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必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必大(1126年8月5日—1204年12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其先鄭州管城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刻書家,卒諡文忠。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1]

生平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十五日巳時,出生在平江府治長洲(今江蘇蘇州)。祖籍為鄭州管城。祖父周詵,宋徽宗宣和年間曾在廬陵任職,因此定居廬陵。其父周利建,曾任太學博士。四歲喪父,隨母寄住平江外祖父老家。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調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1157年)舉博學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錄,累遷中書舍人兼權給事中

隆興元年(1163年)因反對龍大淵曾覿的任職案被外放。乾道四年(1168年)知南劍州,其後被孝宗任命為左相。乾道六年(1170年)除秘書少監兼直學士院。乾道九年(1173年)除知樞密院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正月,與留正同相。二月孝宗傳位於太子趙惇(即光宗)。夏五月周被罷免左相之位。紹熙四年(1193年)改判隆興府。

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致仕。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居家期間邀集彭叔夏、登仕郎胡柯數人,針對《文苑英華》再作校訂,嘉泰元年(1201年)《文苑英華》終於付印。校訂工作完成以後,彭叔夏本人總結校訂心得,分二十大類,寫成《文苑英華辨證》十卷。

嘉泰四年(1204年)十月一日,在吉州家中去世,享壽七十九歲。甯宗追贈太師,為其輟朝兩日,賜銀千兩、絹千疋。十二月,葬於廬陵縣斗岡原上[2]開禧三年(1207年)。賜文忠

著作

著有《玉堂類稿》等八十一種,共一百三十四萬餘言。後人將其遺作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計二百卷,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有清咸豐刊本。《玉堂雜記》、《二老堂詩話》選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另有版本《平園集》二百卷。「明抄本」《周益文忠公集》,清代黃丕烈曾加以校跋並抄補。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錄《文忠集》二百卷。

刻書

周必大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類書之一的《文苑英華》計一千卷,還刊刻了《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使《歐集》自此以後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歷代名家奉為私家刻書的典範。

傳記

《攻媿集•卷九十三•忠文耆德之碑》 《攻媿集•卷九十四•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贈太師諡文忠周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

註釋

  1. ^ 因六人出身廬陵(吉安),諡號分別為文忠、忠襄、忠簡、文節、文烈。
  2. ^ 湖南湘鄉士塘《周氏族譜》載:「遠祖必大公,宋孝宗丞相,封益國公,謚文忠,贈太子太師,諱輝嶽,一字洪道,晚號平園老叟,宋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七月十五日巳時生,壽七十九,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十月初一歿,葬廬陵(今江西吉安市)儒林鄉鬥罔之原」。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391》,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

前任:
梁克家
南宋右丞相
1187年—1189年
繼任:
留正
前任:
王淮
南宋左丞相
1189年
繼任:
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