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黎巴嫩武裝衝突
2007年黎巴嫩武裝衝突 | |||||||
---|---|---|---|---|---|---|---|
反恐戰爭[1][2][3]的一部分 | |||||||
黎巴嫩政府軍正在炮擊巴里德河難民營 | |||||||
| |||||||
參戰方 | |||||||
黎巴嫩武裝部隊 支持: 美國 |
伊斯蘭法塔赫 沙姆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米歇爾·蘇萊曼 Francois al-Hajj Chamel Roukoz Antoine Pano Saleh Kais Georges Nader Georges Chreim Hanna Makdessi |
Shaker al-Abssi Abu Youssef Sharqieh(被俘) Abu Hureira † | ||||||
兵力 | |||||||
4000名政府軍 | 450名伊斯蘭法塔赫武裝分子,50名沙姆軍武裝分子 | ||||||
傷亡與損失 | |||||||
北部地區衝突: 168-179人喪生, 400–500人受傷 南部地區衝突: 2人喪生,6人受傷 |
伊斯蘭法塔赫:226 人被擊斃, 215 人被俘(黎巴嫩政府數據) 沙姆軍: 5 人被擊斃,轟炸機轟炸:7人死亡,18人被俘 | ||||||
聯合國維和部隊:6名士兵喪生,2人受傷 |
2007年黎巴嫩武裝衝突爆發於2007年5月20日,衝突雙方為伊斯蘭民兵組織伊斯蘭法塔赫和黎巴嫩軍隊,衝突地點巴里德河難民營為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在的黎波里附近的難民營。這是繼1975年至1990年黎巴嫩內戰後最為嚴重的內部衝突。這場衝突基本是圍繞着被圍困的巴里德河難民營進行的,但是在南黎巴嫩的Ain al-Hilweh難民營也有小範圍衝突發生,並且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衝突結束於2007年9月。
巴里德河難民營概況
在黎巴嫩居住着超過4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其中大約21萬5000人居住在難民營中,[4]這其中包括了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逃離以色列的難民的後代。1962年,巴勒斯坦人被黎巴嫩政府一律認定為外國人,不管這些人在黎巴嫩居住了多久。非黎巴嫩公民—這其中包括了這些難民,在超過70種技術性工作上受到限制,直到2005年新的法規允許向這些人開放50種技術性工作。 黎巴嫩內戰使得黎巴嫩政府與大部分黎巴嫩民眾對這些巴勒斯坦人很不信任,因為這些難民捲入了黎巴嫩內戰。但是,在1969年開羅協議中(這項協議在80年代中期被黎巴嫩議會廢除,但黎巴嫩仍舊遵循[5][6]),政府軍不得進入難民營。[7]營區內的居民現在依舊拒絕返回他們的家鄉,也不願意移居到別的阿拉伯國家, 巴里德河難民營位於的黎波里以北16公里處,靠近濱海公路,大約30000名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在營內。[8] 這座難民營自從2007年2月就一直受到監管。當時在Bikfaya附近一個以基督教徒為主的村莊Ain Alak,兩輛巴士遭到炸彈襲擊,而以巴里德河難民營為根據地的民兵組織「伊斯蘭法塔赫」被指責實施了這次襲擊。
衝突時間表
5月20日:的黎波里和巴里德河難民營的衝突爆發
衝突開始於當天早上的一次警方突襲行動之後。當時警察搜查了的黎波里的一處房屋,這座房屋顯然被來自伊斯蘭法塔赫的武裝分子使用。武裝分子隨後向黎巴嫩安全部隊開火,安全部隊進行了還擊,引發了的黎波里附近巴里德河難民營內的武裝衝突。房屋內的武裝分子拒捕,衝突還蔓延到了鄰近街區。[9]隨後民兵武裝攻擊了難民營入口處的一處黎巴嫩政府軍哨所,趁士兵熟睡時殺死了27名士兵,奪取多輛車輛,還殺死了多名前來援救政府軍的平民。
5月21日至31日:巴里德河難民營被政府軍包圍
儘管雙方在討論停火,伊斯蘭法塔赫的民兵繼續在難民營外圍與政府軍交戰,而政府軍的坦克和火炮繼續炮擊營區內的武裝分子據點。此時難民營已經完全被政府軍包圍,政府軍也派遣了更多的士兵以及坦克和裝甲運兵車。一些軍事援助運抵貝魯特機場,這些軍事援助主要來自美國。當地媒體報道說,運輸機裝載的武器裝備包括彈藥、防彈衣、頭盔和夜視裝備等。不少黎巴嫩官員擔心,如黎軍隊進攻難民營內的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將傷及大量無辜平民,並招致報復行動。
6月1日至2日:政府軍第一次進攻
坦克大批集結在難民營外圍,並發動第一次地面攻勢。戰鬥主要集中在難民營南邊和北邊入口。至少有19人在戰鬥中喪生,其中包括3名政府軍士兵。[10]至少19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士兵。[11] 死者中包括一名伊斯蘭法塔赫的高級領導人Abu Riyadh,他是被一名政府軍狙擊手擊斃的。[12]在戰鬥持續48小時後,戰鬥結束,政府軍撤退。
6月9日至12日:政府軍第二次進攻
在調解失敗,沒有說服伊斯蘭法塔赫投降之後,政府軍再次進攻難民營。政府軍在推進50米後因為傷亡慘重而被迫停止行動。政府軍的傷亡主要來自伊斯蘭法塔赫設置的詭雷以及政府軍沒有及時清除的伊斯蘭法塔赫的據點。總計有29人在24小時內喪生,其中包括11名政府軍,16名伊斯蘭法塔赫民兵和2名平民。還有100名政府軍士兵受傷。很多戰鬥都是在近距離發生,甚至是幾乎面對面的交火。
6月11日,兩名黎巴嫩紅十字會成員在難民營外疏散平民時喪生。6月12日,黎巴嫩政府軍繼續進攻,從伊斯蘭法塔赫手中奪取了兩處關鍵據點,其中一處位於營區靠近海岸的地方。
6月16日至19日:政府軍第三次進攻
黎巴嫩政府軍繼續進攻,並猛烈轟炸營區。6月16日,兩架「小羚羊」直升機向營區內疑似武裝分子的據點發射了四枚空對地導彈。[13] 在48小時內政府軍成功攻佔了另外六處伊斯蘭法塔赫的據點。在此時政府軍唯一的目標就是摧毀難民營外圍所有的武裝分子據點,但政府軍無意推進到難民營內。6月19日,政府軍終於成功拿下所有武裝分子的主要據點。營區內較新部分內所有駐紮有伊斯蘭法塔赫武裝分子的建築都被政府軍攻佔。在新一輪的攻勢中政府軍有7名士兵喪生。
6月21日:政府軍攻佔難民營外圍
6月21日,黎巴嫩國防部發表聲明,宣佈難民營外圍所有伊斯蘭法塔赫的陣地都已被政府軍攻佔或摧毀,這些陣地之前被民兵武裝用作攻擊政府軍。現在只剩下營區中心的陣地還被伊斯蘭法塔赫的武裝分子佔據着,這些陣地對政府軍沒有威脅,並且政府軍無意攻入營區中心。這項聲明表明政府軍打擊伊斯蘭法塔赫的行動告一段落。但是之後幾天還是有激烈戰鬥爆發。
6月24日至28日:的黎波里和巴里德河難民營發生新的衝突
6月24日,自5月20日衝突爆發以來在的黎波里首次爆發衝突,當時政府軍突襲了一處伊斯蘭武裝分子在一座公寓樓內的非法拘禁點,戰鬥導致12人喪生。在死者中有7名並不隸屬於伊斯蘭法塔赫組織的民兵、1名政府軍士兵、1名警察和3名平民。還有14名政府軍士兵受傷。[14]
6月28日,政府軍在的黎波里以南山區的一處洞穴發現有伊斯蘭法塔赫武裝分子並與之交戰。交戰中5名伊斯蘭法塔赫成員喪生。[15]
7月12日至24日:政府軍第四次進攻
7月12日,在短暫平靜之後,政府軍發動了一次新的攻擊,攻擊針對的是營區中心地區,這些地區是伊斯蘭法塔赫組織在巴里德河難民營最後的據點。政府軍恢復了對難民營的轟炸,地面部隊與武裝分子展開激烈巷戰。政府軍與武裝分子在營區廢墟的激戰導致33名政府軍喪生,93人受傷。伊斯蘭法塔赫的民兵在這些廢墟中佈置兵力,並且營內很多地方被他們設置了詭雷。[16]
7月14日,武裝分子向營區周圍的村鎮發射喀秋莎火箭彈,導致戰鬥升級。1名平民喪生,多人受傷。[17]
7月16日,政府軍攻佔了營區南面的一座小山,這座小山具有很高的戰略地位。
截止7月20日,在營內伊斯蘭法塔赫組織只在營區南面控制了300平方碼的地盤。政府軍減緩了推進速度,直到拆除了武裝分子設置在廢墟中的數十個詭雷。
7月25日至8月13日:政府軍第五次進攻
政府軍士兵在火炮及坦克的掩護下進入戰區。一名目擊者聲稱這是他看到的對叛亂分子據點最猛烈的一次炮擊。來自黎巴嫩方面的消息稱政府軍已經準備發動最後的進攻以攻佔叛亂分子最後的地盤。在這一地區據稱還有130人,其中大約70名武裝分子和60名平民。作為回擊,武裝分子向難民營附近的村莊發射了多枚喀秋莎火箭彈。
7月28日,在營區內一處被武裝分子奪回的小塊區域被政府軍攻佔,區域內的8名武裝分子被擊斃。突襲有精英部隊發動。火炮和裝甲車開進營區以摧毀加固的建築物、碉堡和地道。Michel Sulaiman將軍聲稱政府軍的勝利指日可待。[18]
8月2日,伊斯蘭法塔赫的副指揮官Abu Hureira在在Abu Samra 被擊斃。但是他向一處警察哨卡開火以試圖逃過警察的圍捕,最終在交火中被擊斃。.[19]
8月8日,據報道政府軍的推進由於腐敗屍體的惡臭而受阻。這些屍體是被擊斃的武裝分子發出的,在被擊斃數周后仍未被掩埋。據說惡臭非常嚴重以至於人們無法呼吸。.[20]
8月17日至23日:第六次政府軍進攻
作為對最後攻擊做的準備,政府軍的「小羚羊」直升機接連幾天對武裝分子的陣地和碉堡進行轟炸。[21]8月17日,政府軍繼續推進。在8月24日雙方達成停火,以使得武裝分子的63名家屬,其中包括25名分子和38名兒童離開難民營。這使得政府軍能夠有機會對武裝分子進行最後的猛攻。政府軍認為在營區內此時只有70名武裝分子,而事實上有將近100名武裝分子還在堅守。第二天空襲繼續。
8月30日至9月3日:政府軍最後的攻擊以及攻佔難民營
在平民撤離以及持續將近一周的武裝直升機轟炸之後,在8月30日雙反繼續激戰。隨着政府軍的推進深入到了營區內道路較為曲折的部分,雙方發生了更多的近距離巷戰。在此時武裝分子大部分的地下掩體以及被政府軍攻佔,但是武裝分子仍舊在碉堡和營區廢墟中堅守。在政府軍最後進攻階段,伊斯蘭法塔赫一直在請求停火以使得他們將35名受傷的武裝分子撤出營區,但政府軍並沒有採納。
9月1日,政府軍成功佔領Shaker al-Abssi及其副手Abu Hureira的家,但Shaker al-Abssi的下落還是不明。
9月2日,武裝分子發起一次聯合行動,試圖逃離巴里德河難民營。戰鬥開始於武裝分子向東端和南端的政府軍檢查站發起攻擊。武裝分子還得到來自營外的幫助。對營區東端的進攻開始於一輛奔馳轎車在4:00左右衝過政府軍檢查站,隨後向政府軍開火,同時武裝分子從難民營內部發動攻擊。與此同時,武裝分子向營區南端另一處檢查站發動進攻。這些武裝分子中有人是穿着者政府軍的制服。這些武裝分子正試圖衝出重圍。其中一夥武裝分子試圖從海上逃跑,但最終都被政府軍擊斃或俘獲。另一夥武裝分子試圖從營區北邊逃跑,但結局與前一夥相同。伊斯蘭法塔赫領導Shaker al-Abssi據信在第三伙武裝分子中。這伙武裝分子沿着一條營區東南部 與Ayun al-Samak 村之間流淌的小河的河床逃跑,試圖逃向遠處的山區。這伙武裝分子中多名成員被擊斃,但大多數成功逃脫。整個伊斯蘭法塔赫的領導團隊據信成功逃脫政府軍的圍剿。不久之後,據證實Shaker al-Abssi在武裝分子發動突圍行動一天之前已經逃離難民營,但他的下落仍不明。政府軍聲稱總共有35名武裝分子成功突破封鎖線逃離難民營,但其中的大部分在之後幾天被擊斃或抓獲。當天的戰鬥從黎明持續到中午,政府軍與武裝分子在建築物、農田和難民營四周的道路交戰。總計有38名武裝分子、5名士兵和1名平民在戰鬥中喪生,還有24名武裝分子被抓獲。難民營最終於11:00被政府軍攻佔。
隨着政府軍獲勝的消息傳開,在附近的村莊傳出了慶祝的槍聲。大量居民聚集在Mohammara的街道上,在政府軍士兵路過這一地區是揮舞着黎巴嫩國旗並鳴響汽車喇叭,而政府軍士兵也打着勝利的手勢。
9月3日,黎巴嫩政府軍在臨近難民營的地區擊斃4名武裝分子並抓獲2名。營區內殘存的武裝分子向搜尋漏網武裝分子的政府軍士兵開火,打傷2人並迫使政府軍撤退。但最終這些人被持續超過1個小時炮火所擊斃。在營區內有6名被擊斃的武裝分子的屍體被發現。[22]
難民營附近的零星交火持續到9月7日。之後黎巴嫩政府宣佈戰鬥以政府軍獲勝告終。[23]
衝突期間發生在貝魯特及其周圍的炸彈襲擊事件
5月21日:伊斯蘭法塔赫宣佈對兩起發生在貝魯特的爆炸負責。[24] 但該組織的一名發言人隨後否認該組織對爆炸襲擊事件負責。[25]
第三次爆炸襲擊事件被黎巴嫩當局挫敗。黎巴嫩政府在貝魯特東北一個名為Mansouriyeh的基督教徒社區抓獲一名巴勒斯坦人和一名埃及人,這兩人攜帶者裝滿炸藥的背包。
5月23日:在貝魯特東北17公里一座以德魯茲派為主的小鎮Aley的一座主要政府建築附近發生一起爆炸。據報道在爆炸中5人受傷,一些建築物受損。安全部隊聲稱炸彈裝在一個包中,並被放置在商業區附近的一處建築前。[26]
5月27日:貝魯特的一個主要穆斯林聚居區發生一起手榴彈襲擊事件,2名警察和2名平民受傷。[27]
6月13日,在貝魯特靠海的al-Manara區發生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事件,導致隸屬於未來陣線的議會成員Walid Eido喪生。未來陣線是一個反對敘利亞對黎巴嫩影響的黨派。Walid Eido最年長的兒子Khaled Eido及兩名保鏢以及6名平民也一同遇難。[28]
這起爆炸可能與北部的衝突有關,也可能和拉菲克·哈里里遇襲事件之後的一系列針對黎巴嫩反敘利亞人士的爆炸襲擊和暗殺有關。
針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襲擊
6月24日,一輛隸屬於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的裝甲運兵車在靠近黎以邊境遭到汽車炸彈襲擊,6名西班牙士兵喪生,2名士兵受傷,黎巴嫩政府和黎巴嫩真主黨同時譴責這次襲擊事件。從被捕的武裝分子口中搜集到的情報表明武裝分子正策劃針對駐紮在黎以邊境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襲擊。同樣,伊斯蘭法塔赫組織聲稱如果針對巴里德河難民營的攻擊不停止,他們將對黎巴嫩北部以外的地區進行襲擊。阿爾蓋達組織也發表聲明,聲稱將對黎以邊境的聯合國部隊進行襲擊。[29]
傷亡情況
至少有446人,其中包括168名政府軍士兵,226名武裝分子在持續105天的圍困戰中喪生。大約400到500名政府軍士兵受傷,超過215名武裝分子被抓獲。
在貝魯特及其周邊地區的恐怖襲擊中2名黎巴嫩平民喪生。在Ain al-Hilweh難民營有2名士兵和5名武裝分子被擊斃。7名不隸屬於伊斯蘭法塔赫的武裝分子在的黎波里的一次突襲中被擊斃。在黎以邊境的炸彈襲擊中,6名聯合國維和士兵喪生,2人受傷。
54名平民在巴里德河難民營及的黎波里的戰鬥中喪生,其中47人是巴勒斯坦人。
居住在巴里德河難民營的31000名巴勒斯坦難民中的大部分逃離戰區,前往該國的其他難民營。
各方反應
- 黎巴嫩總理福阿德·西尼烏拉指責伊斯蘭法塔赫試圖打亂國家秩序。[30] 總統埃米勒·拉胡德呼籲全體黎巴嫩人團結在軍方周圍。[31] 內政部長 Hasan al-Sabaa將伊斯蘭法塔赫形容為「敘利亞情報機構的工具。」警察部隊指揮官Ashraf Rifi少將聲稱伊斯蘭法塔赫受到敘利亞政府控制。社會事務部長Nayla Mouawad說伊斯蘭法塔赫「效忠於敘利亞政府並且只聽命於敘利亞。」[32] 經貿部長Sami Haddad對BBC說黎巴嫩政府懷疑敘利亞政府策劃了這次暴力衝突。.[26]Sami Haddad還請求國際社會提供資金和援助一幫助黎巴嫩政府打擊武裝分子。他聲明:「我藉此機會向全世界我們的朋友—阿拉伯國家和西方盟友國家—呼籲向我們提供後勤和軍事裝備上的援助。」 [32] 總理福阿德·西尼烏拉的高級顧問Mohamed Chatah聲明黎巴嫩內閣宣佈完全支持軍事行動以結束戰鬥。Mohamed Chatah說:「黎巴嫩安全部隊只針對武裝分子,不會在難民營內隨意開火。」[32]根據黎巴嫩前駐美大使Khalil Makkawi的說法,難民營內生存條件的惡化主要是由於伊斯蘭法塔赫勢力的擴張。[32]德魯茲派領導人Walid Jumblatt,同時也是黎巴嫩政府的支持者,說「對軍事解決衝突沒有意見,但希望將殺人犯交給黎巴嫩司法系統處理。」[27]基督教團體領袖 Samir Geagea說伊斯蘭法塔赫是敘利亞情報機構的代理人並且必須停止他們的恐怖主義活動。[33]
- 伊斯蘭法塔赫發言人Abu Salim對半島電視台說該組織完全是為了自衛。在一次採訪中,Abu Salim對半島電視台說:「我們是被迫捲入與黎巴嫩政府軍的戰鬥。」[32]伊斯蘭法塔赫領導人Shaker al-Abssi在6月告訴半島電視台,他們組織和阿爾蓋達組織以及敘利亞沒有關係,他的組織尋求根據伊斯蘭教教法重建巴勒斯坦難民營。[32]在一段伊斯蘭法塔赫放出的視頻中,Shaker al-Abssi拒絕投降。他說「遜尼派將作為與猶太人、美國及其盟友戰鬥的先鋒。」[27]
- 在暴力衝突發生後不久,敘利亞出於安全原因暫時關閉了兩處敘利亞與黎巴嫩北部的兩個過境通道。[8] 敘利亞領導人否認煽動了暴力事件。[32]敘利亞駐美大使巴沙爾·賈法里否認敘利亞與伊斯蘭法塔赫有關聯,並聲稱該組織的一些成員因為支持阿爾蓋達組織而被關押在敘利亞的監獄中。[26]
-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黎巴嫩代表阿巴斯·齊基23日在貝魯特說,巴解組織不反對黎巴嫩安全部隊進入黎北部「巴里德河」巴勒斯坦難民營清剿武裝分子。齊基說,巴解組織尊重黎巴嫩的國家主權,尊重黎巴嫩政府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所做出的決定
- 黎巴嫩真主黨將類似阿爾蓋達組織和伊斯蘭法塔赫這樣的遜尼派極端組織視作敵人,但在一場慶祝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7周年的紀念活動中,黎巴嫩真主黨的領導人納斯魯拉呼籲黎巴嫩政府不要進攻巴里德河難民營和伊斯蘭法塔赫組織。他呼籲雙方通過政治渠道解決衝突。納斯魯拉說「巴里德河難民營和巴勒斯坦平民是一條紅線,我們不會承認或為進攻巴勒斯坦人提供幫助,也不會參與進去。」納斯魯拉還批評了針對黎巴嫩政府軍的襲擊:「黎巴嫩政府軍是黎巴嫩安全。穩定和國家團結的守衛者。我們應當將黎巴嫩軍隊視作能夠保衛國家安全和穩定的唯一機構。」納斯魯拉警告說,目前的局勢有可能使黎巴嫩捲入美國與「基地」組織的戰爭,並威脅黎巴嫩的穩定。納斯魯拉還就美軍25日為黎軍空運大批軍事設施一事警告當局,稱這是一個危險信號,要小心美國對黎巴嫩的干涉。
參考內容
- ^ U.S. resupplies Lebanon army for refugee camp standoff.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 Figaro – Débats : Fatah Al-Islam: the new terrorist threat hanging over Lebanon.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U.S. Adds Lebanese Group To Terror List. CBS News. August 11, 2007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banon’s New War(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Disabled activists helped prod Lebanon politicians into accord. Los Angeles Times. [失效連結]
- ^ Refugees: Welcome to Cepal.ca.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banon army advances into camp. Reuters. July 15, 2007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8.0 8.1 BBC News (May 20, 2007). "Lebanese troops battle militants". Retrieved May 20, 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Lebanon Violence, CNN, 2007-05-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Fresh clashes engulf Lebanon camp. BBC News. June 1, 2007 [April 22,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Many dead in Lebanon camp battle.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Al Jazeera English – News – Lebanon Camp Offensive Continue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cnn.com: Lebanese target suspected militants inside refugee cam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welve die in Lebanese army raid on militant hideout in apartment – Haaretz – Israel New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Blacksmiths of Lebanon: More Fighting in the North.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Islamists kill six Lebanese troop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Reuters AlertNet – Lebanese army starts final push against militant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banese Commander to declare victory over terrorists soon | Ya Libnan | Lebanon News Live from Beirut.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banese authorities announce they killed Fatah Islam deputy commander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Rotten corpses hamper army operations at Lebanon camp | Ya Libnan | Lebanon News Live from Beirut.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Tripoli Daily News: Army tells militants that staying in camp is 'suicidal deci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Lebanese Army hunts down fugitive terrorists | Ya Libnan | Lebanon News Live from Beirut.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 ^ Lebanon declares victory against Fatah al-Isla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ane's News.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07.
- ^ Deutsche Presse-Agentur via Monsters and Critics (May 22, 2007). "Fatah al-Islam claims responsibility for Beirut bombings (Extra)" Retrieved May 22, 2007. [失效連結]
- ^ Fatah al-Islam spox denies claim to Beirut bombs. Reuters. 2007 [January 22,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26.0 26.1 26.2 "Aid convoy under fire in Lebanon", BBC News Online, May 22, 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27.0 27.1 27.2 Lebanon army 'hit by militants'. BBC News. May 28, 2007 [April 22,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 ^ Al Jazeera English – News – Beirut Bomb Kills Politician.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Al Jazeera English – News – Lebanon Blast Kills Unifil Troops. [2014-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6).
- ^ Al Jazeera English (May 23, 2007). "Refugees flee Lebanon camp". Retrieved May 23, 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Lahoud calls on all Lebanese to unite around army"[失效連結], Al-Manar, May 21, 2007 [失效連結]
-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Refugees leave Lebanon camp; U.N. workers freed", CNN, May 23, 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Deutsche Presse-Agentur via Monsters and Critics Fighting between militants, Lebanese army leaves 42 dea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 Fatah al-Islam Videos
- UNRWA Lebanon: Nahr El Bared Emergency
- Fatah al-Islam: News Reports
- Fatah al-Islam
- Nahr al-Bared: Refuge in Ruin, a reporting project from 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 A new face of Al Qaeda emerges in Leban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ww.lebanon-support.org) Day to day information on Humanitarian activities for the refugees of Nahr El Bar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alafi-jihadism in Lebanon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