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琿春—汪清深震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2 Wangqing Earthquake Seismic History

琿春-汪清深震區,又稱東北深震區延邊深震區,是指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的一條呈南北方向延伸的深震地震帶[1]。該地震帶是中國唯一一條深震地震帶,屬於中強地震區,主要發生的事件為孤立型地震[2]。雖然琿春-汪清深震區不屬於中國五大淺源強震地震帶[註 1],但由於研究深震地震帶對於探索地殼上地幔構造以及上地幔地震成因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琿春-汪清深震區也受到了世界範圍上的學者關注[3][4]

構造機制

琿春-汪清深震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發生於本地震帶上的地震深度大多都處於500至600公里之間。通過震源剖面投影可以分析出,琿春-汪清深震區是西太平洋板塊俯衝的結果,其俯衝角約為26度,俯衝速度約為90毫米/年[4][5]。結合板塊學說,西北太平洋板塊俯衝到延邊地區深度達到600公里時,其中心溫度約為1200攝氏度,比周圍地幔物質的溫度要低得多,因此能夠產生彈性斷裂,發生地震[4]。但也有觀點認為,由於日本海俯衝帶在中國東北地區停止在660公里的間斷面上,使得東北地區地震的震源深度要比岩石圈平均厚度要深得多,因此板塊學說不能解釋東北地區深震的成因[6]

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維賀認為,通過分析歷史資料,得出琿春-汪清深震區發生強震後,一般在3至4年內中國大陸地區都有強震發生,並且這些地震發生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的結論[7]。郭增建等人在《未來災害學》中指出,琿春-汪清深震區是中蒙地區發生8級和8級以上地震的穴位點[8]

顯着地震

下方列出琿春-汪清深震區歷史上的顯着地震。除非特別註明,表內的震央位置均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的行政規劃,地震烈度均採用麥加利地震烈度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度量。

日期 震央位置 震級 震源深度 烈度 遇難 受傷 備註 來源
1597年10月6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8 M 不詳 VI 0人 0人 由於這次地震的影響範圍大,有感範圍半徑可達1800公里以上,所以曾被誤以為震央位於渤海,直至21世紀初才被高山泰等人確定本次地震的震央位置為中國東北部和朝鮮東北部一帶的琿春-汪清深震區。 [9][10]
1902年7月3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圖們江
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6.6 M 20公里 VIII 不詳 不詳 本次地震是中國東北地區已知最早給出時、分、秒發震時間的地震。由於本次地震震央處於琿春-汪清深震區一帶,曾發生過的幾次中強地震的震源深度皆為數百公里,在震前幾十年間該地淺源地震活動也十分微弱,因此,曾有人對本次地震資料的可靠程度提出過疑問,但最終被吉林省延邊地震辦公室和遼寧省地震局證實為可靠資料。本次地震除造成人員傷亡外,還致使震央附近房屋被毀壞和小溪錯動。 [11][12][13]
1973年9月29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江
41°54′25″N 130°58′30″E / 41.907°N 130.975°E / 41.907; 130.975
7.8 MW 575.5公里 III 0人 0人 關於本次地震的震央尚存爭議,但均位於琿春-汪清深震區。中國吉林省遼寧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有感。除此之外,日本氣象廳設立於日本本土多地的地震儀觀測到了烈度階級為3的搖晃。由於震源深度過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6][9]
1999年4月8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
43°36′25″N 130°21′00″E / 43.607°N 130.350°E / 43.607; 130.350
7.1 MW 565.7公里 V 0人 0人 通過各機構所給出的各地烈度情況,李裕澈等人總結出本次地震的有感範圍的最大半徑為2000餘公里,絕大多數地點的烈度為3度以下,僅少數地區(半徑約200餘公里)為5度。由於震源深度過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9]
2002年6月29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
43°30′N 130°36′E / 43.50°N 130.60°E / 43.50; 130.60
7.3 MW 540公里 V 0人 0人 由於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極深,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由於地震震級較大,震央距較小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震感較為強烈,而偏離板塊俯衝方向較遠的中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地區甚至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等部分地區也有震感報告。 [5][9][14][15][16]
琿春-汪清深震區顯着地震震央位置(淺黃色區域代表吉林省,斜體並標註△符號的事件代表震央為估計值或有爭議)

參見

註釋

  1. ^ 中國五大淺源強震地震帶分別指台灣地區及其近海;西南地區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北地區: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一帶;華北地區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天山山東中部和渤海灣一帶;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3]

參考來源

  1. ^ 蔡宏雷; 陳琳榮. 吉林汪清7.2级深源地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前兆异常的探讨. 科技創新導報. 2011, 5: 125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2. ^ 呂政. 吉林省汪清两次深源地震的研究. 防災減災學報. 2003, 19 (4): 1–8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3. ^ 3.0 3.1 萬永革. 《地震学导论》. 科學出版社. 2016: 11. ISBN 978-7-03-047926-6 (中文(簡體)). 
  4. ^ 4.0 4.1 4.2 張立敏; 唐曉明.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与中国东北深震带. 地球物理學報. 1983, 26 (4): 331–340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5. ^ 5.0 5.1 M 7.3 - Jilin-Heilongjiang border region, China. 美國地質勘探局.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英語). 
  6. ^ 6.0 6.1 湯懋蒼; 廖留峰; 郭維棟.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1, 26 (6): 1931–1937 [2018-05-19]. doi:10.3969/j.issn.1004-2903.2011.06.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7. ^ 劉維賀; 王振亞; 許勤. 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相关特征的初步研究. 地震工程學報. 2000, 22 (1): 68–73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8. ^ 郭增建; 秦保燕; 李革平. 《未来灾害学》. 地震出版社. 1992: 438–439 (中文(簡體)). 
  9. ^ 9.0 9.1 9.2 9.3 李裕澈; 時振梁; 曹學鋒.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學報. 2012, 34 (4): 557–570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2日) (中文(簡體)). 
  10. ^ 王健. 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和海啸. 地震學報. 2007, 29 (5): 549–557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11. ^ 金東淳; 崔鍾燮; 許相希; 李華; 安在律; 姜炳植. 1902年吉林汪清6.6级地震与图们江流域地震地质特征. 防災減災學報. 2000, 3: 31–37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12. ^ 許東滿; 吳戈. 1902年吉林汪清地震考察与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1990, 3: 51–57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13. ^ 金東淳; 崔天日. 图们江流域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中國地震. 2002, 18 (3): 289–296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14. ^ 蔡宏雷; 陳琳榮. 吉林汪清7.2级深源地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前兆异常的探讨. 科技創新導報. 2011, 5: 125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中文(簡體)). 
  15. ^ 高山泰; 於岫嵋; 楊清福; 鄭雅琴. 日本海西部及中国东部地区深源地震在华北、东北有感的研究. 東北地震研究.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中文(簡體)). 
  16. ^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地震別検索結果) - 2002/06/29 02:19:33.0 - ウラジオストク付近 - Mj7.0. 日本氣象廳.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日語).