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攝於1934年
佛蘭德地區城市科特賴克支持國王回歸的示威遊行。

國王問題(法語:question royale荷蘭語Koningskwestie)是比利時1945-1951年間的一場重大政治危機,1950年3月至8月間衝突達到高潮。這場危機的焦點是國王利奧波德三世能否回國並恢復其憲法地位,因為有人指控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行為違反了《比利時憲法》的規定。1951年,利奧波德三世退位,其子博杜安繼位,危機最終得以化解。

這場危機源於1940年德國入侵比利時期間利奧波德三世與于貝爾·皮埃洛政府之間的分歧。戰爭爆發時,利奧波德三世指揮了比利時軍隊英語Belgian Land Component。他認為自己作為總司令的憲法地位高於作為國家元首的民間地位,因此拒絕隨政府流亡,而是繼續坐鎮指揮。利奧波德三世拒絕服從政府的命令,標誌着一場憲政危機。1940年5月28日,利奧波德三世通過談判向德國投降,因此廣受譴責。在隨後的德佔英語German occupation of Belgium during World War II期間,利奧波德三世被軟禁在皇家城堡內,他因與比利時大眾同甘共苦而受到稱讚。在1944年盟軍解放比利時前不久,利奧波德三世一家被納粹驅逐到德國,關押在薩克森州希爾施施泰因的一座堡壘中,後又被關押在奧地利施特羅布爾。他的弟弟佛蘭德伯爵夏爾王子當選為攝政。根據憲法,國王被正式宣佈「無法執政」。

1945年5月初,美軍第106騎兵團英語106th Cavalry Regiment解救了利奧波德三世一家。由於國家在國王能否復職的問題上存在政治分歧,而且左翼勢力在政治上佔主導地位,利奧波德三世與妻兒無法返回比利時,而是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普雷尼-尚貝西流亡了六年。1950年,新的中右翼政府組織了一次全國公民投票,以決定利奧波德三世能否復位。雖然利奧波德派取得了勝利,但佛蘭德地區與布魯塞爾瓦隆尼亞地區卻出現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佛蘭德地區民眾普遍支持國王回國,而布魯塞爾和瓦隆尼亞地區民眾則普遍反對國王回國。1950年7月,利奧波德三世返回比利時,瓦隆尼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和總罷工。7月30日,格拉斯-貝勒爾法語Grâce-Berleur的四名示威者死於憲兵槍下法語Fusillade de Grâce-Berleur,騷亂達到高潮。隨着局勢迅速惡化,1950年8月1日,利奧波德三世宣佈退位。經過一段過渡期後,他於1951年7月正式退位,由其子博杜安繼位。

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