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佛教/維基工程/補充
這裏列舉了中文維基百科中缺少的佛教條目,現竭誠歡迎閣下補充完善這些條目。
史
- 佛教史略(參見):印度佛教、尼泊爾佛教、斯里蘭卡佛教、東南亞佛教、朝鮮佛教、越南佛教、西方佛教、日本佛教(現有的內容十分簡單)
- 佛教關係史:中印佛教關係(印度)、中斯佛教關係、中尼佛教關係(尼泊爾)、中日佛教關係、中朝佛教關係、中越佛教關係、中柬佛教關係、中緬佛教關係、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佛教關係、中泰佛教關係
- 宗派源流:
義
- 三科、三惑、南三北七
- 佛土、教判、結使
- 言教二諦、四重二諦、八不中道、三宗
- 念佛、五會念佛
- 十不二門、性惡、性具、別理隨緣、看話禪、默照禪、六相、十玄、五教十宗、性起、阿僧祇劫
- 法界觀、三時判教、三類境、唯識四分、四智、五重唯識觀、五種姓、南山三觀、化制二教、三聚淨戒
- 別解脫戒、金胎、即身成佛、大圓滿、五十二位
- 南頓北漸
經
藏
- 開寶藏、契丹藏、毗盧藏、崇寧藏、圓覺藏、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弘法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武林藏、萬曆藏
- 嘉興藏、頻伽藏、普慧藏、中華大藏經、弘安藏、天海藏、
- 黃檗藏、弘教藏、卐續藏經
- 摩崖石經、碑版石經、經幢石經、房山石經、宋刻蜀版藏經、福州版藏經、思溪版藏經、磧砂版藏經、契丹版藏經、元刻普寧版藏經
- 蒙文大藏經、滿文大藏經、西夏文大藏經、傣文大藏經
文
現大正藏為漢傳佛教推崇的主要經文依據,故改章的分類依照大正藏部分。
- 阿含部:那先比丘經、佛所行贊、法門經、別譯雜阿含經、玉耶經、六度集經、央掘魔羅經
- 本緣部:悲華經、普曜經、方廣大莊嚴經、佛本行集經、大莊嚴論經、賢愚經、雜寶藏經、
- 般若部:大般若經(內容十分簡單)、放光般若經
- 法華部·華嚴部:十地經、十住斷結經
- 寶積部·涅槃部:大寶積經、須賴經、父子合集經、勝鬘經(全稱為「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 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經
- 經集部:賢劫經、佛名經、寶篋經、禪秘要法經、正法念處經、八吉祥經、金光明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 密教部:八大菩薩曼荼羅經、甘露陀羅尼、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 律部:大法炬陀羅尼經、十誦律、毗奈耶、毗尼母經、菩薩戒本、梵網經
- 釋經論部·毗曇部:阿毗曇毗婆沙論、阿毘達磨順正理論、阿毗達磨藏顯宗論、發智論(全稱為「阿毗達磨發智論」)、舍利弗阿毘曇論、雜阿毗曇心論、
- 中觀部·瑜伽部:般若燈論釋、菩薩地持經、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唯識二十論
- 論集部:四諦論、解脫道論、三彌底部論
- 經疏部:金剛般若疏、法華經義記、妙法蓮華經玄義、法華文句記、華嚴經探玄記、新華嚴經論、大般涅槃經集解、大般涅槃經疏、首楞嚴義疏注經、法華玄義釋簽、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即華嚴經疏鈔)
- 律疏部·論疏部:俱舍論記、俱舍論疏、瑜伽論記、大乘義章、成唯識論述記、因明入正理論疏、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 諸宗部:摩訶止觀、止觀輔行傳弘決、敕修百丈清規、肇論、三論玄義、禪宗語錄、碧岩錄(全稱為「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
- 史傳部:異部宗輪論、歷代三寶紀、阿育王經、大明高僧傳、續傳燈錄、破邪論、辯正論、十門辯惑論、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大宋僧史略
- 事匯·外教·目錄部:經律異相、諸經要集、大唐內典錄、悉曇字記、梵語千字文、金七十論、勝宗十句義論
僧
- 朱士行、竺法護、迦葉摩騰、支遁、僧伽提婆、求那跋陀羅、僧祐、菩提留支(菩提流志)、惠果
- 法順、法琳、法融、智儼、支遁、竺潛、圓測、阿地瞿多、單道開、宏智正覺
- 普光、李通玄、僧睿、竺道鄰、晉衛協、慧苑、慧沼、智周、文超、智光、宗一、慧英、普寂、義福、道璇
- 慧日、希遷、道一、湛然、懷海、宗密、希運、施護、左溪玄朗
- 知禮、智圓、淨源、元照、樂僔、允堪、契嵩、法融、
- 膽巴、布敦、嘉曹傑、克主傑、僧成、慧曇、凝然
- 善慧法幢、讀體、善慧海、敬安、憨山德清、玉林通琇、木陳道忞、茚溪行森、旅庵本月、山曉本晰
制
- 佛教修行制度
- 僧伽制度:受戒、羯磨、素食制度、叢林清規(叢林、清規)、寺院管理制度、
- 佛事儀式:殿堂、傳戒、度牒、課誦、俗講、浴佛、行像、讚唄、水陸法會、懺法、焰口
- 中國僧官制度(僧官):初建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
寺
- 廟:超戒寺、獅子岩壁畫、靈渡寺、粗朴寺、桑頂寺、竹溪寺、佐欽寺、多倫寺
- 窟:天龍山石窟、杭州西湖沿岸石窟造像、千佛崖、皇澤寺石窟、天山以南石窟
- 塔:隋文帝造塔、泉州東西塔、曼飛龍塔、仰光大金塔、華嚴寺塔、開元寺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