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澄江文廟

座標24°40′22.26″N 102°55′7.86″E / 24.6728500°N 102.9188500°E / 24.6728500; 102.918850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澄江文廟古建築群
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玉溪市澄江市
坐標24°40′22.26″N 102°55′7.86″E / 24.6728500°N 102.9188500°E / 24.6728500; 102.9188500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23
認定時間2019年公佈
地圖

澄江文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澄江市老城區人民東路35號,是雲南現存規模較大的文廟之一,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澄江修建文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當時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在任期間,曾大力推廣儒學教育,廣置孔廟。當時的澄江路也在府城(今澄江市右所鎮舊城村)建立了文廟。隆慶年間,因舊城常遭水患,便將府城遷至舞鳳山麓。之後舊城文廟改為玉筍書院,但新府城卻並未建設文廟。[1]直到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為解決澄江、河陽兩級學宮而在新府城建設文廟,屬府制文廟,佔地面積達7120平方米,西與原澄江府署衙並排。由於康熙年間澄江進士趙士麟在京任少宰,故澄江文廟突破一般府城規格,建築規模特別宏大、壯觀,堪稱附近州、縣廟宇之冠,是省內較大的文廟之一。[2]

1939年國立中山大學西遷澄江時,文學院在澄江文廟辦學[3][4]

現狀

澄江文廟是目前澄江市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現存建築由大門、泮池、狀元橋、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組成,文廟中軸線長達143米,整個建築群均建在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上。位於最內的大成殿高16米,五開間,通面闊27.5米,進深19.5米,重檐歇山頂,不用斗拱。大成門建於高0.8米的台基上,長20.5米,進深9米,抬梁式構架,單檐硬山屋頂。櫺星門系土木結構的牌坊,高9.2米,通寬13.1米,分左、中、右3道門。歇山頂。泮池由兩個扇形組成,半徑9.2米,弧長15.9米,周圍砌石欄。泮池上建有三孔石拱橋,也稱狀元橋,長12.4米,寬3.35米,坡度為25°。[5]

文廟建築群規模宏大,梁架結構科學巧妙,古樸而不失莊嚴,特別是保存數量眾多且雕刻精美,寓意祥瑞的石雕更顯珍貴,充分體現了獨特的古代建築藝術和民族民俗風格。2019年被公佈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以「中山大學文學院黨小組舊址」的名義列入雲南省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6]

參考資料

  1. ^ 久经岁月磨砺的澄江文庙. 雲南網. [2021-01-02]. [失效連結]
  2. ^ 澄江文庙古建筑群上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玉溪網. [2021-01-02]. [失效連結]
  3. ^ [云南文庙]澄江文庙的“中大”往事. 文旅頭條. 2017-06-14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4. ^ 梁倩影. 敬意与温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云南寻迹与追忆之行.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2019-05-16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5. ^ 澂江縣史志編纂委員會. 《澄江县志》 (M) 1.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 596頁. ISBN 7-222-03323-8/K·417. 
  6. ^ 雲南省文物局. 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3-06-29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