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騰·哈格斯特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托斯騰·哈格斯特朗
原文名Torsten Hägerstrand
出生(1916-10-11)1916年10月11日
瑞典穆海達英語Moheda
逝世2004年5月4日(2004歲—05—04)(87歲)
瑞典隆德
國籍瑞典
公民權瑞典
母校隆德大學
知名於時間地理學
人口遷徙
文化擴散
獎項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成就獎
維多利亞勳章(1979)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理學
機構隆德大學

托斯騰·哈格斯特朗瑞典語Torsten Hägerstrand,1916年10月11日—2004年5月3日)是一名瑞典地理學家。他以移民文化傳播時間地理學方面的成就而聞名。

哈格斯特朗是瑞典本地人,是隆德大學地理學教授(退休後是是名譽教授),並於1953年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是關於文化傳播。其研究幫助瑞典,特別是隆德,成為文化地理學創新工作的主要中心。[1]他還通過他的學生影響了瑞典的空間規劃實踐。[2]

早期生活

哈格斯特朗的父親是一所偏遠小學的老師,一家人住在學校里。哈格斯特朗回憶說,他的早期教育是基於瑞士教育家約翰·裴斯泰洛齊的教學理念。哈格斯特朗的幾個學生推測,他的整體觀和遠見卓識源於他早年的教育:[3]

他在家中,家裏按照當時介紹的裴斯泰洛齊傳統,教他當地地理、歷史和民間傳說。製圖學、地質學、植物學和農學都是更整體地理解空間區域內過程中相互關聯的部分。首先,孩子們了解他們周圍的環境(例如教室和農場),然後了解村莊,再逐漸了解整個地區。作為哈格斯特朗的學生,我很容易認識到這一傳統的一部分,它後來成為我們今天所說的「一體視角」。[2]

學術生涯

哈格斯特朗於1937年進入隆德大學。他在1953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作為空間過程的創新擴散》(Innovation Diffusion as a Spatial Process)因在人口發展中創造性地使用蒙特卡羅模擬而聞名。[4]它展示了如何在個體的空間尺度以及大型空間集合體上使用空間過程的動態增量模擬。四十年後,地理學家Andrew Cliff評論了哈格斯特朗方法的遠見:「須知本書所依據的大部分研究都可以追溯到幾乎沒有電腦的時代,更不用說為地理學家所用了,如今重度依賴算力的模擬法在當時就已被想到,實屬非凡。」[5]

哈格斯特朗的研究有賴於隆德大學的發展,特別是瑞典第一台電腦之一Siffermaskinen i Lund(SMIL)的建立。[6]哈格斯特朗指出,瑞典電腦科學家Carl-Erik Fröberg是哈格斯特朗的「中學以來的同學」[6],在Fröberg等瑞典青年科學家前往美國的一次旅行之後,他向哈格斯特朗介紹了蒙特卡羅方法,該方法確定了其博士論文的思路。是次旅行是由瑞典政府資助,瑞典希望藉此建造自己的電腦的項目。[6]

196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區域科學協會歐洲大會上,他作了題為《區域科學中的人呢?》(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的報告。[7]會議報告的論文於1970年正式發表,成為時間地理學的開山之作。論文提出了兩個概念:

  • 需要研究個體以了解社會和群體實踐。當前,現代文化地理學家通常基於個體來研究日常實踐,以了解更大尺度的格局。僅關注群體的研究會將現實視為同質,導致掩蓋真相。
  • 空間和時間在過往研究中未能很好地同時予以考慮。從歷史上看,社會科學家認為時間和空間特徵相關,但將其作為外部因素處理。哈格斯特朗早期關於創新擴散的研究(研究新技術的地理傳播)使他意識到,兩者雖然分開,但並非相互獨立;二者之間有法國理論家亨利·列斐伏爾所說的辯證關係。

遺產

哈格斯特朗最初的工作主要是定量的,這點很重要,因為當他在1942年發表他的第一篇論文時,地理學還是一個高度描述性的學科。[8]在1950年代,他是為統計原始數據進行地址編碼的先驅。[9]他設計了一些模型和統計技術,例如時空立方體和時空稜柱,在之後的地理資訊系統開發中,這些技術對運動數據的處理和可視化至關重要。[10]他的作品啟發了Allan Pred和Nigel Thrift等人,他們幫助將這些技術帶到了英語世界。[11]

哈格斯特朗的工作幫助將人文主義思想引入了地理學,從而促進了批判地理學的發展。[12]雖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定量的,但哈格斯特朗的後期作品更加關注思想體現和情感的概念。[13]儘管如此,他的方法還是受到了女性主義地理學英語Feminist geography吉莉恩·羅斯英語Gillian Rose的批評,她聲稱這種模型展示了一種男性氣質的、錯誤的世界觀。[14]不過,後來的地理學家也試圖將時間地理學與女性主義地理學的定性研究和情感現象學結合起來。[15]

哈格斯特朗的研究繼續成為非表徵理論英語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基礎的一部分,新一代社會科學家[16]和生物學家[17]對他的工作進行了重新評價,這意味着他至今仍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思想家。2005年,Nigel Thrift總結了哈格斯特朗的時間地理學對當代社會科學的五個貢獻:

首先,它提供了一種具象性的感覺,一種「它在那裏」(thereness)的力量,而且其實現方式——視覺表達——至今仍是極少數社會理論家的專利。所有這些錯綜複雜的圖表,部分是對事件進行的語用學,這個主題,例如在德勒茲等作者的作品中,現已成為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時尚,但在哈格斯特朗工作時,往往僅限於哲學領域,只有社會互動論者和民族方法學家的是例外,但他們中除了相對較小的愛好者圈子之外,對此的理解非常片面。其次,哈格斯特朗的作品是對涂爾幹的「空間和時間是既源自社會,又施加在社會上的社會範疇、社會集體表徵」這一思想的攻擊。[……]時間地理學強調,人類行為受到物理制約,制約構建起更大的機會網絡,各機會之間相互競爭從而控制局面的發展,這使得超越社會建構主義成為可能。[……]第三,也是直接相關的一點,那些時間地理學圖表也有其他貢獻。它們從根本上減少了人類與其他物體之間的區別。它們提供了一種世界呈現方式的中立性,甚至是描述方式的民主性。[……]第四,哈格斯特朗的作品支持一種地理倫理,它以明智利用空間和時間為中心。儘管哈格斯特朗常以經濟隱喻來描述使用空間和時間的智慧,但我相信他表達的是更廣泛、更包羅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是值得牢牢把握的,是一種基本維度的民主氣質,是使用空間和時間的歡宴。第五,哈格斯特朗提供了一種可以以不同方式記錄世界的語言。也許看待哈格斯特朗作品的一種方式是視之為用一種許多人都能理解的語言說「你好」:繪畫是一種視覺世界語[18]

榮譽

哈格斯特朗獲得了卑爾根大學、挪威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挪威科技大學布里斯托大學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俄亥俄州立大學榮譽學位附帶的表彰指出,「他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開展的創新傳播工作,繼續被引用為衡量當下研究的標準」,並且「這位傑出的個人......啟發了世界各地的一代學者。」

他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文學院英語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Letters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挪威科學與文學院芬蘭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的成員,是英國國家學術院的通訊院士、法國地理學會會員。他也是歐洲科學院的創始成員之一。

1968年,哈格斯特朗教授獲得了美國地理學協會的Charles P. Daly獎章,並於1968年獲得了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1979年,他獲得了皇家地理學會頒發的維多利亞獎章

1992 年,托斯騰·哈格斯特朗獲得了地理學的最高獎項: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

主要著作

參見

參考文獻

  1. ^ Buttimer & Mels 2006
  2. ^ 2.0 2.1 Öberg 2005
  3. ^ Öberg 2005; Pred 2005
  4. ^ Hägerstrand 1967a; Morrill 2005; Lenntorp 2008
  5. ^ Cliff, Pred & Hägerstrand 1992
  6. ^ 6.0 6.1 6.2 Brauer & Dymitrow 2017
  7. ^ Hägerstrand 1970
  8. ^ Hubbard et al. 2002
  9. ^ Aase 2004
  10. ^ For example: Miller 1991; Kwan 2004; Kraak 2008; Yu & Shaw 2008; Wilson 2008; Kenett & Portugali 2012; Long & Nelson 2012
  11. ^ Thrift 1977; Pred 1977; Pred 1981
  12. ^ Christiaan van Paassen,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from Vidal to Hägerstrand, in Pred 1981
  13. ^ Hägerstrand 1983; Hubbard et al. 2002
  14. ^ Rose 1993
  15. ^ For example: Kwan 2002; Kwan 2007; Kwan & Ding 2008; McQuoid & Dijst 2012; Scholten, Friberg & Sandén 2012
  16. ^ For example: Ellegård & de Pater 1999; May & Thrift 2001; Latham 2003; Schwanen & Kwan 2009; Ellegård & Palm 2011; Ingold 2011
  17. ^ For example: Baer & Butler 2000; Huettmann & Cushman 2009; Downs, Horner & Tucker 2011
  18. ^ Thrift 2005

文獻來源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