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底層形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底層形式(英語:underlying form),亦稱底層表現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指的是在音位學詞法音位學研究中,單詞語素在任何語音學規則生效之前假定具有的抽象形式。[1][2] 底層形式的概念是生成文法的中心。[3] 相反,表層形式表層表現surface representation)指的是單詞語素實際的語音學表現。

如果幾個語音學規則作用在一個單詞上,這些規則的作用過程可能毫無關聯,也可能會互相影響(饋給榨取)。儘管有許多同位異音現象,語素的底層形式在各種形式下都不發生改變,除非有異干互補發生。

例子

在許多情況下,底層形式都是以音位形式存在。例如,美式英語的許多種變體中,音位 /t/ 表面上可能實現為無聲除阻[t̚]閃音 [ɾ],取決於上下文:[wɛt] wet[ˈwɛɾɚ] wetter。(不過語素wet 的底層形式沒有變:音位形式 /wɛt/

語音學規則可能會改變音位,此時使用豎線 ("|") 或雙斜槓來將底層形式與實際實現區分開來。例如,單詞 "cats" 的表層形式為 /kæts/。假定英語的複數後綴的底層形式讀作 [z],那麼 "cats" 的底層形式就是 //kætz//。(此處[z]讀作[s]是因為清輔音後的清化過程)

連音,如漢語中的變調,是一個改變底層形式實際實現的例子。

另見

參考資料

  1. ^ Bromberger, Sylvain; Morris Halle. Donald M. Borchert , 編. Phonology 2nd.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6: 551–553. 
  2. ^ O'Grady, William; John Archibald.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Boston: Bedord/St. Martin's. 2005: 92. 
  3. ^ Crystal, David. underlying (adj.). Hoboken: Wiley. 2009: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