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月山

座標36°33′50″N 100°59′35″E / 36.56389°N 100.99306°E / 36.56389; 100.9930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月山唐蕃古道,遠處的是文成公主的雕像。

日月山藏語ཉི་མ་ཟླ་བ་ལ威利轉寫nyi ma zla wa la),古稱赤嶺,位於中國青海省東部湟源縣西南40公里的日月藏族鄉,屬祁連山脈,為湟源縣、共和縣的交界處,且是青海省內流水系(倒淌河青海湖)與外流水系(黃河及支流湟水)分水嶺,以及農、牧區的天然分界線。[1] 此山口海拔3,399米(11,152英尺),將青海湖內陸盆地與黃河支流湟水河流域分開。倒淌河從山口向西流入青海湖。 此山口將青海省分為西部的游牧區和東部的農業區[2]

目前,中國214國道穿過該山口,沿着古代貿易路線進入藏區[3]

日月山作為中國青海省一個重要的地理節點,它是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又是青海省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分界線,還是歷史上絲綢之路南路、唐蕃古道 、羌中道等道路的必經之地和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場所。

822年唐朝長慶2年、吐蕃彝泰8年)締結的唐朝吐蕃和平條約中,在此地區劃定了兩國邊界,在兩國首都(長安拉薩)並在該地區設立了一塊刻有條約文本的石碑唐蕃會盟碑

名稱由來

唐代以前的日月山不叫日月山,叫做赤嶺,遠看如噴火,近看如染血,因遠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無毛」而得名。這座海拔僅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因其太小而不值一提。她在群山環繞中透出一個隘口,讓牧區民族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成為中原通向西南地區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交馬赤嶺」,中原和吐蕃封建王國的使者必須在此換乘對方的馬方可踏入異域土地。

傳說

尼瑪達瓦拉山口(The Nyima Dawa La pass)因其與唐朝漢族文成公主的聯繫而聞名,是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途經之地,當時她正在與吐蕃國王松贊乾布結婚的前往吐蕃路途上。 據說她曾在這裏照過一面帶有日月圖案設計的魔鏡「日月寶鏡」,這面日月寶鏡本來是要向她展示她在首都長安的家人。 她只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絕望地把鏡子砸碎了。 倒淌河從東向西流淌,在這一地區是罕見的,據說它的發源地是公主思鄉的眼淚。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左右,這裏都會舉辦傳統花兒會歌會。 在山口上新建了兩座小型混凝土寺廟,現代壁畫展示了皇室夫婦和游牧生活場景[4]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日月山:宝镜传说.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4). 
  2. ^ Lahtinen, Anja. Maximis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Tibetans of Qinghai Province, China. Cao, Huahua (編). Ethnic Minor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sia: Reality and Challenges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22. 
  3. ^ Dorje (1999), pp. 535-536.
  4. ^ Dorje (1999), p. 536.

引用

  • Dorje, Gyurme. (1999). Footprint Tibet Handbook with Bhutan. (2nd Ed.) Footprint Handbooks, Bath, England. ISBN 0-8442-2190-2.

36°33′50″N 100°59′35″E / 36.56389°N 100.99306°E / 36.56389; 100.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