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汽車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7月1日) |
東盟汽車(Asean Car),也稱東盟車,東盟汽車,最早由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ad)提出打造「東協汽車(Asean Car)」的構想,並由在1980年代領軍創立寶騰Proton汽車公司,希望藉由創設國家級的汽車公司,生產並外銷汽車到東南亞及其他地區,但未成功。[1]
原因
汽車工業的成立是帶動國家發展與數千個相關行業的興起,也等於生產業現代化,並隨着陸路交通的發展,東協內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除此之外,馬來西亞與日本的長期合作,使馬來西亞擁有技術和實力進行自製汽車。[2]
第二次推行
2014年,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阿都拉薩(Najib Razak)宣佈,馬來西亞和印尼計劃共同開發一款「東協汽車」,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已對這個構想表示歡迎。東協是全球第5大汽車市場,去年共賣出350萬輛。東協的10個成員國,其民間的機動化運輸程度都很低,加上中產階級壯大帶來的採購力及都市化,都意味這地區已成為汽車需求熱點。東協國家中,迄僅有馬來西亞的汽車市場是由自家品牌所主導。在馬來西亞汽車市場,最大的對手為日本[3],但計劃因一些政策而告吹。
第三次推行
2018年6月29日,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與印尼總統佐科威今在雙邊對話中,同意大馬寶騰和印尼聯手,重啟「東協汽車」計劃,生產東協汽車[4][5]。
參考資料
- ^ 马哈迪提出东协汽车梦.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东协汽车成长的日本因素.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东南亚马国的东协汽车梦. [2018-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 ^ 宝腾与印尼公司达协议. [2018-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1).
- ^ 宝腾与印尼同意联手开发东协汽车.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