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6月13日) |
博茨瓦納共和國
| |
---|---|
格言:"Pula"(札那語) 「《降水》」 | |
國歌:《保佑這高尚的土地》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嘉柏隆里 |
官方語言 | 英語、札那語 |
族群 | 98%茨瓦納人 |
宗教 | 基督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議會制[註 2]憲政共和國 |
領導人 | |
• 總統 | 杜馬·博科 |
• 副總統 | 賽勒爾·佐格瓦尼 |
成立 | |
• 脫離英國獨立 | 1966年9月30日 |
面積 | |
• 總計 | 581,730平方公里(第46名) |
• 水域率 | 2.58% |
人口 | |
• 2023年估計 | 2,417,596(CIA 2022年估計)[1] 2,359,609(2022年人口普查)[2](第145名) |
• 密度 | 4.1/平方公里(第191名) |
GDP(PPP) | 2024年估計 |
• 總計 | 546.47億美元[3](第124名) |
• 人均 | 20,158美元[3](第83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4年估計 |
• 總計 | 219億美元[3](第122名) |
• 人均 | 7,859美元[3] |
貨幣 | 普拉(1美元≈10.04普拉)(BWP) |
時區 | UTC+2(中非時間)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267 |
ISO 3166碼 | BWA |
家用電源電壓 | 231 V |
家用插座標準 | D、G、M |
家用電源頻率 | 50 Hz |
中央銀行 | 博茨瓦納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728[5](第94名) |
堅尼系數 | 53.3[6] |
地理最高點 | 措迪洛山(海拔1,400米) |
互聯網頂級域 | .bw |
網站 gov |
「Botswana」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博茨瓦納 |
臺灣 | 波札那 |
港澳 | 博茨瓦納 |
星馬 | 博茨瓦納 |
博茨瓦納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Botswana;札那語:Lefatshe la Botswana),通稱博茨瓦納(Botswana),是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全國國境皆為乾燥的台地地形,卡拉哈里沙漠佔據了該國大約70%的領土。博茨瓦納南鄰南非,西邊為納米比亞,東北與津巴布韋接壤,其國土北端只有在維多利亞瀑布附近與贊比亞接壤,它通過卡宗古拉大橋與贊比亞在贊比西河邊界相連接。1966年脫離英國獨立後沒有太多動亂變動,保留了殖民時期的政治、金融體系,鑽石開採業相較於非洲其他地區也是投資環境較佳的國家;另外博茨瓦納以擁有強大的個人自由而著稱,在新聞自由和個人財產權都有顯著優勢[7],有助於外國投資及國際交流。
博茨瓦納人口略高於241萬[8],大約11.6%的人口生活在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嘉柏隆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總部即位於此城境內。它曾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末人均GDP僅為70美元。此後,它發展在成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9]。
博茨瓦納的首都為嘉柏隆里,人口約24.6萬(2022年),是一位於南邊國界上的城市,19世紀末時因為附近的礦業開採而興起。
此處有現代人類居住的歷史可追溯至20萬年前。茨瓦納族主要是班圖語部落的後裔,他們在公元600年左右從非洲向南遷移到現代博茨瓦納,作為農民和牧民生活在部落飛地。1885年,英國人對該地區進行殖民統治,並宣佈該地區為其保護國,名稱為貝專納。隨着去殖民化運動的發展,貝專納於1966年9月30日獨立為一個國家並加入英聯邦,並開始使用現在的國名。[10]自此,它一直是一個代議制共和國,擁有連續不間斷的民主選舉記錄和至少自1998年以來非洲最低的腐敗排名記錄。
歷史
學者考證到公元三世紀至公元六世紀,班圖人在波扎那定居。13-14世紀,茨瓦納人由北方遷居於此。
在1885年時,英國殖民該地建立了「貝專納保護國」,使其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份。
1966年9月30日脫離英國宣告獨立,改名為博茨瓦納共和國,實施民主化政治,積極的社會政策與豐富的礦藏(尤其是鑽石礦,佔該國輸出利潤的八成)帶來的財富讓博茨瓦納擁有非洲大部分地區難得一見的開發水準。除此之外,由於該國積極地與國際社會合作,在國內建立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的大面積國家公園,而使得觀光業有機會逐漸在該國成長興盛。
政府
博茨瓦納是非洲大陸最古老的民主國家。博茨瓦納憲法是法治,保護博茨瓦納公民並代表其權利。博茨瓦納的政治是在一個多黨制的民主共和國框架內進行的,博茨瓦納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並由博茨瓦納議會選舉並向議會負責。行政權由政府行使。博茨瓦納政府和議會都擁有立法權。最近一次選舉是第十二屆,於2024年10月30日舉行。自宣佈獨立以來,該政黨系統一直由博茨瓦納民主黨(BDP)主導,至2024年才被杜馬·博科率領的反對黨聯盟民主變革之傘擊敗,58年來首次失去執政權。
在2021年民主指數中,博茨瓦納在167個國家中排名第30位。根據透明國際的調查,博茨瓦納是非洲腐敗程度最低的國家,與葡萄牙和韓國的排名接近。
司法
博茨瓦納司法機關獨立於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
它由當地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的典型法院系統組成。 高等法院是具有最高原始管轄權的高級記錄法院,可以審理和裁定任何法律規定的刑事,民事或憲法案件。 上訴法院可以審理上訴。 高等法院院長是首席大法官。
上訴法院是最高法院,也處理高等法院和工業法院的上訴。上訴法院院長是法官庭長。
法官由博茨瓦納總統根據司法服務委員會的建議任命。
首席大法官
- 1968–1971 John Richard Dendy-Young
- 1972–1975 Akinola Aguda
- 1975–1977 George O.L. Dyke
- 1977–1981 Robert John Hayfron-Benjamin
- 1981–1987 O'Brien Quinn
- 1987–1992 Livesey Luke
- 1992–1997 Moleleki Didwell Mokama
- 1997–2010 Julian Mukwesu Nganunu
- 2010–2018 Maruping Dibotelo
關於法律專業,儘管博茨瓦納法律協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但在其律師註冊簿中仍未明確表明某些人口統計資料,例如婦女在法律領域的表現如何。
行政區劃
博茨瓦納分為10個行政區(districts)[11]:
區下再設28個分區(subdistricts)。
重要城鎮
排名 | 名稱 | 區 | 人口 | 排名 | 名稱 | 區 | 人口 | ||
---|---|---|---|---|---|---|---|---|---|
嘉柏隆里 弗朗西斯敦 |
1 | 嘉柏隆里 | 東南區 | 246,325 | 11 | 卡內 | 南部區 | 48,028 | |
2 | 弗朗西斯敦 | 東北區 | 103,417 | 12 | 塞萊比-皮奎 | 中部區 | 42,488 | ||
3 | 莫戈迪沙內 | 奎嫩區 | 88,006 | 13 | 萊特拉卡內 | 中部區 | 36,338 | ||
4 | 馬翁 | 西北區 | 84,993 | 14 | 拉莫茨瓦 | 東南區 | 33,271 | ||
5 | 莫萊波洛萊 | 奎嫩區 | 74,674 | 15 | 洛巴策 | 東南區 | 29,772 | ||
6 | 塞羅韋 | 中部區 | 55,676 | 16 | 姆莫帕內 | 奎嫩區 | 25,345 | ||
7 | 特洛昆 | 東南區 | 55,508 | 17 | 塔馬哈 | 奎嫩區 | 25,297 | ||
8 | 帕拉佩 | 中部區 | 52,636 | 18 | 莫舒帕 | 南部區 | 23,858 | ||
9 | 莫丘迪 | 卡特倫區 | 50,317 | 19 | 托諾塔 | 中部區 | 23,296 | ||
10 | 馬哈拉佩 | 中部區 | 48,431 | 20 | 博博農 | 中部區 | 21,216 |
地理
博茨瓦納的面積為581,730平方公里(224,607平方英里),是世界第48大國家。它的大小類似於馬達加斯加或法國。它位於南緯17°和27°,東經20°和30°之間。
博茨瓦納地勢大致平坦,擁有起伏高原,一般海拔800-1100米。國土中部和西南部屬喀拉哈里沙漠,覆蓋了博茨瓦納接近七成土地。位於西北方的奧卡萬戈沼澤是世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多草原和鹽沼,馬卡迪卡迪鹽沼面積廣大,盤據博茨瓦納北方。東南部為丘陵。
林波波河流域是整個南部非洲的主要地貌,部分位於博茨瓦納,其支流盆地分別是該國東部的諾特瓦內河、邦瓦皮采河、馬哈拉佩、洛察內河、莫特洛烏采河和沙希河。諾特瓦內河通過嘉柏隆里水壩為首都提供水。喬貝河位於北部,是博茨瓦納與納米比亞贊比西河地區之間的邊界。喬貝河與贊比西河在一個稱為卡宗古拉的地方相遇(意思是一棵小香腸樹,塞比比萬和他的馬科洛洛部落穿過贊比西河進入贊比亞)。
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乾旱草原氣候,西部為沙漠、半沙漠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北部600毫米向西南遞減至200毫米以下。
動植物
博茨瓦納擁有多樣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包括奧卡萬戈三角洲、喀拉哈里沙漠、草原和熱帶草原。熱帶草原上,有黑尾牛羚、亞科羚羊、其他哺乳類和雀鳥等野生動物。
資源
主要礦藏為鑽石,其次為銅鎳、煤、蘇打灰、鉑、金、錳等。已探明的銅鎳礦蘊藏量為4600萬噸,煤蘊藏量170億噸。
生態
博茨瓦納有各種各樣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除了三角洲和沙漠地區,還有草原和熱帶稀樹草原,那裏發現了藍色的牛羚,羚羊以及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博茨瓦納北部地區是瀕臨滅絕的非洲野狗的少數幾大種群之一。位於喬貝區的喬貝國家公園(Chobe National Park)擁有世界上最集中的非洲象。該公園佔地約11,000平方公里(4,247平方英里),可容納約350種鳥類。
喬貝國家公園和莫雷米禁獵區(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其他保護區包括位於甘孜區喀拉哈里沙漠的中央卡拉哈里野生動物保護區; Makgadikgadi Pans國家公園和Nxai Pan國家公園位於Makgadikgadi Pan的中央區。 Mashatu Game Reserve是私有企業:位於博茨瓦納東部的莎舍河和林波波河交匯處。另一個私人擁有的保護區是嘉柏隆里附近的莫科洛迪自然保護區。也有專門的庇護所,例如Khama Rhino庇護所(用於犀牛)和Makgadikgadi庇護所(用於火烈鳥)。他們倆都位於博茨瓦納的中部地區。
環境問題
博茨瓦納面臨着兩個密切相關的主要環境問題,即乾旱和荒漠化。該國四分之三的人類和動物種群因乾旱而依賴地下水。深井鑽井產生的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乾旱的影響。博茨瓦納的地表水很稀少,該國少於5%的農業靠降雨可持續。在其餘95%的地區,飼養牲畜是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該國大約71%的土地用於社區放牧,這是該國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劇的主要原因。
由於畜牧業對博茨瓦納人民有利可圖,因此隨着動物數量的急劇增加,他們繼續開發土地。從1966年到1991年,牲畜的數量從170萬隻增加到550萬隻。同樣,人口也從1971年的57.4萬增加到1995年的150萬,在24年中增長了161%。今天(2020年),該國總人口超過200萬。「博茨瓦納超過50%的家庭擁有牛,這是目前農村收入的最大單一來源。」 「由於積壓和放牧過多,或由於商業產品的收集,牧場退化或荒漠化被認為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乾旱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加劇了土地退化。」
環保主義者報告說,由於放牧牲畜的增加,奧卡萬戈三角洲正在枯竭。奧卡萬戈三角洲是博茨瓦納主要的半森林濕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之一。它是許多動物生存的關鍵生態系統。
林業和牧場資源部已經啟動了一個項目,將南部的加拉加迪,北部的Koneng和Botetti引入本地植被。原生植被的重新引入將導致土地退化。美國政府還與博茨瓦納簽署了一項協議,給予博茨瓦納700萬美元,使博茨瓦納的債務減少830萬美元。美國減少博茨瓦納債務的規定是,博茨瓦納將致力於更廣泛的土地保護。該國2018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9.13 / 10,在172個國家中排名世界第八。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表示,貧困是博茨瓦納對包括土地在內的資源過度開發的一個主要問題。為了幫助改變這一點,開發計劃署參加了在博茨瓦納南部Struizendam社區開始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利用「土著知識和傳統土地管理系統」。運動的領導者應該是社區中的人,以吸引他們,從而增加他們賺錢的機會,從而減少貧困。開發計劃署還指出,政府必須有效執行政策,使人們能夠管理其當地資源,並向政府提供信息以幫助制定政策。
經濟
1966年9月30日脫離英國獨立後正式改名為博茨瓦納,實施民主化政治,積極的社會政策與豐富的礦藏(尤其是鑽石礦,占該國輸出利潤的八成)帶來的財富讓博茨瓦納擁有非洲大部分地區難得一見的開發水平。除此之外,由於該國積極地與國際社會合作,在國內建立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的大面積國家公園,而使得觀光業有機會逐漸在該國成長興盛。
自獨立以來,博茨瓦納的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國家之一。 博茨瓦納已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轉變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50年的1,344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15,015美元。儘管博茨瓦納資源豐富,但良好的制度框架使該國能夠對資源收入進行再投資以產生穩定的未來收入。據一項估計,該國的人均GDP排名第四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民收入,使其生活水平與墨西哥相當。
博茨瓦納貿易和工業部負責在全國範圍內促進業務發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數據,從1966年到1999年,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博茨瓦納具有較高的經濟自由度。儘管2002年和2003年連續出現預算赤字,外債水平可忽略不計,但政府仍保持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它獲得了非洲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並擁有了近兩年半的當前外匯儲備(2005/2006年超過70億美元)。
憲法規定了一個獨立的司法機構,政府在實踐中對此予以尊重。 法律體系足以進行安全的商業交易,儘管嚴重的案件積壓和不斷增長的案件阻止了及時的審判。 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大大提高。 在2014年國際財產權指數中,博茨瓦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僅次於南非。
博茨瓦納雖然通常允許外國人參與其經濟,但為公民保留了一些部門。外國投資的增加在國有企業私有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投資法規是透明的,官僚程序雖然雖然有些緩慢,但仍得到簡化和開放。可以無限制地匯回投資收益,例如利潤和股息,償債,資本收益,知識產權收益,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使用費和服務費。
博茨瓦納從南非進口精鍊石油產品和電力。國內有一些用煤發電的產品。
博茨瓦納的經濟支柱是鑽石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旅遊業。主要出口鑽石、銅鎳礦產品、蘇打灰、牛肉產品、紡織品和汽車配件等;進口汽車及交通設備、機械及電子產品、食品 及飲料、金屬、化工和橡膠製品、燃料和煙草等。[11]
相對於其他非洲國家,博茨瓦納擁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紀錄,並在2013年被國際透明組織列為全非洲最不腐敗的國家,全世界排名第30,甚至高過許多歐洲及亞洲國家[13]。世界經濟論壇評估博茨瓦納為非洲兩個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之一。2004年博茨瓦納再一次被穆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與史丹普公司評估信用為「A」級,而讓博茨瓦納成為非洲信用風險最低的國家,與中歐、東亞及拉丁美洲的國家旗鼓相當。
人口
博茨瓦納人口成長快速,自獨立以來翻了數倍,截止至2023年止,人口計為2,417,596人
年度 | 百萬 |
---|---|
1950 | 0.4 |
2000 | 1.7 |
2020 | 2.4 |
宗教
241萬(2023年)。絕大部分為班圖語系的茨瓦納人(占人口的90%)。全國有8個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納、恩瓦凱策、塔瓦納、卡特拉、萊特、羅龍和特羅夸。恩瓦托族最大,約佔人口的40%。歐洲人和亞洲人約1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語言為札那語和英語。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農村地區部分居民信奉傳統宗教。[11]
教育
博茨瓦納有約20所左右的大學,主要位於其首都嘉柏隆里
- 博茨瓦納大學
- 博茨瓦納會計學院
- 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博茨瓦納校區
- Botho University博托大學
- Botswan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博茨瓦納國際理工大學
- Arthur Portland College亞瑟波特蘭學院
- Texila American University特克西拉美國大學
- Botswana Open University博茨瓦納空中大學
- BA ISAGO University巴伊薩歌大學
- Botswana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博茨瓦納工程科技學院
- Gaborone Technical College嘉柏隆里理工學院
- Gaboron technology college嘉柏隆里科技大學
- Imperial School of Business and Science帝國商業科技學校
- Logan Business College羅根商學院
- ABM UNIVERSITY COLLEGE ABM大學院
- Botswan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博茨瓦納農業資源大學
- Gaboron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w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嘉柏隆法專大學院
- Gaborone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Studies嘉柏隆專業大學
交通
- 鐵路:有博茨瓦納鐵路連結國內城市及南非共和國、有津巴布韋國鐵連接津巴布韋共和國
- 機場:塞雷茨·卡馬爵士國際機場(首都•嘉柏隆里•國際線)、弗朗西斯敦機場(國內線)
醫療衛生
博茨瓦納的醫療保健系統一直在穩步改善和擴展其基礎設施,使其變得更容易獲得。該國作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地位使他們在博茨瓦納大部分人口的全民醫療保健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博茨瓦納241萬居民中的大多數人現在生活在醫療機構的五公里範圍內。博茨瓦納政府強調基本醫療保健,重點放在疾病預防和健康生活上。結果,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一直在穩定下降。該國不斷改善的醫療基礎設施也反映在出生後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上,幾乎所有的新生嬰兒的出生都發生在有保障的醫療機構中。
獲得醫療保健並不能緩解該國對醫療保健的所有擔憂,因為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一樣,博茨瓦納仍在與愛滋病毒/愛滋病和其他傳染病的高發病率作鬥爭。 2013年,大約25%的人口感染了愛滋病毒/愛滋病。博茨瓦納還正在努力解決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率高的問題,這導致了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腹瀉和發育遲緩。
全國約36%(2008年10月)的成年人感染HIV,是全世界感染愛滋病病毒第二高的國家[16],平均每3個小時就有一人死於愛滋病。2013年愛滋病平均感染率為18.5%。目前疾病嚴重威脅着國家的社會經濟安全。
醫療系統
博茨瓦納衛生部負責監督全國醫療保健的品質和分佈。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9年的出生時預期壽命是55歲,此前曾從1990年的64.1歲的峰值下降到2002年的49歲的低點。在博茨瓦納2011年的人口普查之後,目前的預期壽命為54.06歲。
博茨瓦納癌症協會是一個自願的非政府組織。 該協會是國際癌症控制聯盟的成員。 該協會通過提供癌症預防和健康意識計劃,為癌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並為受影響的人提供支持和諮詢,來補充現有服務。
愛滋病毒/愛滋病流行
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地區一樣,愛滋病對該國經濟的影響也很大。由於經常性的預算赤字和醫療服務支出的增加,2002–3年的經濟發展支出減少了10%。博茨瓦納受到愛滋病大流行的嚴重打擊。據估計,2006年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從65歲降至35歲。但是,根據博茨瓦納2011年的人口普查,目前的預期壽命為54.06歲。
據估計,2009年博茨瓦納15-49歲成年人的愛滋病毒/愛滋病患病率為25.4%,2013年為21.9%,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萊索托和斯威士蘭超過了這一水平。這使博茨瓦納在2013年處於世界第三高的流行率,同時「引領了預防和治療計劃的道路」。 2003年,政府開始了一項全面計劃,包括免費或廉價的通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以及旨在阻止該病毒傳播的宣傳運動。 2013年,博茨瓦納有4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在15-19歲的年齡組中,據估計,2013年女性的患病率約為6%,男性為3.5%,而20-24歲年齡組的患病率約為15%,男性為5%。博茨瓦納是聯合國愛滋病小組在2011年《全球計劃》中確定的21個優先國家之一,以消除兒童中的新愛滋病毒感染並保持其母親的生命。從2009年到2013年,該國兒童新感染HIV的人數減少了50%以上。博茨瓦納應對愛滋病毒成功或希望的另一個衡量標準是,2013年感染愛滋病毒的孕婦中不到10%沒有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與之相比相應下降的幅度更大(超過50%)。 39歲以下兒童中新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40在聯合國全球計劃國家中,博茨瓦納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比例最高:成人(15歲以上)約佔75%,兒童約98%。
通過一項全國性的預防母嬰傳播計劃,博茨瓦納將愛滋病毒從受感染母親到孩子的傳播率從大約40%降低到僅4%。在Festus Mogae的領導下,博茨瓦納政府向外界提供了抗擊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幫助,並得到了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默克基金會的早期支持,並共同建立了非洲愛滋病毒/愛滋病綜合夥伴關係(ACHAP)。其他早期合作夥伴包括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博茨瓦納-哈佛愛滋病研究所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茨瓦納-UPenn合作夥伴。根據《 2011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報告》,博茨瓦納已經實現了普及治療(定義為覆蓋率達到80%或更高)。
博茨瓦納愛滋病毒高發的潛在原因包括同時發生性夥伴關係,性交易,跨代性行為,以及大量在外地工作的人, 擁有較多的婚外性行為則進一步影響了健康狀況。
註釋
參考文獻
- ^ 1.0 1.1 《世界概況》上有關Botswana的條目
- ^ 统计 博茨瓦纳 - 人口普查 2022 - 城市、城镇和村庄人口 (PDF). [2023-08-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09).
- ^ 3.0 3.1 3.2 3.3 Botswan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英語).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2-09).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2-09).
- ^ 6.0 6.1 GINI index (World Bank estimate). World Bank. [20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December 2017).
- ^ What it's like to live in a well governed country. BBC.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
- ^ Population, total - Botswana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22-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1).
- ^ Maundeni, Zibani; Mpabanga, Dorothy; Mfundisi, Adam. Consolidating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Southern Africa : Botswana. Africa Portal. 2007-01-01 [2022-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 ^ Bechuanaland was the former name of Botswana - General Knowledge Facts. web.archive.org. 2015-03-23 [2022-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3.
- ^ 11.0 11.1 11.2 博茨瓦纳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7-02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
- ^ POPULATION OF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PD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2022. Gaborone: Statistics Botswana. June 2022 [22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09).
- ^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3. 國際透明組織. [2013-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Berlin Online[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