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康格里夫爵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代准男爵,威廉·康格里夫爵士
出生(1772-05-20)1772年5月20日
 大不列顛王國肯特郡
逝世1828年5月16日(1828歲—05—16)(55歲)
 法蘭西王國圖盧茲
國籍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母校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發明家工程師政治家

第二代准男爵,威廉·康格里夫爵士KCH FRS(英語:Sir William Congreve, 2nd Baronet)是一位英國發明家火箭炮先驅,因其開發和部署了康格里夫火箭(Congreve rocket)而聞名,他也是一名保守黨議員

簡歷

1772年5月20日,康格里夫出生在英格蘭肯特郡,是皇家兵工廠實驗室主計長,第一代從男爵,威廉·康格里夫爵士的兒子。他曾先後就讀於哈克尼區(Hackney)紐康姆學校(Newcome's school)、肯特郡伍爾弗漢普頓文法學校(Wolverhampton Grammar School)和辛格威爾學校(Singlewell School),後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主修法律,1793年和1796年分別獲得文(科)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1]。1814年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二代准男爵。

1803年,他加入倫敦志願兵,成為一名威斯敏斯特輕騎兵,並在倫敦創辦了一份符合皇室標準和政審要求,保守、親政府和反科貝特派的評論性報紙,然而,在1804年遭受了一次破壞性的誹謗訴訟後,他退出報業轉而致力於各種發明創造。許多年前,陸軍中將托馬斯·德薩吉利埃(Thomas Desaguliers)曾在伍爾維奇(Woolwich)皇家實驗室做過幾次不成功的試驗,1804年起,康格里夫自費在伍爾維奇開始了火箭試驗[2]

1811年,康格里夫被授予漢諾威陸軍炮兵榮譽中校軍銜,常被稱為「康格里夫上校」,後來晉升為該部隊少將[2]。當年3月,他入選為皇家學會會員[3]。1813年萊比錫戰役後被授予聖佐治勳章(Order of St. George),1816年被授予皇家圭爾夫勳章[4];1821年被瑞典國王授予索德勳章(Order of the Sword)[4]

他與當時的攝政王子喬治四世私交極好,在1811年喬治四世還是王儲時,就在宮中擔任他的侍從官。1820年喬治繼位後,非常支持康格里夫的火箭項目[2]

1812年初,他提出要參加利物浦市議員競選,但因缺少支持而在投票前退出,1812年他被提名為加頓口袋選區保守黨議員,當年順利進入議會。但在接下來的1814年選舉中,敗給了選區馬克·伍德(Mark Wood)爵士的兒子[2]。1818年,他又重新當選為普利茅斯議員,並一直到去世[4]

在與情婦生育了二位非婚生子後,他於1824年12月在普魯士韋塞爾娶了亨利·尼斯比特·麥克沃伊(Henry Nisbett McEvoy)的遺孀,年輕的葡萄牙婦女伊莎貝拉·卡瓦略(或夏洛特),他倆共生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4]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又重返商界,成為公平貸款銀行(Equitable Loan Bank)主席、阿里格那鐵礦和煤炭公司、帕拉斯保險公司和秘魯礦業公司董事。1826年在發生一起與阿里格那公司有關的重大詐騙案後,開始了對他的起訴。他被迫逃往法國,並罹患重病。他被缺席審判,就在他去世前,大法官最終裁定,該交易有「明顯的欺詐」,旨在使康格里夫和其他人獲取非法利益[4]

1828年5月16日,他在法國圖盧茲去世,終年55歲,死後被安葬在貝亞恩路(Chemin du Béarnais)新教徒和猶太教徒公墓[5]

發明

康格里夫火箭

康格里夫火箭的尖頭,展出在巴黎海軍博物館。
來自康格里夫原著中的康格里夫火箭

邁索爾恩火箭(Mysorean rockets)是第一種成功開發的軍用制火箭,18世紀邁索爾王國統治者海德爾·阿里和他的兒子蒂普蘇丹在開始於1780年伯利魯爾(Pollilur)戰役的盎格魯-邁索爾戰爭中,曾用來對抗不列顛東印度公司[6]

在1792年和1799年的斯赫里朗格阿帕特塔納戰役中,這些火箭被用來對付英國人[7]

1789年蒙羅之書中提到的印度火箭[8],最終導致皇家兵工廠於1801年開始了軍用火箭的研發計劃。幾枚從邁索爾收繳來的火箭被送往了英國分析。威廉·康格里夫主要承擔這些開發工作,他在伍爾維奇皇家兵工廠實驗室設立一個研究和開發計劃。研發完成後,這些火箭在更北面靠近埃塞克斯郡沃爾瑟姆修道院的工廠中進行大批量生產。他曾說:「英軍在塞林伽巴丹所遭受的敵方火箭比炮彈或其它武器還多」[9]。「至少在一個戰例中」,一位目擊者告訴康格里夫,「一枚火箭造成英軍三人死亡,多人重傷」[10]

有人認為康格里夫可能就是1803年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羅伯特·埃米特叛亂中,改制英軍火藥火箭彈的原型人物[11],但鑑於英國最早接觸印度火箭是在1780年,這似乎不太可能發生,而大量未使用的火箭及生產設備落入英國手中也是在盎格魯-邁索爾戰爭結束後的1799年—即埃米特火箭的4年前。

1805年,康格里夫在皇家兵工廠首次展出了固體燃料火箭,他認為他的發明在當年和次年英國皇家海軍二次突襲布洛涅法國艦隊的行動中表現相當成功。1807年,康格里夫和軍械部16名文職人員觀摩了對哥本哈根的轟炸,其間300枚火箭彈使該城陷入一片火海[12]

康格里夫火箭成功地用於拿破崙戰爭後半期,為1813年萊比錫戰役中最著名武器。在1812年戰爭美國國歌中「火箭紅色的閃光」正是描述麥克亨利堡(Fort McHenry)戰鬥中雙方激烈的交火場面。1814年1月,皇家炮兵將裝備有各式火箭的部隊整編成皇家騎兵炮兵中兩支火箭部隊。直到19世紀50年代,他們都被保留在英國軍隊中。為慶祝1814年的和平和1821年喬治四世的加冕,康格里夫在倫敦舉辦了二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焰火表演。

其他發明

康格里夫永動機原理圖

除了火箭,康格里夫還是一位多產的(如果成功的話)發明家[13]。曾先後發明了槍炮後座支架計時引信、火箭降落傘附件、液壓氣動船閘(安裝在倫敦北的卡姆登區船閘[14])及水門(1813年)、一種永動機和一項在德國廣泛使用的彩印術(1821年)、一種新型蒸汽機和新式排法(曾應用於皇家實驗室)。他還取得過一系列的專利,如一種通過沿之字斜面滾動的來計時的時鐘建築物金屬鑲嵌、防偽鈔票、火箭捕法並改進了火藥、鉛板、煙火瓦斯表的製造技術。1814年,康格里夫被任命伍爾維奇皇家實驗室主計官,一直到去世(他的父親威廉·康格里夫爵士也曾擔任過這一職務)。

康格里夫不成功的永動機方案涉及一圈通過毛細現象作用使一側含水量較另一側更高的循環帶。他採用的流體虹吸現象違背了決不能高於自身水平而產生持續上升和溢出效應的規律。該裝置為一個頂點安裝在轉輪軸上的三角架,支架上環繞着一圈海綿塊,海綿之上再蒙上一圈更的鏈條板,然後整體浸入靜止的中。按照他的想法,毛細作用使海綿含水量增加,而位於其它部分的海綿並不如此,因為重量會把水擠出來。因此,左側部分將比另一側更重,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如果重量相同,就會有平衡,重鏈條也是一樣的」。因此,它的額外重量會使鏈條朝着箭頭方向移動,而且這種運動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康格里夫算出他的永動機能產生相當大的動力。但是,唉!雖然這是一個聰明的設計,但它根本就不工作。

出版物

1804年,康格里夫發表了《簡要介紹火箭系統的起源及進展情況》,該書於1807年出版,1814年,康格里夫發表了《火箭系統詳情》;1827年在倫敦出版了《康格里夫火箭系統》;其他出版物有:《淺談海軍炮兵裝備》(1812年)、《液壓氣動船閘說明》(1815)、《蒸汽機新原理》(1819年)和《貨幣體系》(1819年)。

另請參閱

備註

  1. ^ Venn recorded these educational details for a William Congreve, but without identifying him with his illustrious contemporary namesake", the inventor. Congreve, William (CNGV788W). A Cambridge Alumni Databas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 ^ 2.0 2.1 2.2 2.3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Volume 1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941. ISBN 0-19-861362-8. Article by Roger T. Stearn.
  3. ^ Library and Archive Catalogue. Royal Society. [23 December 2010].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4.3 4.4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Volume 12. : 942. 
  5. ^ 存档副本.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6. ^ Tipu's missile launch pad in shambles. The Hindu (Karnataka, India). 23 June 2005 [16 Dec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1). 
  7. ^ Frederick C. Durant III; Stephen Oliver Fought; John F. Guilmartin, Jr. Rocket and missile syste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 Dec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8). 
  8. ^ Baker D (1978) The Rocket, New Cavendish Books, London
  9. ^ Von Braun W, Ordway III F. I. History of rocketry and space travel, Nelson
  10. ^ Ley E (1958). Rockets, missiles, and space travel, Chapman & Hall, London
  11. ^ Patrick M. Geoghegan(2003) Robert Emmet: a life, p.107,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Canada
  12. ^ The First Golden Age of Rocketry, p21
  13. ^ He registered 18 patents, of which 2 were for rockets
  14. ^ Sir William Congreve's Hydro-pneumatic Lock. The New Monthly Magazine. 1 August 1815, 4 (19): 116–120. 

參考資料

  •  Chisholm, Hugh (編). 《威廉·康格里夫》.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6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39–940. 1911. 
  • James Earle 《英國首位火箭人威廉·康格里夫爵士1772年–1828年的生活、時代和秘密戰爭》 (劍橋學者出版, 2010年), 270p., illus. ISBN 1-4438-1770-8
  • Frank H. Winter 《火箭的首個黃金時代》(華盛頓和倫敦: 史密森學會出版社, 1990), 322p., illus. ISBN 0-87474-987-5

外部連結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
前任:
本傑明·布魯姆菲爾德
第一代從男爵,查爾斯·波爾爵士
普利茅斯下議院議員
1818–1828
繼任:
喬治·科伯恩爵士
托馬斯·拜厄姆·馬丁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