米,排水量也增至4237噸。鍋爐裝置被完全更換,宣告齊格弗里德號徹底放棄了純燃油驅動。[13]儘管這種動力方式證明是可靠的,但其產生的燃料成本卻是其燃煤姊妹艦的2.5倍。艦隻重新採用燃煤,但仍保有一副燃油裝置,並安裝了第二座煙囪。[11]此外,武器裝備也進行了調整:88毫米的副炮數量增至十門,四具350毫米魚雷管則替換為三具450毫米管。重建工程耗資約230萬馬克[13]並於1903年秋季完工。[8][2]

然而,這艘完成現代化改造的艦隻仍然處於預備役狀態,[8]在和平時期直至1909年才再次動員。[6]齊格弗里德號於7月22日入役,在秋季演習中被編入臨時組建的第三分艦隊。該分艦隊受胡戈·馮·波爾指揮,他於9月5日獲晉升為海軍中將。第三分艦隊的旗艦為希爾德布蘭德號,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所有岸防艦都被集結於此。[14]在演習結束後,齊格弗里德號於9月15日再次退役。[11]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齊格弗里德號於1914年8月12日獲重新動員。[8]其所有姊妹艦均被編入第六分艦隊,受海軍少將理夏德·埃克曼德語Richard Eckermann指揮。它們先是在波羅的海進行單獨及部隊演練,[14]然後自9月起開始部署在北海沿岸防區。齊格弗里德號主要負責亞德河威悉河河口前哨任務。隨着第六分艦隊於1915年8月31日解散,齊格弗里德號又成為亞德河及威悉河港口區艦隊的一員。[15]由於該艦已完全過時,同時由於帝國海軍人員短缺,齊格弗里德號遂於1915年12月30日從前哨任務中撤回。至1916年1月5日,齊格弗里德號退出港口區艦隊,並於九天後在威廉港退役。[11]

結局

退役後的齊格弗里德號最初是作物資儲備,自1917年1月1日起則開始擔任第二水兵師(II. Matrosen-Division)的宿營船。11月,艦隻被轉移至埃姆登,先是用作海姆達爾號的後備艦,然後充當第四潛艇區艦隊(IV. Unterseebootsflottille)的輔助艦。從1918年2月11日至戰爭結束,齊格弗里德號都在埃姆斯河前哨區艦隊(Vorpostenflottille der Ems)擔任輔助艦。[11]

1919年6月17日,即結束一戰的《凡爾賽條約》簽署前不久,除奧丁號外的所有岸防艦均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Directory中除籍。其中齊格弗里德號原計劃被改造為救助船,但其後被放棄,並於1919年以425000馬克的價格售予韋沃爾斯弗萊特的H·彼得斯(H. Peters),至1920年在基爾拆解報廢。[11]

根據1900年第二部《艦隊法》中規定的戰艦(含岸防艦)20年使用年限,無畏艦黑爾戈蘭號得以於1909年作為齊格弗里德號的替艦而下水。[16]

歷任艦長

1890年4月29日至10月3日 海軍上校德語Kapitän zur See保羅·霍夫曼
1891年4月16日至10月 海軍上校阿爾弗雷德·赫茨英語Alfred Herz
1891年10月至1892年3月 海軍少校德語Korvettenkapitän路易斯·里德爾德語Louis Riedel (Admiral)
1892年3月至1893年2月23日 海軍少校奧古斯特·格魯納
1895年7月 海軍少校卡爾·阿舍爾
1895年7月至9月 海軍少校路易斯·費舍爾
1895年9月至1896年3月 海軍上尉德語Kapitänleutnant利奧波德·施利布納(精簡船員編制)
1896年4月 海軍少校歐根·卡勞·馮·霍費德語Eugen Kalau vom Hofe
1896年5月 海軍少校卡爾·德澤夫斯基
1896年6月 海軍少校奧古斯特·馮·達塞爾
1896年7月 海軍上尉利奧波德·施利布納(精簡船員編制)
1896年8月至9月 海軍少校歐根·卡勞·馮·霍費
1896年9月至10月 海軍上尉利奧波德·施利布納(精簡船員編制)
1896年10月至1897年5月 海軍少校卡爾·德澤夫斯基
1897年5月至7月 中校階海軍少校德語Fregattenkapitän阿爾弗雷德·布林克曼
1897年7月至9月29日 海軍少校卡爾·德澤夫斯基
1899年7月26日至9月22日 海軍中校奧古斯特·馮·黑林根德語August von Heeringen
1900年7月24日9月22日 海軍中校奧斯卡·文策爾
1901年7月31日至9月18日 海軍少校約布·馮·維茨萊本
1909年7月22日至9月22日 海軍中校馬克西米利安·羅格德語Maximilian Rogge
1914年8月12日至1916年1月14日 海軍上校漢斯·貝內德語Hans Bene

腳註

註釋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替艦」。[5]
引用
  1. ^ Dodson,第33–34頁.
  2. ^ 2.0 2.1 Gröner,第10–11頁.
  3. ^ Dodson,第34頁.
  4. ^ Gröner,第11頁.
  5. ^ Gröner,第56頁.
  6. ^ 6.0 6.1 Hildebrand & Röhr & Steinmetz,第168頁.
  7. ^ Gardiner,第246頁.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Hildebrand & Röhr & Steinmetz,第169頁.
  9. ^ 9.0 9.1 Sondhaus,第194頁.
  10. ^ Sondhaus,第195頁.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Hildebrand & Röhr & Steinmetz,第170頁.
  12. ^ Sondhaus,第221頁.
  13. ^ 13.0 13.1 Gröner & Jung & Maass,第34頁.
  14. ^ 14.0 14.1 Hildebrand & Röhr & Steinmetz,第161頁.
  15. ^ Gardiner & Gray,第142頁.
  16. ^ Gröner & Jung & Maass,第48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