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鈉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月球鈉尾指的是月亮有一條原子構成的「尾巴」,但由於太微弱,不能被人眼觀察到。它長達數十萬公里,由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在1998年觀測獅子座流星雨時發現。由於受到光子刺激引起的解吸作用、太陽風的濺射以及流星體的撞擊,月球不斷釋放出鈉原子微粒,並在其表面形成細小的塵埃[1]。太陽的輻射壓使鈉原子沿太陽的反方向加速,形成一條遠離太陽的細長尾巴[2]

流星體對月球的日常影響使後者的表面產生了一條恆定的「尾巴」,而1998年的獅子座流星雨強化了這一效果。它增加了被月球釋放出的鈉原子的數量,使月球鈉尾的質量暫時增加了三倍,從而使它比以往更容易在地球觀測到[3]

參考文獻

  1. ^ Science Direct. "The Sodium Tail of the Mo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cember 1, 2009.
  2. ^ "Moon's tail spott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1999-06-09. Retrieved 2009-11-15.
  3. ^ "Astronomers discover that moon has long, comet-like tai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1999-06-07. Retrieved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