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Birdy0017/1921–22年俄羅斯饑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1年秋天的饑荒地區

1921–22年俄羅斯饑荒 ,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嚴重饑荒 ,始於1921年春,一直持續到1922年。這一饑荒造成約500萬人喪生,主要影響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地區,[1] [2]並且農民因飢餓而同類相食[3] [4] [5]

饑荒是由於俄國革命俄國內戰 ,政府的戰爭共產主義政策引起的經濟混亂的綜合影響而導致的,而鐵路系統無法有效分配食物,加劇了饑荒。

1921年俄羅斯間歇性乾旱之一,使局勢更加惡化。飢餓是如此嚴重,以至於很可能會食用而不是種下種子。某一時刻,救濟機構不得不向鐵路工作人員提供食物,以運送他們的物資。美國送來的食品和藥品養活了大約1100萬人。 [6]

起源

弗里德里希·南森Fridtjof Nansen )前往俄羅斯饑荒地區的旅程,1921年
1921年在薩馬拉的一輛貨車上搜集的兒童屍體

在饑荒開始之前,俄羅斯遭受了六年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20年內戰,許多衝突發生在俄羅斯內部。 [7]

在饑荒爆發之前,1918-21年俄羅斯內戰的所有陣營( 布爾什維克白人無政府主義者 ,分裂的民族)都通過從糧食生產者手中奪取了糧食來提供糧食,並將其交給了軍隊和支持者,不給他們的敵人。布爾什維克政府以少物甚至無物從農民手中徵購物資。這導致農民大幅度減產。富裕的農民( 富農 )保留了多餘的穀物以維持生命[8] ,並在黑市上出售[9] [10] [11]在1920年,列寧下令加大從農民那裏獲取食物的力度。

俄羅斯以外的援助最初遭到拒絕。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成立以幫助第一次世界大戰飢餓的受害者的美國救濟署 (ARA),於1919年向列寧提供了援助,條件是他們對俄羅斯的鐵路網擁有充分的發言權,並向所有人公平地分發食物。列寧拒絕這樣做,認為這是在干涉俄羅斯內政。 [7]

列寧最終被這場饑荒, 克朗斯塔特叛亂坦波夫叛亂等大規模農民起義以及德國大罷工的失敗說服,改變了他在國內外的政策。他在1921年3月15日頒佈了《 新經濟政策 》。饑荒也促成了對西方的開放:列寧這次允許救援組織提供援助。西歐不再需要戰爭救濟,ARA在波蘭成立了一個組織,以緩解1919-20冬季開始的波蘭饑荒。 [12]

伏爾加河地區 饑荒的受害者,毗鄰薩馬拉
饑荒的受害者,1922年
布古魯斯蘭挨餓的俄羅斯姑娘,1921年
在饑荒中挨餓的俄羅斯兒童,1922年
來自村莊Blahovishchenka(烏克蘭或烏克蘭扎波羅熱的省)的一個男孩伊拉里奧·尼申科因飢餓而殺死了他的三歲哥哥,並把他吃掉了(1921-22年)

儘管沒有發出官方的援助請求,但允許一個沒有明顯黨派關係的知名人士組成的委員會提出援助呼籲。 1921年7月,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 向外界發表了呼籲,稱數百萬生命因作物歉收而受到威脅。在8月15日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紅十字會 聯盟組織的日內瓦會議上,成立了俄羅斯救濟國際委員會(ICRR),弗里德喬夫· 南森博士擔任高級專員。 南森前往莫斯科,在那裏他與蘇聯外交大臣基奇林簽署了一項協議,使ICRR能夠完全真正獲得實權。同時,在英國開始了為饑荒救濟行動的籌款活動,其中包括現代緊急救濟行動的所有要素-整版的報紙廣告做宣傳,當地藏品和在饑荒地區拍攝的籌款電影。到9月,一艘船已從倫敦發貨,運送600噸物資。第一個食物供給中心於十月在薩拉托夫開業。

國際救援工作的主要參與者是胡佛的美國救濟管理局 [13]以及其他機構,例如美國教友會和國際救助兒童聯盟 ,其中以英國救助兒童基金會為主要捐助者。 [14]大約有1000萬人得以飽食,其中大部分來自ARA,由美國國會資助;由ICRR協調的歐洲機構每天為200萬人提供餐食:國際救助兒童聯盟在行動高峰時在薩拉托夫的中心為37.5萬兒童提供了餐食。 [15] 註: [16]操作危險 、幾名工人死於霍亂、並非沒有批評者,包括倫敦每日快報 ,後者首先否認饑荒的嚴重性,然後認為這筆錢最好用於英國。 [17]

在1922年和1923年期間,饑荒仍然很普遍,ARA仍在提供救濟物資,蘇聯政府出口糧食為工業復興籌集資金;這嚴重危及西方對救援的支持。新的蘇聯政府堅持認為,如果AYA暫停救援,ARA會為他們安排一筆大約1000萬美元的外國貸款;ARA沒能這樣做,繼續提供糧食,即使這些糧食被賣到國外。[18][19]

死亡人數

俄羅斯內戰期間的饑荒受害者,1921年

與其他大規模饑荒一樣,估計的死亡人數也很大。蘇聯1920年代初的官方出版物得出的結論是,1921年因饑荒和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數約為500萬人:該數字通常在教科書中引用。 [20]更保守的數字不超過一百萬,而另一項基於ARA醫療部門的評估則為200萬。 [21]另一方面,一些消息來源說有一千萬人死亡。 [22]根據伯特蘭·M·帕特納德的 [23]說法,「在20世紀數以千萬計的戰爭,饑荒和恐怖襲擊之後,這樣的數字似乎並令人震驚」。 [24]

政治用途

這場饑荒是在持續了六年半的動亂和暴力(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是1917年的兩次俄國革命,隨後是俄國內戰)結束後發生的。許多不同的政治和軍事派別都參與了這些事件,他們中的大多數被他們的敵人指責為饑荒的罪魁禍首,甚至要為饑荒負全部責任 [25]

布爾什維克在1922年開始了一項沒收教堂財產的運動。在那年,繳獲了450萬盧布的財產。其中,一百萬盧布用於緩解饑荒。 [26]在1922年3月19日給中央政治局的一封秘密信中,列寧表示有意多用幾百萬來緩解饑荒。 [27]

在列寧給中央政治局的一封秘密信中,列寧解釋說,饑荒為反對教會提供了機會。 [27] 理查德·派派斯 辯稱,饑荒在政治上被用作布爾什維克領導層迫害東正教的藉口,該教會在許多農民中佔了重要的地位。 [28]

俄國反布爾什維克流亡者在倫敦,巴黎和其他地方也利用饑荒作為媒體來強調蘇維埃政權的所謂罪惡,以防止與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貿易和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正式承認。 [29]

相關事件

參考文獻

  1. ^ Famine of 1921-22. Seventeen Moments in Soviet History. 2015-06-17 [2018-07-20] (美國英語). 
  2. ^ Courtois, Stéphane; Werth, Nicolas; Panné, Jean-Louis; Paczkowski, Andrzej; Bartošek, Karel; Margolin, Jean-Louis. 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Crimes, Terror, Repres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3. ISBN 9780674076082. 
  3. ^ The communist cannibals: Shocking images reveal the depravation suffered by peasants forced to eat HUMANS during the 1920s Russian famine; from google (Russian famine of the 1920 cannibal) result 1; from facebook.com/CharlieSheen/posts/1354170424645339. 
  4. ^ Francis Haller, Famine in Russia: the hidden horrors of 1921 - ICRC (translation), Le Temps (published by ICRC), 12 August 2003 [14 March 2019] 
  5. ^ Francis Haller, Secours en temps de paix - la famine en Russie - CICR, Le Temps (published by ICRC), 12 August 2003 [14 March 2019] (法語) 
  6. ^ Richard Pipes. Russia Under the Bolshevik Regime. Knopf Doubleday. 2011: 413–19. 
  7. ^ 7.0 7.1 Kennan 1961.
  8. ^ An exchange of letters, Lenin's Secret Files (documentary), BB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3) .
  9. ^ Carr, EH, 1966,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1923, Part 2, p. 233.
  10. ^ Chase, WJ, 1987, Workers, Society and the Soviet State: Labour and Life in Moscow 1918–1929 pp. 26–27.
  11. ^ Nove, A, 1982,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SSR, p. 62, cited in Flewers, Paul. War Communism in Retrospect. 
  12. ^ WILSON RENEWS HUNGER LOAN PLEA. The New York Times. 28 January 1920 [17 January 2016]. 
  13. ^ International news 442, Newsreel, 1921 
  14. ^ Famine in Russia: the hidden horrors of 1921, ICRC, 2013-10-03 .
  15. ^ Kurusawa, Fuyuki. The Making of Humanitarian Visual Icons: On the 1921-1923 Russian Famine as Foundational Event. Iconic Power: Materiality and Meaning in Social Life (Palgrave Macmillan). 3 January 2012: 68 [19 July 2014]. ISBN 9781137012869. 
  16. ^ FAMINE AND RELIEF 1921, The Routledge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Routledge: 102–102A, 2013-04-03, ISBN 9780203074473, doi:10.4324/9780203074473-102 
  17. ^ Breen 1994.
  18. ^ Ellman, Michael, Stalin and the Soviet Famine of 1932–33 Revisited (PDF), Europe-Asia Studies, June 2007, 59 (4): 663–93, doi:10.1080/09668130701291899 .
  19. ^ Serbyn, Roman, The Famine of 1921–22, Famine in the Ukraine, 1932–33, Edmonton: 174–78, 1986 .
  20. ^ Norman Lowe. Mastering Twentieth-Century Russian History. Palgrave, 2002. P. 155.
  21. ^ Bertrand M. Patenaude. The Big Show in Bololand. The American Relief Expedition to Soviet Russia in the Famine of 1921.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97.
  22. ^ How the U.S. saved a starving Soviet Russia: PBS film highlights Stanford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1921-23 famine Stanford News
  23. ^ How the U.S. saved a starving Soviet Russia: PBS film highlights Stanford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1921-23 famine Stanford News
  24. ^ Patenaude, op. cit. p. 197-8.
  25. ^ Academia.edu
  26. ^ А. Г. Латышев. Рассекреченный Ленин. — 1-е изд. — М.: Март, 1996. — Pages 145—172. — 336 с. — 15 000 экз. — ISBN 5-88505-011-2.
  27. ^ 27.0 27.1 Н.А. Кривова, "Власть и церковь в 1922-1925гг"
  28. ^ Pipes & 1995, pg. 415.
  29. ^ Jansen, Dinah. After October: Russian Liberalism as a Work-in-Progress, 1917-1945. Kingston: Queen's University. 2015. 

參考書目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55 (July 2016): 519–537. doi:10.1017/jbr.2016.57 © The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British Studies, 20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