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河烽燧群
孔雀河烽燧群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漢至晉 |
編號 | I-132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孔雀河烽燧群是分佈於尉犁縣、庫爾勒市孔雀河沿岸荒漠地帶的漢代烽燧群。
地理信息
烽燧的走向由羅布泊沿孔雀河故道延伸至今庫爾勒附近[1]。烽燧東西長150公里,間距530公里[2]。
歷史文獻
范曄. 后汉书/卷87. 維基文庫. 初開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於是障塞亭燧出長城外數千里。
關於孔雀河烽燧群的建設,漢書記載有:
漢武帝征和四年,桑弘羊奏言:班固. 漢書/卷096下. 維基文庫. 連城而西,以威西國
,然武帝下詔駁斥:班固. 漢書/卷096下. 維基文庫. 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
,後漢昭帝元鳳四年,班固. 漢書/卷096下. 維基文庫. 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議,以杅彌太子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台,輪台與渠犁地皆相連也。
[3]。其中現存在孔雀河故道附近的11做烽燧遺址組成了孔雀河烽燧群。
並且司馬遷. 史記/卷123. 維基文庫. 西至鹽水,往往有亭。
里的「鹽水」的所在地便在今日孔雀河附近,「往往有亭」是指孔雀河沿岸分佈的漢代烽燧[4]。
考察與現狀
羅布泊至渠犁的烽燧前後共發現十五處烽燧遺址,其中十一處為孔雀河烽燧群分別為營盤烽燧、興地1號烽燧、興地2號烽燧、興地3號烽燧、脫西克吐爾烽燧、脫西克吐爾西烽燧、卡勒泰烽燧、沙魯瓦克烽燧、薩其該烽燧、孫基烽燧、亞克倫烽燧 (或稱 「雅庫倫烽燧」)[5]。部分烽燧受到不同程度風蝕導致其倒塌,部分形制呈土墩狀。胡楊木、蘆葦及紅柳枝等作為烽燧土坯層的主要建築材質,少量烽燧為夯土版築,與敦煌漢長城烽燧相同 [4]。
2012年,該烽燧群被列入《國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規劃》[6]。
參考文獻
- ^ 張安福; 田海峰. 环塔里木丝绸之路沿线汉唐时期历史遗存调查.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28 (05): 115–120. doi:10.13880/j.cnki.cn65-1210/c.201405.005.
- ^ 孔雀河烽燧群.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 ^ 林聰舜. 鹽鐵會議的政治義涵新探──霍光的意圖與桑弘羊在處境認知上的盲點. 臺大文史哲學報. 2018, (89): 1–40. doi:10.6258/bcla.201805_(89).1.
- ^ 4.0 4.1 達吾力江·葉爾哈力克. 汉武边塞与西域屯田——轮台、渠犁屯田考古发现初论. 歷史研究. 2018, (06): 154–166.
- ^ 張安福; 胡志磊. 汉唐环塔里木烽燧布局的演变. 史林. 2014, (02): 25–33+189.
- ^ 国家出资3800余万抢救性保护新疆六处古遗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新華社. 2012-08-08 [201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