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內斯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努內斯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34.9°S
經度3.79°E
直徑70.6公里
深度2.99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357°
命名來源佩德羅·努內斯

努內斯環形山(Nonius)是月球正面崎嶇的南部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億-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學者葡萄牙數學家佩德羅·努內斯(1502年-1578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努內斯環形山周邊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西北連接了巨大的沃爾瑟環形山、北面坐落着阿里辛西斯環形山凱瑟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南面則橫亙着弗尼利厄斯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4°54′S 3°47′E / 34.9°S 3.79°E / -34.9; 3.79,直徑70.6公里[3],深約2.99公里[4]

努內斯環形山邊緣外觀接近六邊形狀,坑壁已受明顯的撞擊侵蝕。其中:東、南二側坑壁已磨損挫平,而北側壁則覆蓋了一對連環衛星坑努內斯 L和努內斯 K。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280米[1],內部容積約4200公里³[1]。坑底西部較為崎嶇,沃爾瑟環形山形成時所噴發的濺射物,使該區域的地表變得坑窪不平,且形成了一道低矮的山脊;而坑底東部則相對較為平坦。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努內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戴維·坎貝爾圖片
努內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5.4° S 5.6° E 10 公里
B 35.8° S 2.0° E 21 公里
C 35.4° S 1.1° E 7 公里
D 35.5° S 1.8° E 6 公里
F 35.9° S 3.8° E 7 公里
G 34.7° S 5.7° E 6 公里
K 33.7° S 3.9° E 18 公里
L 33.5° S 3.5° E 31 公里
Q 35.9° S 4.2° E 7 公里
R 35.9° S 3.3° E 10 公里
S 34.8° S 4.3° E 4 公里
  • 衛星坑「努內斯 L」約形成於38億-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Nonius on LAC-112 map. (PDF).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4.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