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扎什城,也記作札什城,清代雍正年間在西藏拉薩北郊興建的一個城鎮,已不復存在。扎什城最初為駐藏清軍的屯駐地,後來又陸續在城內外修建了駐藏大臣衙門、關帝廟、萬壽寺、武備學堂、造幣廠等設施和機構,一度成為駐藏官員、軍隊和商民的聚集之所。

興建

清朝早在康熙年間就曾在西藏拉薩駐軍,其後根據現實需求多有增減。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決定在西藏留兵五百,其餘全部內撤。此後,清軍在西藏常駐五百官兵,三年一次輪換成為慣例。雍正十一年(1733年),經雍正皇帝准奏,在拉薩城北色拉寺東側與大昭寺之間的扎什平原為留守清軍新建一座兵營。扎什曾是和碩特汗廷閱兵之處,也是1717年準噶爾部佔領拉薩時的駐紮地,地勢寬闊平坦,毗鄰水源,遠離農田,非常適合駐兵。清朝在康熙年間平定西藏後,清軍也曾駐紮於扎什。[1]

正式興建之前,駐藏大臣青保奉上諭會同當時主持藏內政務的頗羅鼐貝勒對扎什平原進行考察,並最終確定其為兵營位置。雍正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733年7月29日),扎什兵營正式開始興建,九月初四(10月11日),官兵入駐,前後耗時近四個月。根據青保的奏報,新建之初的扎什城方圓二百丈,設有南、東、西三門,每門有一個階梯;城牆用石頭砌成,基底寬一丈,上寬五尺,牆基高一丈三尺,垛牆高三尺,共高一丈六尺。城內建有各類官兵住房、米倉、火藥炮彈等物庫等,共計341間,其中21間為原有舊房,其餘均為增蓋房。[1]

城內設施

扎什城建成後,陸續在城內興建了駐藏大臣衙門、關帝廟、三光廟、蕭曹廟、丹達廟、呂祖殿、財神廟、龍王廟、萬壽寺及轎班住房等[2]

萬壽寺屬於漢傳佛教寺廟。扎什城關帝廟建成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時駐藏大臣和琳親撰《關帝廟碑》文,感謝關帝的「神佑」,並祈祝關帝保佑西藏的平安,至1980年代,該碑仍存於大昭寺院內。扎什拉康(扎什廟)位於駐藏大臣衙門東邊(今拉薩市扎細居委會轄區內),是18世紀末期駐藏官兵為清高宗乾隆皇帝和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薦福祛災而建。根據文物工作者調查,寺內主要神祇為內地神像,大門內右邊是一尊土地神,左邊的查細拉姆(扎什女神)乃是內地的雞腳神。此廟在近代「供養有等身高的關雲長塑像和查喜女神索吉布赤。據說清朝時候每年夏季把關雲長的塑像請在轎子中,文武官員騎馬列隊,還有一部分人穿着古裝衣服陪同轎子轉八廓街[3][4]

荒廢

1911年,西藏噶廈政府驅逐駐藏川軍,扎什城被藏人攻陷後焚毀。

參考

  1. ^ 1.0 1.1 馮智. 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历史考略.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21 (1): 37–42. 
  2. ^ 王川; 楊永明. 近代拉萨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33 (1): 110–115. 
  3. ^ 甲日巴・洛桑朗傑. 老城史话. 拉薩: 拉薩市政協文史民族宗教法制委員會出版: 50. 2005. 
  4. ^ 拉萨古城形成发展历史综述.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2018-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