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是1949年成立的一所軍隊幹部學校。

歷史

1947年8月下旬,陳謝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開闢豫陝鄂解放區。1948年2月20日豫陝鄂第五軍分區軍政幹部學校發佈的《告知識青年書》,號召廣大知識青年「堅強的親密的攜起手來,在革命的道路上並肩前進」「趕快起來參加革命陣營,開始學習,準備為人民服務」。[1]

1948年3月,豫陝鄂軍區以第四縱隊隨營學校為基礎,在魯山縣文廟(今魯山縣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2]合併了第五軍分區軍政幹部學校、鄂豫皖幹部訓練班、九縱隨營學校,組建了「豫陝鄂人民軍政大學」,陳賡兼任校長、政委。

1948年5月16日,豫陝鄂人民軍政大學從魯山遷至臨汝縣文廟,9月2日在在臨汝縣汝陽中學(現汝州市汝瓷博物館)擴建為「中原軍區軍政大學」,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兼任校長、政委。2006年,中原軍政大學舊址「汝州文廟」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中原軍大計劃組建四個總隊;其中由豫陝鄂軍大的機關和兩個大隊編為中原軍大的第一總隊,調豫西軍區五分區政委張衍(在抗大總校長期做政治理論教育工作)任中原軍大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總隊政委,總隊長邢榮傑。一總隊又成立兩個新的大隊,共有四個大隊,招收了一批青年學生,共有二千多人。由於中野很快於1948年10月解放鄭州戰役,然後中野主力向東機動協同華野發動淮海戰役,原計劃調一批幹部到軍大組建校部和其他總隊的計劃沒能實施,中原軍大只有第一總隊。中原軍大開學後,主要進行戰爭勝利形勢和任務、人民解放軍的宗旨、成長歷史和光榮傳統的教育,還有軍事知識的訓練。


1948年10月23日鄭州解放,張際春副政委指示張衍率領軍大學生參加接管鄭州的分工作,中原軍區軍政大學遷入剛解放的鄭州。1948年12月2日,南遷許昌。1948年12月下旬,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後,張衍到中原軍區向張際春李達匯報學校工作情況後,張、李二位指示,因為要準備渡江作戰,軍大暫不擴大,待渡江作戰後再進一步充實;同時指示,軍大在一總隊內新建第五大隊,接收改造淮海戰役俘虜的國民黨軍官的任務。1949年1月14日,中原軍政大學第一期800名學員畢業奔赴前線。

1949年3月,中原軍大四個大隊學員舉行畢業,學員分到部隊中去。1949年3月19日,中原軍區軍政大學從許昌千里行軍。1949年4月初中原軍大第一期畢業。5月4日進駐南京,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1946年6月中旬二野軍大正式招生,在南京報紙上刊登招生公告、招生簡章後又公佈了四個招生處,分別設在南京新街口、大行宮、湖南路和建鄴路。一開始計劃一共招3000人。南京各個高中學校、預科學校的學生,也有少量大學生,鎮江、常州、蘇州、杭州等地學生陸續趕到南京。劉伯承司令員指示:突破原定的招生限額,要招1.5萬學生。最終二野軍大錄取學員14867名,實際報到入學12278人。校長兼政治委員劉伯承,副校長潘梓年,教育長徐立行,政治部副主任劉華清,校務部部長武承先。駐紮在孝陵衛,這裏原來是國民黨中央軍官訓練團。校門上蔣介石書寫的「中央訓練團」五個字的牌匾,也更換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6月16日劉伯承司令員到孝陵衛校區做報告,分散在南京市區各地的22個大隊的學員、幹部、戰士兩萬人在大操場席地而坐成26個方陣。劉伯承司令員的報告題目為《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要求學員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名叫軍政大學,是為革命戰爭培養幹部的,但我看叫它草鞋大學更好。因為現在還有大半個中國沒有解放,我們要打仗、要走路,要解放全中國,大家一定要有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思想準備,要經得起考驗!」1949年7月中原軍大第二期畢業。1949年8月19日,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央軍委指示,下達了《川黔作戰基本命令》,同時向二野軍政大學下達了進軍西南命令。

  • 三分校
  • 四分校:1949年7月20日在南昌舉辦開學典禮。校長兼政委陳賡講話:「你們投筆從戎,抓住了革命戰爭的尾巴,是你們的光榮。」「學校名叫軍政大學,是為革命戰爭培養幹部的,但我看叫它草鞋大學更好。因為現在還有大半個中國沒有解放,我們要打仗、要走路,要解放全中國,大家一定要有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思想準備,要經得起考驗。」教育長范戈。1949年8月16日由江西南昌蓮塘出發,經廣東、廣西、貴州入雲南達昆明總計5256華里,包括乘火車488、乘船650、步行4118華里。1950年3月20日到達昆明,共218天,其中包括修整132天、乘車3天、乘船3天、步行80天。蓮塘,招生930人。吉安,招生350人。廣州,招生1070人。[4]
  • 五分校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進軍大西南,1950年1月抵達重慶,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軍事政治大學

  • 川西分校
  • 川北分校
  • 川東分校
  • 川南分校:駐樂山。校長杜義德兼,教育長賀格非、政治主任張磊
  • 昆明分校
  • 雲南分校
  • 貴陽分校
  • 安順分校:即18兵團軍事政治幹部學校

1951年初西南軍事政治大學昆明分校、雲南分校、川東分校、川南分校、川西分校、川北分校、貴陽分校、安順分校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第5、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步兵學校,

1951年初,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1952年,二高調哈爾濱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

參考文獻

  1. ^ 記者張鴻飛實習生郝鵬胳:「中原軍政大學紅色主題展覽館開館」,《大河報》2019年09月05日
  2. ^ 「豫陝鄂軍政大學舊址(魯山文廟)被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凰網河南綜合,2019年10月17日
  3. ^ 中原军政大学旧址. [202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6). 
  4. ^ 张兴平:“一张图再现军大四分校 挺进大西南的艰难历程”,《山西日报》,2019年07月04日. [2020年1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