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戰爭內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帝國戰爭內閣
大英帝國戰爭內閣
Imperial War Cabinet

大英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執行內閣
戰時執行內閣
帝國戰時內閣成員的合照(膠印版)
建立日期1917年3月20日
解散日期1918年9月25日
(名義上保留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組織與人物
國家元首英國 喬治五世
政府首腦
成員總數23人(根據會議而定)
帝國戰爭內閣,1917年

帝國戰爭內閣(英文:Imperial War Cabinet - IWC)或稱大英帝國戰爭內閣,是大英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時協調機構。內閣總共進行了三次會議,第一次在1917年的3月20日至1917年5月2日,第二次在1918年的6月11日至7月下旬,第三次則在1918年的9月20日至25日。帝國戰爭內閣包括了來自加拿大自治領澳大利亞英屬印度紐芬蘭自治領新西蘭南非以及英國(聯合王國)的代表,內閣的成立影響了大英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多方面決策,亦使得帝國的各個自治領的地位相對於大不列顛而言更加平等。帝國戰爭內閣的會晤與1917年及1918年的帝國戰爭會議(帝國會議的一部分)同時舉行。

歷史背景

1887年,第一屆殖民地會議正式開幕,會議由帝國聯邦同盟為促進大英帝國間宗主國與殖民地更親近及現實的關係開啟;會議共有100餘位代表參加,其中大多數為來自自治或仍處於殖民管轄的殖民地非官方觀察員,值得留意的是,英屬印度並未派出代表[1][2]。而後殖民地會議改稱帝國會議,並分別於1894年,1897年,1902年,1907年及1911年召開[3]

大英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曾存在陸軍上的準備不足,僅擁有一支較小的專業陸軍部隊,軍事人員數量約為247,432的常備軍,大衛勞合喬治於1915年被任命為軍需大臣並開始協助戰爭籌備事宜[4][5],而後在1916年9月7日成為英國首相[6]。帝國戰爭內閣的成立之初的目的在於將各個自治領與英屬印度的地位提升至其母國在帝國內的同等地位,以最終建立帝國聯邦[7]

歷史會晤

1916年12月14日,時任聯合王國首相的勞合·喬治通電大英帝國各殖民地與自治領,告知 「你們(即各殖民地及自治領)的首相(Prime Minister,或稱總理)將成為戰爭內閣的成員」[8]揚·史末資(時任南非總理)於1917年3月12日到任[8]羅伯特·萊爾德·博登(時任加拿大總理)秘密啟程並於1917年2月抵達[9],至1917年3月20日,所有自治領及殖民地的首相到任(除時任澳大利亞總理比利·休斯外),第一次帝國戰爭內閣會議召開[8]。勞合·喬治說道,戰爭內閣的成立標誌着「帝國歷史上一個新紀元的開始」,《泰晤士報》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寫到[10]:  

The new world is to redress the balance of the old .... The great European problems which fall to be settled by the verdict of war . . are henceforth problems for Canada and New Zealand and the other Dominions as well as Great Britain .... The War Cabinet which is now meeting is an executive cabinet for the Empire [sic]. It is invested with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secution of the war, including questions of Foreign Policy, of the provisioning of troops and munitions and of war finance. It will settle Imperial policy as to the time of peace.

新世界將要重新恆定舊世界的天平... 歐洲之重大問題將最終以戰爭的形式得以裁決... 而這個問題也將為大不列顛和加拿大、新西蘭以及其他自治領所面對... 當下所會晤的戰爭內閣正是帝國進行戰爭的執行內閣,其將被賦予有關戰爭的全部職責及權利,囊括外交政策、軍隊的兵員、軍需品的供應以及戰爭的財政等事務,以秉承帝國的政策直至和平的降臨。

雖然戰爭內閣將由聯合王國(或大不列顛)的首相親自領導(缺位時將由加拿大總理代行職權),但參加內閣的自治領與殖民地均被平等對待。在1917年3月20日至5月2日期間,戰爭內閣共舉行了14次會議,有關首相(總理)在內閣和同時舉行的帝國戰爭會議(Imperial War Conferences)共同參議。

內閣成員

所屬大英帝國成員國 領導人 職務 參考
 英國 大衛·勞合·喬治 英國首相(1917 – 1918) [11]
喬治·寇松勳爵 上議院領袖
博納·勞 財政大臣下議院領袖
沃爾特·朗 殖民地國務卿 [12]
 加拿大 約翰·道格拉斯·哈曾 漁業,海洋和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部長(1917年) [12] [a]
羅伯特·羅傑斯 公共工程部長(1917) [12] [b]
羅伯特·萊爾德·博登 加拿大總理(1917 – 1918)
喬治·佩利 海外軍事部長(1917) [12]
阿瑟·米恩 內政部長(1918) [13]
詹姆斯·卡爾德 移民部長(1918)
牛頓羅威爾 樞密院主席(1918)
 南非 揚·史末資 南非總理(1917 – 1918) [14]
亨利·伯頓 鐵道部長(1918)
 澳洲 比利·休斯 澳大利亞總理(1917年至1918年) [15]
約瑟夫·庫克 海軍部長(1918)
 新西蘭 威廉·弗格森·梅西 新西蘭總理(1917 – 1918) [16]
約瑟夫·沃德 新西蘭副總理(1917 – 1918)
 紐芬蘭自治領 愛德華·莫里斯 紐芬蘭首相(1917) [17]
威廉·勞埃德 紐芬蘭首相(1918)
 英屬印度 奧斯丁·張伯倫 印度國務卿(1917) [18]
埃德溫·蒙塔古 印度國務卿(1918) [18]
詹姆斯·梅斯頓 阿格拉和烏德聯合省的州長(1917)
甘加·辛格 Bikaner的大君(1917)
Satyendra Prasanna Sinha 孟加拉總督執行理事會成員(1918) [18]

註釋

  1. ^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War Cabinet proper, served in an accompanying and assisting role
  2. ^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War Cabinet proper, served in an accompanying and assisting role

參考文獻

  1. ^ Olson, James S. (編).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European Imperialism. Greenwood Press. 1991: 135–136. ISBN 0-3132-6257-8. 
  2. ^ DK. Queen Elizabeth II and the Royal Family: A Glorious Illustrated History. Penguin. 2015-09-15. ISBN 9781465449122 (英語). 
  3. ^ Colonial and Imperial Conferences |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英語). 
  4. ^ Conrad, Mark. The British Army, 1914. The British Army, 1914. [7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5. ^ Adams 1975,第232–244頁
  6. ^ Wrong 1920,第14–15頁.
  7. ^ The Times of London, pg. 7
  8. ^ 8.0 8.1 8.2 The Imperial Strategist. South African Military History Society. [2018-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9. ^ Cook, Tim. Fighting with Britain, not for it; In a new book on Canada's wartime leaders, historian Tim Cook recounts how Canada's war efforts forced the U.K. to treat it as an equal. The National Post. 28 December 2012. 
  10. ^ Cook, Tim. Fighting with Britain, not for it; In a new book on Canada's wartime leaders, historian Tim Cook recounts how Canada's war efforts forced the U.K. to treat it as an equal. The National Post. 28 December 2012. 
  11. ^ The Imperial War Cabinet, 1 May 1917.. Imperial War Museums.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英語). 
  12. ^ 12.0 12.1 12.2 12.3 Berriedale 1921.
  13. ^ Premiers Reach London; Imperial War Cabinet and Conference Soon to Assemble.. The New York Times. 1918-06-08 [2018-12-0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美國英語). 
  14. ^ The Imperial Strategist. South African Military History Society. [2018-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15. ^ Copies of cabl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the visit of the Prime Minister (William Morris Hughes) to London, 1918.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2018-12-08]. 
  16. ^ Helena. Ties of empire: Imperial War Cabinet. teara.govt.nz. [2018-12-08] (英語). [失效連結]
  17. ^ Edward Patrick Morris, 1st Baron Morris.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2018-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18. ^ 18.0 18.1 18.2 Palmer 1934.

參考資料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