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供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供水
數據
基礎用水普及率 88%[1]
基礎衛生設施普及率 44%[1]
城市人均用水量 (每升/每人/每天) 126 (2006)
印度的輸水車

印度供水系統及衛生設施的建設隨着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與人民生活理念的轉變,在近年來發展迅速,成果斐然,但依舊面臨着更為複雜而嚴峻的國內環境。 當地各級政府與組織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資金用於清潔飲用水以及基礎衛生設施的普及工作。

聯合國人口基金2010年10月20日發佈的《201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印度2010年總人口約為12.15億,居全球第二。因龐大的人口規模所致,人均可用水量非常低,人均可用水資源量年僅1729立方米。同時,由於其極大的人口基數,印度具有極大的年耗水量,早在2006年便己達8290億立方米。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工農業用水需求量將會持續攀升,預計2050年總需水量將超過14000億立方米。[2]

自2000年來,印度有關基礎衛生設施與清潔用水的投資雖然仍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但已有了幾乎數量級的增長,致使居民飲用水與基礎衛生設施在全國的覆蓋率增長迅速。例如,在1980年,基礎衛生設施在農村的覆蓋率僅達到了1%,而到了2008年,這一數據增長到了21%。[3][4] 在此基礎上,印度改良水源的覆蓋率由1990年的72%增長到了2008年的85%。[3] 但實際上,由於權力邊緣化與資金來源短缺,印度當地的有關責任部門正因工作不力而備受指責。至2008年,印度僅有兩座城市能24小時提供不間斷的用水供給,基礎衛生設施在全國的普及率僅為31%。[5] 根據全球水資源慈善組織WaterAid的一項調查,約有1.57億或是41%的城市居民住處尚未備有完善的衛生設施,印度也由此成為了全球擁有無配套衛生設施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超過0.41億的國民依舊使用開放式廁所。[6][7]

在21世紀早期,印度嘗試推行了各種極富創造性的措施來解決國內日益嚴峻的衛生問題,如在1999年開始在農村地區實行的市場驅動型供水方針;在印度南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卡納塔克邦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確保該地區供水的連續性以及為推動水處理及衛生設施的建設向民間提供小額貸款。

水資源現狀

印度半島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境內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國內降水總量較為豐富,其多年平均降水量1217mm,地表徑流量達18694億立方米,約佔降水總量的46.7%。但由於其面臨着日益嚴峻水土資源分配不均、旱澇災害頻繁以及水資源浪費、水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導致印度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時,儘管降水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季節分佈上,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9月,每年持續一天的夏季風帶來的降水佔着印度年降水的相當大比重,由季風帶來的降雨佔印度國內降水量的85%;空間分佈上,則呈現出嚴重的水資源地域分配不均的問題,西海岸和東北部地區降水量最大,如東北部梅加拉亞邦乞拉朋齊地區降水超過11000mm,由於曾在一年和一月內降水最多的地區而被為「世界雨極」,而西部拉賈斯坦邦塔爾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 mm。[8][9] 故而因氣候條件及水源分佈不均,印度旱季河流經常乾涸,而雨季則洪水泛濫,嚴重影響印度水資源供需平衡。[2]

印度的主要河流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其上游為雅魯藏布江印度河納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克里希納河默哈納迪河等,其中又以恆河最長。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和梅克納河在孟加拉國匯合, 注入孟加拉灣。印度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694億立方米;水資源可以利用量為11220立方米,約佔其水資源總量的60%,其中地表水可以利用量690立方米,約佔36.9%,可更新的地下水資源量為4320立方米,約佔23.1%。在印度諸多河流中,淡水資源量最多的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含梅克納河),其次是恆河,這3條河的水資源量佔印度水資源總量的59.4%。[10] 除水源短缺外,印度各流域的水源污染也非常嚴重,據2003年聯合國《世界水資源評估報告》,其居民生活用水水質在參與評估的122個國家中位列120。恆河目前業己成為全球範圍內污染最為嚴重的大河之一,這些被污染的水體一方面進一步污染地表水源,同時也會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使得更多的水源無法直接利用。[2]

普及情況

在印度,城市供水由各邦政府負責。中央政府為城區水行業的發展制定綱領性策略,各邦則為本地區水系統的妥善管理與開發制定詳細的策略與制度。[11] 2015年,印度基礎給水遍及了96%的城市地區和85%的農村地區,共惠及全國88%的人口。同年,基礎衛生設施在城市地區的普及率也達到了65%,農村地區達到了34%。2016年,「基礎供水」計劃步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印度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始致力於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改良飲用水源」。[12][1] 2010年,歐盟根據統計數據估計印度仍有約5.25億人口使用露天廁所。[13] 為解決印度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早在1972年,印度當時的灌溉部長K.L.Rao便提出修建一條2640km的渠道來連接恆河和卡佛里河的偉大構想。而到了1980年,印度水利部提出了NRLP計劃,其基本目標是保證印度的糧食產量和水安全,解決現存和將來可能發生的水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從整體上促進印度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平衡各區域的增長。[14]該工程計劃將全國各主要河流連為一體,共修建37條引水主幹渠,總長900公里,配套水渠總長12500公里,修建32座攔河大壩,數百個蓄水庫。工程竣工後,每年可向南部和東部缺水地區輸水1730億立方米,大大緩解598個縣的旱情和83個縣的澇災,增加水澆田3400萬公頃,解決150個縣城及首都新德里等部分都市飲水短缺問題。[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WHO and UNICEF (2017) Progress on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2017 Update and SDG Baseli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2017
  2. ^ 2.0 2.1 2.2 2.3 何, 志華. 中印关系中水资源问题研究. 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蘭州大學). 2011-06: 29–31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3. ^ 3.0 3.1 UNICEF/WHO 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estimate for 2008 based on the 2006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the 2001 census, other data and the extrapolation of previous trends to 2010.
  4. ^ Planning Commission of India.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and AYUSH : 11th Five Year Plan (PDF). [2010-09-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7-07). , p. 78
  5. ^ State of Urban Services in India's Cities: Spending and Financing.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1). 
  6. ^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Toilet 2016 (PDF). [2016-11-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1-28). 
  7. ^ Overflowing Cities: 157 Million Indians Still Without Toilets.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8). 
  8. ^ 印度概况. 新華社. 2002-06-18 [2017-11-04]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9. ^ cherrapunjee. [2017-2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英語). 
  10. ^ 宋, 晨翔; 邵嘉慧. 浅谈印度水资源的现状. 化工原理. 2016-02: 229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9). 
  11. ^ S.C., 萊伊. 印度德里的水资源管理现状. 水利水電快報 (出版商). 2012-02-20, 33 (6): 19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9). 
  12. ^ WASHwatch.org - India. washwatch.org.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英語). 
  13. ^ WASHwatch WASHwatch:[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海煒, 周; 唐晟佶. 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面临的问题.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3-10, 11 (5): 121 [201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