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泰利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泰利鰺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鰺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鰺科 Carangidae
屬: 鰺屬 Caranx
種:
泰利鰺 C. tille
二名法
Caranx tille
Cuvier, 1833
異名
  • Caranx tile, Cuvier, 1833
  • Caranx cynodon, Bleeker, 1851

泰利鰺學名Caranx tille),又名泰勒鰺甘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鰺屬下的一個種,為熱帶海水魚。

分類及命名

本種首先由Georges Cuvier於1833年根據從印度本地治裏收集的全型標本進行科學描述。[1]他將該物種命名為Caranx tille,其特定的加詞源自當地漁民用本種的稱呼「koton tille」。[2]該物種被獨立重新描述三次,第一次是Pieter Bleeker於1851年作為Caranx cynodon,1904年Henry Weed Fowler第二次作為Caranx semisomnus、最後由Alvin Seale於1910年作為Caranx auriga[3]這些名稱很快被認為是Caranx tille的同義詞,現在被認為是ICZN規則下的無效初級同義詞。

分佈

本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從南非馬達加斯加澳洲斐濟,北起琉球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0-12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橢圓形且側扁,背側輪廓比腹側輪廓更凸,特別是在前面。這種曲率使魚具有明顯的鈍頭和陡峭的鼻子,這是該物種最明顯的識別特徵。[4]背鰭2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0-2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6-18枚,[5]胸鰭呈鐮刀狀,具有發育良好的脂肪眼瞼,而其牙列由外排寬間隔的犬齒和上頜內的絨毛狀內齒帶組成,下頜上有一排寬間隔的錐形牙齒。體色深橄欖綠色的到藍灰色的背面, 腹部銀白色,背部軟條葉橄欖色到黑色,上半部鰓蓋有一個小的黑色斑點,體長可達80公分,體重可達7.2公斤。[6]

生態及經濟利用

主要棲息在沿海珊瑚礁及岩礁區,生活習性不明,目前已知係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但非重要的商業性魚類,通常利用鈎線、魚網等方式捕獲。

參考文獻

  1.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Zoological Catalogue of Australia Vol. 35 (2) Fishes.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 
  2. ^ Cuvier, G.; A. Valenciennes. Histoire naturelle des poissons. F.G. Levrault. 1849: IX, 93. 
  3. ^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Ichthyology. Caranx tille. Catalog of Fishes. CAS. April 2009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4). 
  4. ^ Smith-Vaniz, W. Carangidae. Carpenter, K.E.; Niem, V.H. (編).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 4. Bony fishes part 2 (Mugilidae to Carangidae) (PDF). FAO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y purposes. Rome: FAO. 1999: 2659–2757. ISBN 92-5-104301-9. 
  5. ^ Randall, John Ernest; Roger C. Steene; Gerald R. Allen.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161. ISBN 0-8248-1895-4. 
  6.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09). Caranx tille. FishBase. Version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